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来之不易的认识层次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指的是人们思想认识有一个局限性,即自己认识自己难。对于人类来说,要提出自己所正在面临和进行的运动是人类文明演变这一认识,是一个相当来之不易的认识层次,它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在人类古文...  相似文献   

2.
1 引言1.1 为什么要航天□□同人类开发大陆、海洋和大气层一样,人类进行空间探索对于人类本身来说是地球生命进化的重要一步。航天飞行是探索和利用空间的手段,这是人类了解周围环境的需要,也是渴望了解未知事物的自然延伸。在探索和利用空间过程中,人类作为整体及个体开始越来越深入地认识了空间和时间的特征,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远景,使人类能更全面地定义人类在世界中的作用。只要宇宙中存在其他智能形式,那怕他具有最渺茫的可能性,若不去探索关于这类生命形式的信息而等待他们来拜访我们,这对人类来说不是明智…  相似文献   

3.
本书的推出对揭开人类之谜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在20世纪的人类不解之谜中,除了UFO、宇宙起源、黑洞、引力场等问题之外,最难以揭开的恐怕还有人类自身之谜。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似乎就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未来之路。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又难以解开的谜团,因为这一问题的揭开,并没有像对一个数学方程的求解那么简单,人类自身之谜的破译必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人类的未来之路到底在哪里,是在于忽显忽隐的UFO吗?是在于宇宙起源之谜的解开吗?是在于寻找地外类地星球吗?是在于地外文明对人类的援助…  相似文献   

4.
月球饭店的开张 早在60年代后期,美国宇航局顺利地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曾一度唤起了人们到月球旅行的梦想。特别是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在月面上踏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对阿姆斯特朗来说,这只是微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成功使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实业家们受到了极大鼓舞。提出了到月球去开创事业的宏伟设想。经营大规模饭店的希尔顿饭店总经理帕隆·希尔顿在美国宇宙学会的讲演中大胆地提出了准备将来在月球建造希尔顿饭店的设想。 遗憾的是.进入70年代后,美国宇航局突然中止了月球的开发计划而转向航天飞机的研制。直到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0月16日,全球多国科学家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及其电磁信号。这是人类首次"听到"且"看到"引力波,标志着多信使天文学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引力波是由黑洞、中子星等碰撞产生的一种时空涟漪,通俗来说,就像是将石头丢进水里而产生的波纹。百余年前,著名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6.
赵洋 《太空探索》1999,(6):18-20
今年7月20日是人类登月成功30周年纪念日。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后说了那句家喻户晓的话:“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讲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从50年代初开始,美国动员了30万名科技人员,投入255亿美元资金才抢在苏联前面迈出了这一步。那么拥有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航员,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的苏联又怎么在登月竞赛中落在了美国的后面呢?前苏联政府一直否认自己有登月计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当事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苏联的确有一个规模庞大的登月计划,而且距成功仅一步之差。  相似文献   

7.
像鸟一样自由地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远在古希腊时期,传说中就有建筑师和雕刻师代达罗斯用自己制造的翅膀成功逃离了克里特岛。显然,在现实中这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能的,但却说明飞行对动物来说确实是有着很大的优势和诱  相似文献   

8.
问:请讲一讲人们都相信有外星劫持或外星人这事儿,也讲一讲人类想在宇宙中寻找其他生命的努力。萨根:就我本人来说,我从童年就受到外星人这个概念的吸引,尤其是外星智类。此后我再也没得安稳,一直想着把太空飞船送到附近的星球去寻找生命,用无线电搜寻外星智类……这绝对是人类  相似文献   

9.
理性的光芒     
理性铸造了人类迈入科学时代的道路。自近代科学起源至今,人类在5个世纪的科学道路上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时代,至20世纪末又迈入了信息时代,这一切辉煌的文明成果均源于一个共同的始祖———科学的理性,正是科学与理性的结合才创造了人类灿烂的文明。从近代科学的起源说起1932年,在居里夫人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会上,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悼词中说了这样一段话:“理性的那个永远完成不了的任务,比起人类的愚蠢与激情来说的确是很微弱的,但是理性的产品(这是指科学、艺术、哲学)要比喧闹纷扰来得经久,它能…  相似文献   

