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安德华  宋尧  钱航 《航天员》2013,(5):42-43
近日,一则NASA将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一台3D打印机的消息引发了人们对3D打印技术的高度关注。3D打印新技术的产生,或许会改变长期以来依靠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输送物资现状。试想,未来的航天员上天可以什么都不用带,只需要带一部3D打印机即可,到了太空,需要什么零件,喜欢吃什么,都可以自己打印出来,那么移民太空似乎又多了一层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首个太空3D打印机发射上天。2015年7月,该3D打印机的制造者太空制造公司宣布,计划再次与NASA合作,发射第二台3D打印机,用来循环利用NASA发射到太空的10 000个密封塑料袋。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这台即将在太空飞船上循环利用废弃零部件和垃圾的3D打印机叫做"R3DO",太空制造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内让R3DO在太空"上岗"。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空间站上的一台3D打印机2014年11月24日打印出了首个部件。支持者称,这为未来宇航员在飞船和其它星球上打印所需备件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望让人类迎来地外制造的新时代。站上这台打印机由加州太空制造公司设计建造,是NASA和太空制造公司"3D打印"合作项目的一部分,9月份由太空探索公司的"龙"货运飞船送到站上,11月17日由站上宇航员安装到"微重力科学手套箱"内。它打印出的首个部件是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4,(9):56-57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航空航天工程委员会7月18日发表报告,称眼下正在走红的3D打印技术短期内可能并不会引发一场太空制造革命。这项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报告称,增材制造技术的具体效益和潜在应用范围尚未得到确定,其近期能力被明显夸大。不过,虽对这项技术态度谨慎,但报告仍认为3D打印有朝一日确实可能会使航天设备设计发生革命。  相似文献   

5.
太空厨房     
王一 《航天员》2008,(6):60-63
航天员在太空中吃喝可不像在地球上那么简单,"太空厨房"也就没地球厨房那么方便,它是一大堆科技组装起来的一个奇迹,大家渴望了解的奇迹。它的研究和发展也孕育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相信不久的将来,太空厨房的技术会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相似文献   

6.
提起垃圾,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白色污染、随手扔的废弃物……可谓多种多样。但是你是否知道,在宇宙空间中同样也存在着垃圾,而且随着人类太空活动的频繁而不断增加。现在,它们有的已经如炸弹一样威胁着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7.
浩淼的太空装点着无数人的梦,当航天员在太空遨游或漫步时,我们不禁去想象生活在太空是怎样一番情景,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国际空间站第33期长期考察组指令长萨尼塔威廉姆斯(suniWilliams)值守国际空间站期间,与我们分享了一次“受挫”的太空出舱活动全过程。尽管数天后她和同事再次进行出舱活动时顺利完成了未完的任务,但那次出舱活动的失败以及为再次出舱的准备过程都更直观、更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航天员生活在太空中别样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8.
《航天》2010,(12):62-62
意大利当地时间9月10日21:00,在威尼斯SALAPERLA剧院放映了中国第一部3D动画短片《太空侠》,作为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非竞赛单元的展映影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12所神舟传媒制作的《太空侠》是为上海世博会打造的“太空家园馆”的“镇馆大片”。  相似文献   

9.
吴国兴 《中国航天》2001,(12):24-29
曾经被媒体炒得火热的美国富翁蒂托的太空之旅现已告一段落,但有关太空旅游的问题并未结束。今年年中,美国国会航空航天专业委员会召开听证会,专门讨论太空旅游的问题,会上蒂托和美国航宇局代理副局长霍斯等4人作了专题发言。7月10日,众议员拉普森又向国会提交了“2001太空旅游促进法”,要求国会讨论通过。另外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太空旅游热也似乎不亚于美国。太空旅游已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是太空领域一个新的产业。这个新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市场需求量有多大?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基础设施?面临着哪些障碍和困难?  相似文献   

10.
正已在2014年把首台3D打印机送上国际空间站的硅谷初创企业太空制造公司宣称,相关厂家将可在5年内开始在轨制造和组装通信卫星天线反射面或其它大型结构。该公司正按照NASA一份2000万美元的两年期合同,着手同诺格公司和海洋工程空间系统公司合作开展称为"太空建筑师"的一个大胆项目,以建造一台配备机械臂的3D打印机,并安装到空间站  相似文献   

