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飞机微动开关系统误示舱门关闭和锁定故障,以微动开关系统工作原理为基础,分析导致该故障模式的故障原因,构建微动开关系统误示舱门关闭和锁定故障树,提出了失效概率分析方法,对舱门机构故障失效进行定量概率计算,改变了以往仅靠定性分析的思路,可对相似机构故障失效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某型直升机滑动舱门锁闭系统报警故障进行分析,得出锁闭机构微动开关安装结构不合理以及频繁的冲击载荷是故障的主要原因,对锁闭机构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锁闭机构满足滑动舱门锁闭要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某型微动开关触点回跳时间增大导致某系统故障问题,设计了由干湿交替酸性盐雾试验和湿热试验组成的海洋大气环境效应加速模拟试验剖面,选取与外场故障件型号一致的微动开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加速模拟试验,成功复现了外场故障现象,并结合试验结果对腐蚀性环境、电烧蚀等因素对触点回跳时间增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飞机微动开关技术条件》经部批准,作为试行标准于197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编号为  相似文献   

5.
S245、S290微动开关引起的DFCS系统故障是最难排除的一种故障,本文对这两个开关引起的DFCS故障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故障隔离方法。  相似文献   

6.
折叠系统是舰载直升机的必备系统之一,折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折叠定位控制信号的准确性。由于外场使用环境恶劣,原接触式微动开关故障率非常高,不能适应现有折叠系统。经对折叠定位控制原理、故障等情况进行理论分析,提出采用接近信号传感器替代传统微动开关的方法,经于国内某型号机上改装、验证,有效地解决了折叠定位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部标准HB6-88-79《飞机微动开关技术条件》(试行)的验收规则中,明确规定了检查试验,验收试验采用计数调整型抽样检查方法,这是产品交付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改进。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查是数理统计方法在产品交付工作中的一种应用,它是对提交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LY12CZ铝合金螺栓联接试件的微动损伤试验 ,完整提出了铝合金的微动磨损损伤与微动疲劳损伤的机制。在铝合金的微动磨损机制方面 ,微动损伤区表面的扫描电镜图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 ,铝合金的微动磨损是一个复杂过程 ,包括了粘着、磨料、表面疲劳、氧化四个子过程。着重研究了这四个子过程产生的先后顺序以及对微动磨损的影响 ;在铝合金的微动疲劳机制方面 ,分析了铝合金产生扩展性微动疲劳裂纹的原因和过程 ,并根据试验结果说明了微动疲劳裂纹产生的位置以及裂纹扩展的方向等。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涡轮盘榫连接结构微动疲劳现象展开研究,开展了ZSGH4169镍基高温合金榫连接结构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载荷下的微动疲劳试验。试验发现:在不同工况下,微动疲劳裂纹均产生在榫槽接触区的下缘,且两侧均有裂纹产生。榫连接结构微动疲劳寿命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微动疲劳寿命显著降低;随着载荷的增加,微动疲劳寿命显著降低。温度和载荷都会对滑移幅值产生影响,且微动疲劳寿命随着滑移幅值的增加而降低。使用包含微动疲劳参数的高温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来对ZSGH4169微动疲劳试验进行验证,预测寿命均在2倍误差带内。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某型离心传感器对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放气带工作稳定性的影响,使用RecurDyn软件和Fluent软件对该离心传感器的传动链和内部流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得出,离心传感器输入轴与轴套的间隙、离心传感器微动开关接通/断开时分油活门的开度,均对发动机放气带工作产生影响;减小离心传感器输入轴与轴套的间隙,可提高发动机放气带的工作稳定性;离心传感器微动开关接通/断开时分油活门开度较小,分别位于0.008~0.016 mm之间和0.008 mm附近,分油活门开度越小对发动机放气带的工作稳定性影响越大,可适当增大工作时分油活门的开度提高发动机放气带的工作稳定性。研究方法可对同类故障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某型飞机起落架位置信号以及舱门信号是通过机械式微动开关来实现,存在安装调试复杂、不易实现信号逻辑组合等缺点。用接近度传感器替代原机械式微动开关作为信号源,研制接近度传感系统电子控制装置实现飞机起落架及舱门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接近度传感系统完成起落架及舱门信号的显示、控制和告警等功能,从而提高起落架和舱门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并减小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搭接件是飞机结构中容易产生微动疲劳损伤的部位。