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1):6-13
中国CHINA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  相似文献   

2.
天宇来风     
《航天员》2011,(1)
中国CHINA航天员作业能力项目启动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  相似文献   

3.
航讯 《航天》2011,(3):5-5
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近日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该项目旨在针对未来航天员长期空间驻留关键技术,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体研究项目是200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根据美国"空间探索新构想"而启动的一项研究计划。人体研究项目主要通过国际空间站医学研究、空间辐射、航天员健康对抗措施、探索医学能力、空间人的因素和适居性、行为健康与绩效这六个方面的研究来减少航天员健康和绩效的风险,并以此建立航天员航天飞行健康标准的依据基础。几年来,NASA人体研究项目顺利进行。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人体研究项目的主要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舱外活动(EVA)是现代空间任务必不可少的部分。在EVA期间,有如下大量的问题要解决:维修作业、实验研究、额外太阳电池的安装,桁架的装配和新设备的实验,以及使航天员自由移动的移动系统。航天员成功完成这些操作的结果已经表明:在空间站项目上通过提高EVA强度来提高轨道操作的效率是可能的,在EVA期间进行许多科学实验也是可行的。对EVA期间航天员行为的分析表明,到目前为止,航天员在外太空的工作仍然是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时完成的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安全和高效的EVA需要航天员EVA作业时代谢率或能量消耗的客观信息,以便进一步完善EVA技术和开发先进的设备。代谢评估还是一种控制EVA航天员工作效率和优化作息制度的有用方法。在EVA的时候,俄罗斯评价实时代谢率的二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 在2001~2002年空间站应用可行性研究中,有一项是日本妇女空间论坛(JWSF)与日本国家空间发展局(NASDA)合作的太空食品研究计划。此计划是由JWSF提出的,主要解决航天员长期驻留在外太空时的食品问题,他们准备将日本食品作为太空日常食谱中的一部分。在此项研究中,JWSF将进行以下工作:1)与8名日本航天员和7名外国航天员座谈,了解他们对长期飞行航天食品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自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航天大国宣布各自的载人登月和火星计划以来,各国一方面加紧研制新一代载人航天器和运载器,另一方面也开始制定并实施新一批航天员的选拔及健康保健计划,与此同时,美俄日也在加紧研制和试验新一代登月航天服,以实现更加轻便、更加安全、更加有效的舱外活动。为了解决未来长期裁人航天的乘员健康和高效工作问题,NASA提出了“人体研究项目”,通过国际空间站医学项目、空间辐射、乘员健康对抗措施、探索医学能力、空间人的因素和适居性、行为健康与工作绩效等六个方面来研究如何减少乘员健康和绩效的风险,并以此建立乘员航天飞行健康标准的证据基础.本文将主要从航天员选训、舱外航天服以及NASA人体研究项目三个方面综述近几年来国外航天员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回谷 《航天》2010,(9):56-5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在轨出舱作业时,其穿戴的航天服面临空间尘粒污染的静电吸附增强效应问题,空间尘粒污染会对航天员的健康及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文章分析了空间站–航天服静电起电模型,研究了污染物粒子带电机理及带电尘粒在电场作用下的静电吸附过程;在此基础上搭建空间站–航天服电场的静电吸附效应地面模拟装置,并开展了4种航天服表面典型材料对空间中尘埃粒子的静电吸附效应试验验证。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后续应在航天员出舱活动中设计静电消除装置、处理航天服主体材料表面保持航天服洁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期空间飞行会对航天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开展航天员生命保障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核磁共振技术是疾病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样在航天员生命保障医疗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航天员选拔、训练和航天员医监医保的相关知识,探究了超导核磁共振技术在航天员生命保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沈宁 《航天员》2012,(6):66-66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通过出舱活动,航天员可以进行航天器的在轨维修和故障排除、有效载荷的布放、回收和在轨维修以及大型航天器(如空间站)的在轨安装构建等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航天员穿着舱外航天服在空间失重环境下进行。失重状态下人的运动和作业方式与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状态下完全不同。为了完成这些出舱活动任务,航天员必须熟练掌握失重状态下运动和作业的规律和技巧,需要通过地面上模拟的失重环境对航天员进行大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EVA)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步骤。利用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可以完成观测地面目标、在轨维修和组装大型空间设施等任务。但另一方面,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又是极其昂贵和带有极大风险性的空间作业任务。美国航宇局的资料表明,空间出舱活动1小时,在地面至  相似文献   