11.
安睡太空     
全世界有将近1/4的人深受失眠的困扰,有过失眠经历的人更是数不胜数。患失眠症的人多种多样,如果有人告诉你失眠症也同样困扰着太空中的航天员,你恐怕不会相信。在不少人看来,航天员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应该倒头就能呼呼大睡,更何况是在失重状态下睡觉,他们应该很快乐地享受这种奇妙的感觉才对。其实,太空中影响航天员睡眠的因素远比地面多。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航天员的睡眠?航天员怎样才能让自己在太空中睡个好觉?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得到初步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孝文 《航天》2013,(11):42-45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美国航天员唐·佩蒂特在美国航宇局的网站上开始了一项与众不同的写作计划。这个名为《太空西葫芦日记》的博客描述了一个真正的西葫芦种在国际空间站上的生长过程。记录条目非常有见地且不乏新奇和浪漫。佩蒂特在现已关闭的这个博客上说:“我在这个世界萌芽、扎根,没有先例可循。我是一种坚韧、充满活力的植物,能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照常生长。我是一棵西葫芦,我正置身太空。”这是以一种非传统方式耗费美国人所纳的税,但是在你偷着乐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这棵小小的植物将会成为我们人类未来的关键。如果像一些末日学家预言的那样,我们最终将会耗尽地球的资源,使它变成一个难以生存的不毛之地,那么太空农业将被证实对我们人类继续幸存下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于5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6届"人在太空"国际学术会议可说是一个载人航天的高峰论坛,亦可说是一次关于"人在太空"的新想法、新概念、新思路的碰撞和融合。21世纪探月高潮即将来临,火星征途正在开启,我们的航天装备需要改进吗?航天员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该怎样解决,而他们自身应做出怎样的努力?在行星探险和地外生命探索的过程中,只有人类在到达某个地方之前,能够了解自己将会带来的生物污染并能加以控制,航天员的独特能力才是有益的。以此来看,太空环保是人类得以向外探索的道德基石和利益保证,这也是人类必须面临并思索的问题……有意思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航天员如何捆住小行星来进行太空行走,航天员可以有"第二皮肤"吗,太空游客的居住环境该如何设计?航天无疑最需要一个想象的殿堂。这次会议无疑带给我们思维一次强烈的冲击,就让我们站在各国航天专家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梦得更远,让我们儿时就憧憬的航天之梦沿着科学的轨迹飞翔……  相似文献   

14.
仲明亮 《航天》2012,(5):56-57
太空蔬菜,多么神奇、多么令人向往,一般人们只能在电视、网络图片上才能看到。而近距离的接触太空蔬菜,并对其进行种植和管理,就显得弥足珍贵了。然而,我们阳光小学确是幸运的,在中国宇航学会的支持下、在《太空探索》杂志社的帮助下,2010年底,我们如愿收到了中国宇航学会寄来的宇番二号番茄、太空架豆、航豇2号、烟航优3号黄瓜、辣椒五种太空种子。这为学校开展太空蔬菜的种植活动提供了保证,也丰富了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像以往的探险家一样,我们也进行了太空探险,这种探险带来的回答可以使我们探知远离我们的世界。在太空探险过程中,我们对自己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人进入太空,在地球以外的空间中正常生活。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可以使人在太空中生活一年以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神七奋起凌云志,天苍地阔两相知。犹忆奥运惊四海,秋风华夏企旧时"(张磊峰作)。奥运盛事刚过后的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太空出舱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人向着浩渺的宇宙迈出了第一步,撼天历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步等待了千年。五年前,航天英雄杨利伟代表中国人执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这一步,我们等待了千年。而今天,神舟七号完成太空出舱,实现了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这一步,我们同样等待了千年。  相似文献   

17.
郭亚光 《航天员》2011,(2):24-27
太空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在空间站,人只要轻轻碰一下舱壁,就会像羽毛一样漂浮出去。在太空。铅球可以浮在空中。羽毛也可以浸入水中……太空与地球竟有着如此的“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18.
腾月  思飞 《航天》2012,(6):41-43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太空观光最便捷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乘坐太空电梯。然而,要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计划却十分不易。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尽管如此,日本一家公司还是迎难而上,准备在40年内建成太空电梯,每次可搭乘30名乘客升到距离地球3.6万千米的太空中。  相似文献   

19.
超声技术一直是医疗界广泛运用的一项科技,它为人类在疾病的诊断防治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不,它又走向了太空,并且经过在太空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后又重回地面并且发扬光大。太空超声波技术能够让一个有点基础知识的普通人而非专家在远程指导下就能合理应用,所以超声技术有可能出现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哪怕那里没有应用超声技术的专家。而且,太空超声技术还具备了很大的在未来拓展应用的潜力,相信它会在未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左右 《航天员》2012,(1):57-58
在2009年广受好评的印度电影《3 idiots》开头,引入了一个关于太空笔的小插曲:教授指着胸前佩戴的太空笔对新入学的学生们说:“……这支(太空)笔是卓越的标志,32年前,我的老师把它送给我的时候对我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过去了,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