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LF—1自然层流机翼低速转捩位置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层流机翼是我国下一代民用客机采用机翼之一。本文对自然层流机翼NLF-1用热膜法和升华法在南京航空学院NH-2低速风洞中进行机翼边界层转捩位置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机翼的转捩位置在离开机翼前缘的70%左右的当地弦长处,因此NLF-1机翼确为较好的层流机翼。  相似文献   

2.
波音公司在1999年年初曾对参加竞争的JSF设计布局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将原设计的三角机翼改为梯形机翼,主要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最近宣布将再次对该机的设计进行部分修改。第一项是修改机翼后缘。修改前的机翼后缘从翼根到机翼折翼处为后掠的,然后到翼尖处又变为前掠;新机翼后缘则改为从翼根到翼尖均为后掠。据称,这种修改不仅能够改进该机的机动性能,还能改进其隐身性能。由于采用了非折线形机翼后缘,机翼翼尖被向外外延,增加了总的机翼表面积,它所带来的直接效益是降低了JSF海军舰载型的着舰速度。但是,上述的修改…  相似文献   

3.
带边条后掠翼融合体隐身布局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棱边边条和小展弦比大后掠角机翼融合设计,使边条涡稳定机头的脱体涡改善机翼根部流场;同时合理配置前翼,使鸭翼产生的涡流流经机翼时,加强了机翼上表面的主体涡流强度,推迟了机翼表面流态分了,提高了机翼的非线性升力。特别在大攻角时,边条涡处在机翼上表面与鸭翼自由涡和机翼主体涡相干涉,形成了三涡一体的非线性升力,极大地改善了全机的流动特性。经实验证明,该布局提供的方案,具有与同类普通布局为高的升力线斜率  相似文献   

4.
变形机翼作为未来飞机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机翼面内变形的研究已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分别从变展长、变掠角、变弦长、组合变形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面内变形机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变形机理及优缺点,分析其发展趋势。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变形机翼的应用要求,提出变形机翼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变形蒙皮技术、变形机构、智能驱动器、传感器及控制网络,阐述各关键技术的应用要求,分析其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以期为面内变形机翼的设计和应用实现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有限元方法及大型有限元软件包Ansys,提出利用三个指标定量评价机翼的安全性,即应力位移的条件、关键点的安全系数、机翼载荷失效过程稳定安全度。并通过空客A320实例验证这种做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机翼总体上满足安全稳定要求,机翼发生失效的最危险的部位是机翼的根部,在循环疲劳载荷作用下,应注意机翼的根部及机翼的关键点上。  相似文献   

6.
基于建立的模拟半梁式全金属x型号飞机机翼模型,用等刚度设计方法建立半梁式半复材、全复材的模拟x型号飞机机翼模型。用软件ABAQUS分别采用其中的三角形以及四边形壳单元计算全复合材料机翼、半复合材料机翼、全金属机翼在同种气动外形和载荷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位移和应力的收敛情况。数值计算表明:位移收敛速度较快,应力收敛较慢,用不同类型单元和逐渐加密有限元网格对收敛判断是必要的。半复材机翼比全金属机翼减重35%左右,全复材机翼比全金属机翼减重接近50%。  相似文献   

