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名电子科技大学)的遥测遥控专业始建于1958年末,时国防科委所属的几所院校大多新建了与导弹有关的新专业。成电的导弹电子学系(四系)除遥测遥控专业外,尚有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专业。遥测遥控专业的教师,除个别的老教师外,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其中一部分同志派到北航进修,听苏联专家巴列索夫等人讲课,一部分人在校筹办,并从其它专业抽调一个班开始改学遥测遥控专  相似文献   

2.
此次出国,参加了1985年国际遥测年会,并访问了已与我部704所建立商务关系的Fair-Child Weston公司、Micro Dyne公司。出国的目的在于调研新技术革命及SDI计划(战略防御计划,通常称为星球大战“Star Wars”)的执行对遥测发展的影响,帮助我部制订遥测专业规划。总的来讲,收获较大,达到了出国的目的,具体的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国第一个遥测地面站系统的测试方法标准由战略导弹军标委和航天工业总公司708所主持召开的审查会通过审查,专家认为:704所编制的“PCM—FM遥测地面站测试方法”等9项国家军用标准,总结了我国30多年遥测系统和分系统的研制和测试工作经验,达到国际80年代末的技术水平,比美国“IRIG118—89遥测系统及分系统测试方法”标准的  相似文献   

4.
一、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YCS—1B 数字化遥测系统由弹上遥测头和地面站两大部分组成。弹上遥测头包括Y—1A、YT—5B、YT—1A、YT—4等四种。其中 Y—1A 遥测头由 YHIS—Ⅰ(64路副交换予),YHIS—Ⅱ(3路副交换子),YHIS—Ⅲ(16路副交换子),YHIS—Ⅳ(32路低电平交换子),YT_2S—01编码交换子组合,YFIS 发射机等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5.
《导弹与航天丛书》·《遥测系统(上册)》1987年10月由宇航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国内遥测界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人员的重视,为了向广大读者进一步介绍这本书,下面发表三位教授、专家对该书的评审意见。  相似文献   

6.
1960年夏天,我奉史长捷同志的指令去海军司令部向前苏联专家古列高夫学习PCT-3遥测系统。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方于60年9月撤走了全部专家。按照史长捷同志的指示,将我和赵克同志借调给0029部队(即20基地)一部,在遥测处毕处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参加了1059第一发遥测弹的试射工作。当时,遥测处仅有程士珣,陈志英,彭志贵,谌永锡等9位技术干部,后来又有俄语翻译李载武同志调入  相似文献   

7.
1978年7月初,苏联开始了一项先进的遥测密码计划。最近这项计划已从陆基导弹扩展到海上武器系统,从而使美国分析家们简直得不到数据用来分析苏联导弹的性能。例如在SS-20分导多弹头机动中程导弹飞行试验中,多达80%的遥测数据已采用密码。因此,如果SS-20不是从积木式型号  相似文献   

8.
1987年10月,在美国San Diego召开了1987年度国际遥测年会。我国遥测界史长捷等三位专家出席了本届年会。根据会议报告的录音、论文集和参观访问资料,他们整理了一系列技术报告,以“发展中的遥测新技术”为总题目,将在今年本刊各期发表。这些报告是: 1.遥测发展新趋势中的几个技术情况简介。 2.Fairchild Weston System公司遥测地面站技术的新发展。 3.Loral Instrumentain公司遥测地面站技术的新发展。 4.航天飞机空间站遥测。 5.GPS卫星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6.飞机测控站技术的新发展。 7.人工智能在遥测中的应用。 8.炮弹高G遥测。(各题目暂拟) 没有列成专题的重要技术情况将在下文首先介绍。  相似文献   