10.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地球轨道之外人类最容易涉足的一个去处。突然间,重返月球的呼声高涨,人人部想上月球,可问题是到月球上干什么? 100个人会有100个想法。对于追求“小资”情调的年轻人来说,最风光的事也许是到月球饭店度周末;对于追求高额利润的商人来说,未来最适合淘金的地方应该是月球;对于科学家来说,最佳的科研场所便是月球。 当我们聚焦月球时,我们会发现,人类并未经营好这块家门口的“自留地”,虽然人类已登上了月球,但留下了太多悬念。长期以来,月球甚至没有火星热,当一个个探测器飞向火星之际,我们是不是应该留意一下月球,也许月球是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中充满了太多的威胁,特别是有可能发生的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然而在遥远的外层空间,还有一种威胁随时可能向我们逼近,这就是超新星的爆发,其释放的大量放射线足以撕开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臭氧层。最近,一项新的研究支持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今天,人类能在太阳系中观测到8颗行星、近500颗卫星和至少120万颗小行星,还有一些矮行星和彗星。若以太阳系最外层的奥尔特星云为界,今天的太阳系直径可能有20万天文单位,约3.16光年。在这一段宇宙和星系的历史中,小行星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甚至恒星的光芒就能轻易改变它的轨迹。但对地球上的我们来说,小行星却充满危险与神秘。  相似文献   

13.
UFO信箱     
山东吕坤:我是一位《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我觉得贵刊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很有阅读价值,它能让我们开阔眼界,放眼未来,了解一些高科技知识与未解之谜,这无疑将对我们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我读了贵刊 2000年第 5期的《人类史前文明破译》一文,觉得其中有些观点不太科学,我就此文的一个观点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诞生已经 46亿年了,而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300万年之前 (有化石证明 )。以作者的观点来说,生物周期为 140万年,那在这 300万年中已经有一轮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并不是一些…  相似文献   

14.
“阿波罗11”号登月才过去几十年,但这一事件已经成为历史课本中的传奇,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在另一个世界登陆,同时也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科技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对U10领域的专家、粉丝以及反对者来说,“阿波罗11”号登月也意义非凡。多年以来,在这次史诗级的空间旅行中,一直有关于UFO的报告和照片流传。  相似文献   

15.
现今,很多人都赞同找出不明飞行物的真相.对我而言,这需要我们详细阐明(以尽可能的方式)这种公开对人类而言有什么样的意义?无论它是如何不确定,我们也要"连接这些点"尽可能地画出一幅画.因为这对一些人来说是明显的事,而对其他人来讲是隐秘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无论哪一个天体上都还没有发现有生命存在的迹象,因为它们不是太热,就是太冷,再不然,就是缺少生命存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尽管其他星球的物理化学环境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是过于严酷了,但航宇事业的成就以及地球上存在许许多多的实际困难,则要求人类寻找一个新的、更广阔的生活场所。当然,这许许多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文木 《太空探索》2000,(10):46-47
整个50年代对于航空航天界来说,是难以忘怀的“黄金年代”。在这一时期,喷气推技术有了革命性进展,在商用、军用和通用飞机上得到了全面应用,航空业空前繁荣。同时,人类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航天时代。直升机的实用化,使得航空技术更加全面。而洲际弹道导弹的问世使得人类面临核大战的威胁,这也算是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吧。  相似文献   

18.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又一个第一次:美国“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NEAR,简称“尼尔”),于2月13日北京时间凌晨2时左右,在距地球3.15亿千米之远的“爱神”小行星上着陆。这是人类无人探测器第一次降落在小行星上,这一壮举瞬间揭开了人类太空探测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文木 《太空探索》2004,(2):42-43
2003年的天空.对于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都是极富内涵的.它向人类打开了一扇绚烂多彩的梦幻之门。虽然这扇门只打开了一条缝.但是管中窥豹.仍然可以想见天文学的进展。在此,我们选编了发生在2003年的重要天文事件.以图的形式汇编在一起.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UFO是一个不解之谜,探索UFO之谜,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关系到人类开发宇宙的总进程。飞碟问题的研究,有着严谨的科学性,从广义上来说,它涉及到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诸如地外文明、生命起源、宗教起源、人体潜能等,包括了天文学、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