7.
张科  袁慎芳  任元强  徐跃胜 《航空学报》2020,41(8):223617-223617
变形监测技术能够为自适应变形机翼的变形控制系统提供参考信息,是保证结构安全性以及优化结构的运行性能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基于光学成像的变形测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自适应智能结构的实时变形监测的要求。由于变形机翼表面受气动载荷影响,不便于直接在变形机翼蒙皮表面布置应变传感系统,目前还没有针对鱼骨结构这种真实复杂机翼结构的变形重构研究,大多针对机翼翼型的变形重构研究是将整个机翼简化成简单的翼形板、梁结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次以真实复杂变形机翼主承力结构——鱼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有限元(iFEM)算法与位移分段叠加思想结合的变形监测方法,根据Mindlin板变形理论建立四节点逆向壳单元,采用应变传感系统测得鱼骨结构表面应变分布作为算法输入,然后基于最小二乘变分方程求解结构应变场和位移场之间的传递函数,重构鱼骨结构的变形形状,为反演机翼翼型的变形形状提供方法。针对真实自适应变形机翼的主要承力构件开展了变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翼鱼骨在分别偏转5°、10°、15°的情况下,逆向有限元法能准确重构鱼骨变形形状,验证了基于逆向有限元法的变形重构方法在真实自适应变形机翼结构变形重构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机翼技术研究可分为通过机翼结构较小尺度变形的流动控制设计和较大尺度改变机翼几何构型的A适应结构设计两个范畴。改变机翼构型的自适应结构义包括可变前后缘结构、扭转机翼盒段结构、可变展弦比机翼结构这三种实现方式。根据日前自适应机翼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出了实现机翼自适应功能的两种途径,其中,采川智能材料结构进行驱动控制的研究代表了自适应机翼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基于传统材料结构的自适应机翼技术则在现阶段更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某民机型号研制中,为改进飞机性能对机翼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而机翼的颤振特性是衡量结构优化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里介绍了一种颤振特性快速预估方法,用于研究机翼优化设计中结构刚度降低对机翼颤振特性的影响趋势。并用此方法对该飞机机翼结构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机翼翼面刚度及颤振特性预估,迅速评估了优化方案是否满足颤振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机翼跨音速颤振的频域计算方法是以给定机翼模态分布下机翼上各点的模态值作为运动幅值,以三维非定常Euler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双时间推进,求解三维机翼简谐运动下的非定常气动力。所求得的气动力作为已知值运用于颤振方程,利用v-g法进行求解。对得到的一系列的阻尼、速度和频率进行了线性插值,从而得到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最临界约束准则法对某型飞机机翼主承力结构在强度,位移,扭转角,稳定性和尺寸约束下,以最小重量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据机翼结构的复杂性对最临界约束准则法做了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应用最临界约束准则法进行机翼结构优化时,效率较高,机翼结构重量稳定下降,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某机翼结构设计研制为实例,简述了机翼结构设计研究中的主要工作和采用的设计技术、设计方法、设计手段,以及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和达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田文朋  夏峰  宋鹏飞  张柁  杨鹏飞 《航空学报》2020,41(11):223956-223956
水陆两栖飞机全机静力试验的浮筒着水工况试验中,在试验允许的常规载荷配平方案下,压向大量级水载荷作用于浮筒结构引起机翼较大变形,影响试验精度,因此进行以减少机翼变形为目标的载荷配平研究。将机翼近似为悬臂梁结构,在构建的机翼力学模型基础上应用Green函数建立机翼的挠度曲线方程。首次以考核区域边界肋的挠度和转角为优化目标并建立多目标函数,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极差变换标准化处理方法将其转化为单目标函数后,采用引入交叉和变异因子的改进蚁群算法进行载荷配平方案优化运算。有限元分析及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得到的载荷配平方案可以显著地减少机翼变形,配平载荷不影响考核区域的真实变形,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机翼摇滚低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对试验装置、试验方法、数据采集等进行了描述。重点讨论了不同部件对机翼摇滚特性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机翼摇滚是不依赖于初始滚转角的滚摆现象,出现机翼摇滚现象的超始迎角在滚转阻尼导数反号处;飞机不同布局以及不同部件对机翼摇滚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机翼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黄俊 《飞机工程》2007,(1):14-16,53
机翼的数值优化过程包括定义机翼的初始气动外形,计算气动特性(建模、分析)和数值优化两大部分,这里归纳并分析了几种常用的优化方法,围绕机翼的建模分析和数值优化,对机翼优化设计方法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提出利用前缘填角消除机翼一机身接合处气流分离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应用了蒙皮摩擦变化与表面曲率变化相关的设计规则。求出在机翼前缘之前板的当前蒙皮摩擦分布之后,计算可以消除气流分离的目标蒙皮摩擦分布。应用设计规则,把当前的蒙皮摩擦分布转化为目标蒙皮摩擦分布,延伸机翼前缘形成前缘填角,利用流动解算器分析机翼填角,过程迭代直到收敛。  相似文献   

17.
飞机研制中的机翼重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翼重量在飞机结构重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其重量分布对载荷、气弹、强度等有较大影响,机翼重量的确定在飞机研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在飞机研制的各个阶段机翼重量的确定方法,着重论述了在飞机总体方案论证过程中机翼重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机翼的研制诺斯罗普·格鲁门飞机公司将用智能材料研制自适应机翼,这种机翼可使E机在跨音速状态进行有效的巡航从而最终降低民机的成本、提高军机的攻击能力。为了验证这种机翼对升力的改善,将制造一个缩比为1/6的F/A-18机翼,由嵌有光纤传感器的复合材...  相似文献   

19.
跨音速条件下的急剧机翼失速会引起非控制的滚转运动,往往会降低飞行品质、影响任务性能、降低飞行安全。最近,美国政府的一项研究项目——急剧机翼失速项目——推动了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试验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力学来探测急剧机翼失速的技术水平。因此,重要的是,将这些工具合并成一个综合的方法,不但可以识别急剧机翼失速,更可以评估急剧机翼失速引起的飞行特性,降低飞机项目的风险。评估跨音速机翼急剧失速对飞行品质的影响的主要方法是建立飞机的数学模型,精确表现飞机对急剧失速的动态响应。降低项目风险的主要方法是在采购计划中包括自由滚转风洞试验。就跨音速急剧机翼失速的评估,向飞机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Takanashi提出的三维机翼设计理论为基础,研究与发展了一个基于欧方程和“正-反迭代、余量修正原理”的机翼设计方法。用改进的无限插值方法生成绕机翼的O-O贴体网格,采用三维欧拉方程作为充动分析计算的基本方程,该设计方法已用于某无人机机翼和一个超临界机翼设计,设计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