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1,20(4):64-64
NASA在2011年5月25日宣布,将于2016年发射名为“起源·光谱解分析·资源识别·安全·风化层探测者”(OSIRIS—Rex)的探测器,用于搜集小行星表面样品。这个探测。器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经过约4年的飞行后抵达目的地——小行星1999RQ36。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1,(8):46-46
在飞行超过27亿公里后,NASA“黎明”探测器7月15日进入绕灶神星小行星运行的轨道.成为绕太阳系小行星带中天体做轨道运行的首个人造探测器。灶神星直径约530公里.是小行星带中第二大的天体,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小行星,有许多秘密有待破解。“黎明”探测器耗资4.66亿美元.发射于2007年9月。灶神星是它此次探测任务的第一站。它将测绘灶神星表面。  相似文献   

3.
钱航  李时来 《航天员》2013,(1):21-23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地面天文观测研究小行星,同时还通过对陨落到地面的小行星碎片进行研究,从而得到小行星物质组成和化学成分。而当前,随着人类深空探索的深入,关于小行星的探测也日益增多。美国、欧洲和日本先后发射了多颗小行星探测器。有的甚至实现了小行星表面物质的取样返回。那么,我们是如何使用小行星探测器进行探测的?从地球飞往小行星的“星途”又有怎样的艰难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0,(12):42-43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11月16日宣布,其“隼鸟”小行星探测器成功带回了采自小行星表面的首批样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5,(12):43-44
11月20日,日本“隼鸟”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触地采样机动。最初的报道说,探测器在与系川小行星相距40米处按计划释放了一个目标标识器,但随后出现故障,无法确定高度,并暂时与地球失去联络。恢复联络后,探测器已瓢离小行星。11月23日有关人士又说,仔细分析发现,原以为着陆失败的“隼鸟”实际上曾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6.
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9月5日从直径约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近处掠过.首次开展了科学观测工作。2004年发射的该探测器耗资10亿欧元。它从仅8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从斯坦斯小行星旁飞过。目前“罗塞塔”正在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内穿行.将在2014年5月同楚留莫夫-格拉西门克彗星交会.并把称为“菲莱”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0,(4):7-8
7月10日.耗资10亿欧元的欧空局“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司琴星”小行星,随后该探测器前往最终目的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相似文献   

8.
司马杭仁 《航天》2009,(9):44-47
飞行途中的探测 在飞往土星的途中,“卡西尼”号探测器也有惊人之举,进行了一系列探测,包括对处于火星和木星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木星。  相似文献   

9.
思飞 《航天》2010,(9):50-51
7月10日,欧空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在飞往目标星体的征途中,成功飞掠“鲁特西亚”小行星,并对其进行了拍摄。这是它第二次顺路探测小行星,且具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左永亮 《航天员》2013,(1):24-26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了月球极点上冰层的存在。发现了在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的繁荣时期,采集了包括太阳风粒子(NASA“起源号”探测器)、彗星颗粒(NASA“星尘号”探测器)、小行星岩石(日本“隼乌”号探测器)等珍贵样本,世界航天事业快速地向深空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11.
位于休斯敦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月12日下午宣布,无人探测器“鞋匠尼尔”(NEAR Shoemaker)号(又称“近地小行星约会”)成功降落到“爱神”(Eros)小行星上,并向地球发回了信号。它标志着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成了将人造飞行器送上小行星的壮举。这一太空奇迹正好发生在西方的“情人节”(2月14日)前夕,西方媒体称之为“‘鞋匠’亲吻‘爱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10,(10):55-56
据日本媒体10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已在“隼鸟”小行星探测器的返回舱内发现了可能来自地外的微粒。该探测器在历经7年的丝川小行星探测之旅后于6月份回到地球。报道称,这些微粒具有不同于此前收集到的据信源自地球的尘埃和铝粉的特征.JAXA同NASA合作.于6月24日开始对“隼鸟”的多层样品收集容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17,(1):28-35
为减小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质量,提出采用先期运送部分推进舱至小行星、可伸缩式舱体、发展核推进技术的3种技术途径。介绍了国内已有的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组成及其质量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载人登陆探测近地小行星的算例,给出了采用上述3种减小质量途径的载人探测器系统质量估算结果。对3种技术途径的探测器总质量减小效果进行了对比,对各技术途径的特点和难点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3种技术途径均可有效地减小载人探测器系统的总质量,有助于提高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小行星表面取样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小行星探测逐渐成为深空探测的热点。小行星探测也从早期对表面进行简单的拍照观测,发展为着陆探测和物质取样等。1996年2月美国发射的"近地小行星交会"(NEAR)探测器是第一个专用近地小行星探测器,也是第一个在小行星上降落的  相似文献   

15.
发射短讯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130-133
中星-9直播卫星成功发射;嫦娥-1完成全月面拍摄;2009年加拿大将发射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美国空军将在2011年前后发射SBIRS GEO-2卫星;日本“月女神”探测器拍摄到阿波罗-15登月着陆点。  相似文献   

16.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12,(10):51-53
美探测器启程转往谷神星NASA"黎明"探测器9月5日凌晨利用其小推力氙离子推进系统挣脱了灶神星小行星的引力,重新进入绕太阳运行轨道,踏上了飞往其下一站谷神星的旅程。探测器将通过小行星带向谷神星转移,2015年初到达谷神星。"黎明"探测器发射于2007年,2011年7月进入绕灶神星运行轨道,对这颗巨型小行星进行了13个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74-74
2012年1月30日.据美国太空飞行现在时网站报道,掌管投资日本航天项目的太空活动委员会近日正式通过了“隼鸟-2(Hayabusa2)”机器人探测器项目,探测器计划于2014年发射,将从编号1999JU3的近地小行星带回岩石样本。  相似文献   

18.
易林 《航天》2010,(8):34-38
6月13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再入大气层,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麦拉附近的沙漠地带,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期间,多灾多难,百折不挠,“隼鸟”由此也博得“不死鸟”的尊称。  相似文献   

19.
《航天》2010,(1):20-20
11月4日,日本“隼鸟”小行星探测器又一台离子推力器出现故障,目前仅有一台已受损发动机可用。探测器上共有4台采用氙气作推进剂的实验型微波放电离子发动机,其中两台早先已报废,另一台此前曾因有要报废的迹象而关掉。“隼鸟”发射于2003年5月。  相似文献   

20.
利用小行星测量信息的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一种利用小行星图像信息的深空探测转移轨道段自主光学导航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导航敏感器获取含有恒星背景的多颗小行星的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提取出小行星和恒星中心点对应的像素;最后利用小行星和恒星中心点的像素、探测器的惯性姿态和观测时刻的小行星星历等信息,通过引入Unscented变换的批处理最小二乘滤波估计探测器的位置和速度.以"深空一号"探测器飞行轨道为例进行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导航精度优于"深空一号"应用的批处理最小二乘滤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