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海口美兰机场于1998年安装了两套挪玛克公司生产的NM7000系列仪表着陆系统,其中NM7013型双频航向信标就有两套,分别配有十六单元和十二单元天线阵,其中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对数周期天线。对数周期天线具有非频变特性,辐射波束窄,能量集中,而且具有良好的前后辐射比,相互干扰小,天线高  相似文献   

2.
对数周期天线的相位中心随频率呈线性变化,用2个对数周期天线可以构成具有恒电特性的干涉仪天线阵,在工程应用中,天线相位中心较大的测试误差会导致天线阵调试困难.通过对恒电长度干涉仪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相位扫频测试对天线阵进行调试分析的方法,避免了繁杂的相位中心测试,简化了天线阵的调试过程,测试数据可直接用于系统校正.  相似文献   

3.
和差波束测角精度由于只采用幅度校准精度限制,在电子侦察中一般仅用于反辐射导引头,在更通用的宽带电子侦察系统中则应用较少.首先介绍了和差波束测向的理论基础,然后设计仿真了四种不同的和差波束天线并分析其优缺点,最后针对对周天线进行微波暗室的角度测量.通过幅度相位联合校准机制,提升了测向精度,为该体制天线在通用电子侦察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非同向阵列是指阵元指向互不相同的阵列,其在辐射源测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侦察。由于多径传输、电离层折射等传播因素的影响,电子侦察面临着更多的(椭)圆极化信号,现有的非同向阵列测向方法对(椭)圆极化信号存在固有的测向偏差。研究了电磁波及天线极化对非同向阵列测向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对称二元阵的非同向阵列测向方法,能够测量任意极化信号的到达方向,对于非同向阵列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仿真结果对文中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阵元位置误差对测向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阵元位置误差对超分辨测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对各种常见的用于超分辨测向的天线阵阵元误差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实验。一方面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实际的天线阵布阵提供了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相控阵天线阵元数量大、集成度高,其测试项目较一般天线多,由此导致其测试周期比一般天线长2倍~3倍,较长的研制周期严重制约了相控阵天线批产工作。小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运用关联图进行原因分析,通过现场调查、测试验证等收集大量的数据,最终找到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对策,圆满达成课题目标,缩短了相控阵天线的测试周期。  相似文献   

7.
测向系统对于频带宽度、测角精度及测向范围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对于接收天线的频率响应、阻抗带宽特性进行了可重构设计,以达到测向系统对宽频带的要求。同时,在所设计天线元方向特性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比幅测向算法nABD进行研究,给出相应的天线元加权系数调整方法,以获得较优的测角精度和测向范围。由仿真结果可知,所设计天线具有较好的工作频率范围与可重构阻带特性,所提测向算法可以获得较高的角度分辨率和较大的测向范围。  相似文献   

8.
电子侦察卫星作为现代战争中情报侦察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概述了电子侦察卫星的工作过程,构建了电子侦察卫星的侦察模型,采用数据仿真的方法,从瞬时侦察覆盖范围、侦察覆盖区域、飞行周期、重复侦察周期、侦察有效时间等方面对电子侦察卫星的情报侦察能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电子侦察卫星的作战使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干涉仪测向是一种具有较高测量精度的测向方法,广泛应用于机载无源探测系统。由于装机后机体和天线相互作用,导致天线的电性能参数变化较大,因此需要在装机条件下对天线的幅度和相位进行校准。限于实际测试条件,通常需要在地面进行实验,而地面的多径效应对校准有较大影响。分析了多径效应对干涉仪天线阵幅度和通道间相位差的影响,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表明在反射点位置放置吸波材料可有效降低多径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本征激励方法,对阵列天线中互耦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矩量法求解阵列各单元电流分布的方法,并计算了天绒阵列各单元的本征激励方向图。在此基础上,采用本征激励分析方法对阵列天线进行了互耦分析。结果表明天线阵的主旁瓣相对电平越低,天线阵单元数目越少,互耦的影响越大。可以看出菜用的本征激励方法是高速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何山红  谢继东 《宇航学报》2006,27(2):250-255
为提高宽带干涉仪测向圆阵性能,首次提出了利用套筒天线代替常规加载宽带偶极子作为测向阵列单元.利用Fourier变换结合矩量法分析了套筒天线组成的测向圆阵的电磁特性,并利用HFSS软件对部分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得出阵列电磁特性的基础上再运用基于空间距离的相关数据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了测向圆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测向圆阵,由于套筒天线构成的测向圆阵增益高、消除了广义谐振现象,使测向圆阵的灵敏度、测向精度均得到较大提高.相应地模糊度减小、稳健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2.
20 0 4年 4月 2日 ,EDO公司宣称与EP 3E电子侦察机的主合同商Raytheon公司签订了价值840万美元的第二阶段改进合同 ,以便对美海军EP 3E电子侦察飞机进行多阶段电子支援措施(ESM)改进。美海军用EP 3E飞机来搜集情报、监视、侦察数据。由于机上装有高灵敏度的接收机和高增益的天线 ,该机可探测、翻译和报告发自敌方领土纵深的大范围通信和雷达信号。Raytheon公司授予EDO的合同涉及从研制工作直到升级机上电子支援措施 (ESM)成套设备的某些部件 ,通过更换老化的ESM设备 ,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情报搜集能力 ,以及减轻设备重量。特别…  相似文献   

