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     
《航天员》2012,(5):44-45
罗伯特·萨斯克宣布离开加拿大航天局;国际空间站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美国一名前航天员玩摩托艇不幸身亡;ESA女航天员萨曼莎将于2014年飞往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进行航天员选拔改革;两名资深航天员离开NASA;俄航天员完成2012年第二次太空行走;俄航天员队伍或选入两名女航天员;美国首位女航天员萨莉·赖德病逝。  相似文献   

2.
从茫茫戈壁起飞,在广袤太空准确寻找到自己的轨迹并稳定运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带着中国人对于空间站的美好希冀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这一步的背后,无数的技术和细节被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依托55年发展根基,集聚强大的航天技术优势,多项技术产品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精准入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十年打造"天宫"动力储藏站从神舟到天宫,从飞船到未来的空间站,飞行器要反复使用,燃料必须反复加注,这在中国航天领域是一项全新技术.航天科工历经10年打造的金属膜盒,作为天宫一号大型液体燃料贮箱的核心部件,能够容纳燃料反复加注、反复使用,为载人航天未来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的储藏站,为解决这项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关键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地从神舟7号载人飞船出舱活动,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重大关键技术,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使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一个新水平,并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天兵 《中国航天》2005,(9):17-20
8月3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任务专家罗宾逊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太空行走:他站在空间站17、4米长的机械臂末端到达机腹部,对航天飞机成功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危险的“外科手术”。此举不仅使发现号转危为安,还创造了一项新奇迹,因为此前航天员们还从未尝试过在飞行中对航天飞机的防热系统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5.
在春晚轰动亮相的天宫一号展现了未来我国空间站的雏形,它是我国具有试验性质的小型空间站,目前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计划于2010年升空。据介绍,天宫一号大致可分为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资源舱内有发动机、电源装置等,可为天宫一号提供动力。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差不多,约为8吨。  相似文献   

6.
徐壮志  黄希 《航天》2011,(11):14-15
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的巨大轰鸣声中正式拉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有力托举着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2,(5):69-69
据Nasaspaceflight网站2012年8月20日消息,“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航天员Gennady Padalka和Yuri Malenchenko,于莫斯科时间当日19点38分开始出舱作业,21日1点28分返回太空舱。这是他们今年实施的第二次太空行走,在此之前,Padalka和Malenchenko分别拥有8次和4次太空行走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11,(10):3-4
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的巨大轰鸣声中正式拉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有力托举着送入太空。火箭升空585秒后,天宫一号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人在浩瀚银河中拥有了自主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入预定轨道,在太空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的那一刻。在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研制队伍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研制天宫一号年轻的总体设计博士团队。这个团队诞生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19名博士都是"70后"和"80后",其中6人是近两三年与天宫一号结缘的。走近这个博士团队,能够感受到他们充满多彩梦幻和追求现实的内心世界。受航天精神传承的航天年轻一代,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载人航天工程奉献着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简要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谋划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1956年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持制定了国家“1956年至195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刚要(草案)”。这个规划包括57项重要新型科技内容,火箭与喷气推进技术是其中7个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这个规划,我国开始了包括组建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设计机构在内的一系列筹备工作。我们的研制工作从仿制苏联援助的P-2火箭开始。但到了1960年8月,中苏两党两国因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决裂,使这种本来就十分有限的援助彻底终止。中国导弹与火箭技术的发展转而…  相似文献   

11.
12.
杨蕾 《中国航天》2013,(7):37-38
神舟十号飞船箭在弦上,即将飞赴太空,与早已运行在轨道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相会"。此时此刻,仰望苍穹,人们纷纷投出探寻的目光:天宫一号,你在太空还好吗?你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为了将来的空间站建设,你还在做些什么?完美的"体检报告"迎接"贵宾"作为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已经在茫茫太空独自翱翔近两年,其"健康"状况是大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2008年7月10日和15日,国际空间站第17长期考察团两位俄罗斯航天员出色地完成了两次太空行走。期间,他们冒险拆除了“联盟”飞船的一个爆炸螺栓,在“星辰”号服务舱外部安装了“俄罗斯实验室”对接泊位,并回收了地震预报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4.
张佩 《航天员》2014,(5):56-59
2014年9月10日-15日,金秋的北京迎来了一群尊贵的客人,他们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航天员,现年61岁的俄罗斯航天员帕维尔·维诺格拉多夫(Pavel Vinogradov)就是其中一位。帕维尔曾执行过3次太空飞行任务,7次太空行走,且两次担任任务指令长,最近的一次是2013年执行的第35/36长期考察组值守国际空间站任务。在此次探空探索者协会年会上,有幸见到这位虽年过花甲却依然精神抖擞、充满绅士风度的经验丰富的航天员。尽管很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直接采访到帕维尔,但在他此前接受NASA网站的采访内容中,依然能感受到他别样的风采,同样会被其人生信念所感染!  相似文献   

15.
孙海荣 《航天员》2011,(5):21-22
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向茫茫太空,航天员将在太空拥有新家。天宫一号在太空运行两年,随时准备迎接航天员驾乘飞船入住。航天员要在其中工作、生活并开展科学实验,因此这个家“家具”众多,功能丰富。  相似文献   

16.
钱航 《航天员》2014,(3):68-69
今年4月23日,两名美国航天员实施了一次时间较短的太空行走,成功更换了国际空间站外一个出现故障的备用电脑。按计划,国际空间站航天员需用2个半小时实施这种更换作业,但这次,史蒂夫·斯旺森与里克·马斯特拉基奥两人只用了1小时36分就顺利完成任务,提前近1个小时。NASA在社交媒体上称赞这次太空作业“干净利落”。这2名航天员维修的是位于国际空间站外部桁架上一台叫“分路器-合路器”的备用电脑。  相似文献   

17.
伊丽莎 《航天员》2014,(5):54-55
众所周知,俄罗斯曾飞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只有捷列什科娃(1963)、萨维茨卡娅(1984)年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和上世纪90年代唯一进入太空的俄女性孔达科娃。今年9月。俄罗斯航天史上第四位女航天员叶莲娜·谢罗娃(Elena Selova)作为国际空间站第41/42长期考察组成员进入太空。这也是空间站建成以来进入的第一位俄女性航天员,另外,自去年纪念女性飞天50周年之后这也是世界载人航天首次有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因此此举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8.
吴国兴 《航天》2009,(7):32-34
太空行走的训练经验 75.国外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有何经验? 国外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的一般性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常玉燕 《中国航天》1997,(3):34-35,38
在美国、日本、欧空局、加拿大、俄罗斯联合实施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中,日本将为其提供一个实验舱。为了进行实验舱的研制和未来的空间实验与应用,以及进行航天员的培训等,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已在筑波航天中心建成空间站综合中心。该中心主要由下列设施组成:(1)空间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11,(11):37-39
从茫茫戈壁起飞,在广袤太空准确寻找到自己的轨迹并稳定运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带着中国人对于空间站的美好希冀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这一步的背后,无数的技术和细节被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