13.
载人航天初期,先驱们在短期飞行时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都穿着航天服。而在长期飞行阶段,乘坐“联盟”号飞船的航天员们只有执行动态(发射、降落、对接)作业时才穿当时的“隼”航天服。俄罗斯航天员从空间站出舱进行舱外活动时使用“奥兰”航天服。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们多数时间都是穿着地面上的衣服(航天服里面是普通内衣)。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调研国际空间站机械臂人机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人机协同作业需求,建立了空间站机械臂“管理-设计-验证”全周期人机设计体系,通过人机项目规划、人机功能分配等管理要素,针对性地开展了空间机械臂人机系统详细设计,最后,从仿真分析、地面验证、在轨验证三大方面对人机系统进行了全要素全流程的验证,结果表明空间站机械臂人机系统设计合理,可应用于后续航天员出舱活动,保障航天员出舱活动安全、高效。研究结果将为空间机械臂人机系统设计与验证提供体系借鉴和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介绍了参加“和平”号空间站长期飞行的俄罗斯航天员飞后医学保障的组织和实施,其中包括开展飞后医学检查的时间点和具体检查项目,列举了飞后易出现的一些再适应反应的具体表现以及最常见的身体功能变化,强调了飞行中按时采取规定预防措施的重要意义。俄罗斯在航天员飞后健康状况研究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包括对再适应反应的个性化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这些经验对于优化航天员医学康复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和载人航天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航天员舱外活动将成为实现复杂空间操作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规划切实可行与工作效率,需要将航天员在轨维护流程、工具装置操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与地面试验验证。航天员在轨维护空间机械臂的任务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维修流程设计、备件转移、航天员操作空间分析和操作能力分析等多方面内容。以航天员舱外维护空间机械臂为背景,建立空间站运营中航天员在轨维护机械臂的任务规划与验证系统,验证航天员可达性及维修过程可操作性分析,评估航天员在轨维护梦天舱机械臂任务设计的合理性,为后续开展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期航天飞行任务对航天员乘组提出独特的生理、环境及心理要求,直接影响到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对长期工作在隔离、狭小环境中的团队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团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和绩效问题。研究还表明,虽然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问题仍应归因于人际摩擦,这种摩擦对每个人的影响不同。因而,作为应对机制,乘员常常会出现不适应行为(用适应不良行为来应对摩擦)。 尽管多数人缺乏更好地应对长期航天飞行的心理挑战的关键技能,但大多数这样的技能都是可以习得的;因此,可以设计训练程序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领导、协作及自我照管策略,这将有助于使适应不良行为减至最小。本报告的目的一是回顾训练文献,确定最佳的训练教育方法,并将之用于美国航天员考察队伍的心理技能训练;二是提出针对航天员乘组的心理训练程序,并详细描述训练程序的结构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1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步骤发展战略第一步将航天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并安全返回,进行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等重大技术,建立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  相似文献   

19.
载人航天系统人体工程学设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载人航天系统研制中,部分工效学技术要求难以用具体数值表示,特别是航天员的作业能力等人-机系统特性,只能定性地以“不要超负荷工作”表达。失重条件下的人-机系统特性,特别是运动特性与地面条件完全不同。因此,考虑失重影响、以定量的指标评价系统准确性的工作,对人体工作学专业人员来说,难度是很大的。本文在研究上述问题时,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载人航天系统工效学设计的准确性:(1)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的作业姿势;(  相似文献   

20.
吴轩  吴斌 《航天员》2014,(6):66-69
太空并非“仙境”,而是险境。高真空、强辐射,巨大的温差,以及空间碎片威胁等,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航天员想要出舱作业,可谓困难重重,危险万分。但舱外航天服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它构成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生命方舟”,可以说是穿在航天员身上的最小的“载人航天器”。不过,在出舱前,要穿戴好这个“航天器”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