13.
挪威NM7000设备是全数字化设备,性能稳定,航向天线由于本身制作工艺的问题,存在缺陷。合肥机场NM7000的双频12单元天线出现过由于天线工艺问题造成的双机告警关闭。经过认真分析,快速确定了故障天线并修复,现将整个排故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无线电磁环境和多样应用场景下,传统无线电监测设备已经无法实现对非法无线电干扰信号源快速准确监测的问题,利用正交偶极子天线阵元俯仰维波束合成定向天线子阵列高增益、双基线干涉仪高测向精度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国产化非线阵双基线干涉仪的无线电监测设备。结合非线阵双基线干涉仪测向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安全自主可控要求,对设备使用的硬件、软件进行国产化替代应用验证,证实其满足瞬时360°全方位高灵敏度和高精度测向技术要求。它具备不受使用地形环境限制、机动灵活等特点,能够适应车载、便携和无人机载等多平台无线电监测要求,破解了制约无线电监测设备自主可控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互耦效应的影响,相控阵天线单元的辐射特性、阻抗特性都将发生变化,输入阻抗的变化会引起辐射单元与馈电网络的不匹配,造成信号功率的损失,严重时会导致相控阵天线扫描时出现"盲点"效应,使得天线不能正常工作。研制出含EBG栅格结构的相控阵天线阵面,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结构能够减小相控阵天线单元间的互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一种阵面波束赋形天线单元馈电分析与实测结果比较出发,结合阵列天线工作和测试原理,给出了比较分析结果,并提出了阵面天线除了在生产过程需确保每个单元的馈电满足设计要求外,还需对天线阵面的每个辐射单元进行实际幅相检测,以消除和校正可能存在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对于信息的传输,天线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种通信电子产品提出了小型化、高效率的要求。文章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对天线的几何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利用ADS仿真软件设计了一款谐振频率2.4GHz的微带振子天线,并分析了参数对该天线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VSWR小于2时相对带宽达到25%,反射损耗-54.21dB,输入阻抗50.5-j0.2Ω,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天线E面辐射不圆度小于3dB,具有良好的方向特性。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络、短距离移动通信、雷达通讯等领域及作为天线阵元单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星载干涉仪测向解模糊失败问题,基于波束形成原理提出一种解模糊失败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干涉仪测向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有效利用了各通道接收信号的幅度信息,通过合成信号功率判断测角结果正确与否,可有效提高星载电子侦察系统的情报准确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何峰  梁甸农  董臻 《宇航学报》2006,27(Z1):63-69
由于小卫星接收天线面积受限,星载双基地SAR图像的模糊比与传统大卫星SAR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研究了星载双基地SAR模糊特殊性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功率在发射天线方向上强度分布的先验信息,以本文定义的信号模糊噪声比(SANR)为优化目标,推导出最优天线阵权矢量.用实际卫星参数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最优天线阵权矢量的天线方向图可有效地抑制模糊功率,改善总模糊比最多可达15 dB.  相似文献   

20.
由于小卫星接收天线面积受限,星载双基地SAR图像的模糊比与传统大卫星SAR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研究了星载双基地SAR模糊特殊性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功率在发射天线方向上强度分布的先验信息,以本文定义的信号模糊噪声比(SANR)为优化目标,推导出最优天线阵权矢量。用实际卫星参数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最优天线阵权矢量的天线方向图可有效地抑制模糊功率,改善总模糊比最多可达15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