9.
先进靶场测试飞机(ARIA)是一个空中平台,用于接收、记录、处理和转发遥测数据。本文扼要介绍ARIA的性能,特别着重于介绍改进后的ARIA——控制巡航导弹的飞机(CMMCA)。目前,巡航导弹试验中使用CMMCA具有机上实时显示遥测数据和进行远距离指令和遥控试验导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去年11月在北京开了一次国家军用标准《遥测系统名词术语》审订会,来自研究机构、高等学府、制造厂家、试验基地的几十位专家、学者、教授对这一标准草案的近千条遥测名词术语字斟句酌,热烈地讨论了一番。制定《遥测系统名词术语》标准,对遥测术语的标准化、规范化、对遥测设备的研制、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就八十年代可编程遥测系统的特点作了说明,指出:八十年代遥测地面站的一个重要技术标志是全实时处理数据,具有接受多数据流的能力。在弹上,则发展智能化的弹上系统。不断提高码速率是一个发展趋势。要不断提高遥测产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然后对先进的并行处理数据流结构全实时可编程遥测地面站、ADS—100遥测前端机、LDF—100专用数据处理计算机等作了较细的介绍。最后,就发展我国遥测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使我国的遥测专业名词术语更标准化与规范化,航天遥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本刊从本期起开辟专栏,开展对遥测专业有关的名词术语的讨论。欢迎全国遥测界关心遥测名词术语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加这一讨论。对本专栏的来稿,我刊将作为专稿及时刊出,以期活跃讨论。下面发表了姜昌和郝建民两位同志的文章作为开端,引发高论。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度遥测国会已于10月在美国SanDiego召开,我国遥测界专家史长捷、吕级三、张纪生等三人出席了年会。本届年会以航天飞机空间站遥测为主题,但小组会上发表的论文则涉及很多方面。与年会同时还举办了展览会。  相似文献   

14.
第一讲 绪论     
本刊从本期起举办《遥测技术讲座》专栏。本讲座的各讲是邀请长期从事遥测科研、教学与生产的一些专家和科技工作者撰写的。本讲座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精神,既介绍遥测基础知识又介绍有关的最新成果,力图作到“俗雅共赏”,使得无论是非遥测专业的科技人员、遥测专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从事遥测的专业人员都能从本讲座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或启示。本讲座的文章力求写得准确严紧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本讲座初步设想分十三到十四讲,除本期刊登的我国遥测老专家吴德雨同志撰写的第一讲《绪论》之外(见59页),以后每期将刊登出二至三讲,争取四至六期,即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登完。各讲的内容包括: 1.论绪 2.传感器与变换器 3.信号划分的方法和原理 4.频分制遥测系统 5.时分制遥测系统 6.沃尔什分制遥测系统 7.同步理论与同步技术 8.遥测的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9.相干解调 10.遥测用自踪跟系统 11.遥测计算机系统 12.再入遥测 13.遥测用磁带记录技术 14.遥测数据处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又是第一次办这样的系统讲座,谬误与不当之处,实恐难免,敬祈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PCM/FM-FM遥测系统是一种时分—频分混合体制的遥测系统。我厂研制的YT-23A/YL-23C遥测设备(YT-23A为发送设备,YL-23C为地面接收设备)就是PCM/FM-FM混合体制遥测系统中的一个产品。1986年4月通过了部级鉴定。本文就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特点及应用等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遥测数据处理中如何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遥测传感器(及信号变换器)各校准点进行曲线拟合作了一般性讨论,并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在实践中,针对某型导弹的遥测参数校准点进行了大量的拟合计算,用 X—Y 绘图仪自动绘制出校准曲线并写出曲线方程和残差,获得满意的结果,它不仅可用于各种飞行器的遥测数据处理,还能用在各种自动化测试设备的标定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举办的“1988年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于1988年12月16—21日在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科院、高校和各部委的研究所,工厂和用户98个单位的126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近200篇,经专家评选审出102篇汇集成册。这次会议的特点是:遥测遥控技术已从军事方面的应用转向国民经济各部门,面向四化建设,在环境、地震、水灾、林火、石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卫星应用产业的开发,我部于1990年5月21日~24日在京召开了北京航天卫星应用(集团)公司成立大会暨航空航天部卫星应用联合体第二次年会,来自我部各院、局、基地、工厂、研究所及部外有关单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刘纪原副部长,栾恩杰总师,部科技委和民品司的领导在会上讲了话,各院、局、基地的有关专家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定于2 0 0 4年第三季度召开(会议地点待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深空测控技术的发展”。本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将检验两年来我国遥测遥控领域理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示深空测控、卫星导航、电子对抗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希望通过本届年会的交流与沟通,促进我国遥测遥控事业的发展。欢迎从事深空测控、卫星导航、信息安全、电子对抗等技术研究、生产、管理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一)征稿范围…  相似文献   

20.
1986年9月,由航天部科研生产司主持在上海召开了上海新光电讯厂研制的Y—1B数字化遥测系统设计鉴定会。该系统包括P,VHF两个波段的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遥测头和全功能的以P波段为主兼容VHF频段的遥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