文章回顾了微动磨擦学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微动疲劳的损伤机理,介绍了微动疲劳试验的原理、方法,总结了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飞机结构搭接件微动疲劳研究的关键技术:微动疲劳寿命计算、微动疲劳全寿命模型和微动疲劳寿命模糊可靠性模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空涡扇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轮盘连接结构,设计了一种燕尾榫结构高温微动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开展了TC11钛合金在200℃及500℃下的微动疲劳试验。通过动态位移及动态应变法实现对燕尾榫微动疲劳萌生寿命的监测。试验中发现微动疲劳裂纹均萌生在燕尾榫接触区域的下边缘,且接触表面存在大量的微动磨屑,属于典型的微动疲劳失效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环境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试验件的微动疲劳寿命会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现代航空技术发展的需要,航空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将与产品的性能指标同等重要,因此开展可靠性设计已是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厂内外数据的收集、统计处理,并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对微动开关现有可靠性进行了摸底、评估与预测,为开展可靠性设计提供了数据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一台由压电陶瓷驱动、Y向微调对刀装置及夹紧汽缸组成的X-Z二维精密微动刀架,并建立了微动刀架的数学模型。经实验测试刀架分辨率达到5nm,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1μm,满足超精密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微动广泛存在于航空航天等各种机械构件中,加速构件接触表面及表层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由于海军飞机服役环境的复杂性,铝合金构件腐蚀相当严重,因此了解铝合金微动腐蚀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微动腐蚀,为老龄飞机的维护提供更多技术指导。本文结合微动损伤理论分析了铝合金在大气和盐水中的微动特性,总结了微动磨损过程主要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设计和制造了一套采用液压加载方式来施加法向载荷的微动疲劳试验装置,并且在该装置上进行了各向异性材料DD3与粉末高温合金FGH95以及DZ125与FGH95配对接触的微动疲劳试验,研究其微动疲劳的损伤过程.各向异性材料微动疲劳试验的完成证明了该装置的性能良好.将微动综合损伤参量应用于各向异性材料微动损伤的表征,并建立了DD3和DZ125相应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微动综合损伤参量的计算分析与试验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各向异性材料微动疲劳寿命模型其预测结果误差分散带均在2.8倍因子以内.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与盘榫连接结构简化模型的微动失效形式,建立了基于临界平面法预测微动疲劳裂纹萌生的控制模型。该模型引入综合考虑多种微动疲劳影响因素的微动损伤参量CSE(微动综合损伤参量),建立了微动疲劳特性的分析流程,对微动疲劳裂纹的萌生方向、位置和寿命进行了估算。应用CSE控制模型,对失效的TC11钛合金微动疲劳试件的裂纹萌生进行预测,通过比较不同损伤参量的预测结果,验证了CSE预测裂纹萌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夏赛强  向虎  陈文峰  杨军  陈一畅 《航空学报》2018,39(9):322082-322091
针对旋翼微动目标杂波抑制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复数据经验模态分解(CEMD)的微动目标杂波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地杂波背景下的旋翼微动目标信号模。然后,根据杂波和微动信号在时频域的差异性,基于CEMD和Gabor变换,通过新定义的不同本征模态函数(IMF)的能量所占总能量的比重,选择出微动信号占优所对应的几个IMF分量,并基于这些IMF对旋翼微动目标进行时域和时频域重构,实现旋翼微动目标和杂波的分离,达到抑制杂波提取微动目标回波的目的。最后,与常规杂波抑制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高低周载荷作用下燕尾榫结构的微动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在高周和低周载荷共同作用下,燕尾榫连接结构的微动疲劳寿命,采用高低周等效应力比代替传统经验预测模型中的等效应力,并考虑到摩擦功的影响,对微动疲劳寿命预测经验模型进行改进。通过燕尾榫连接结构的高低周微动疲劳试验,拟合了改进微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中的三个系数;采用该模型对相关文献中的燕尾榫连接结构微动疲劳试验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微动疲劳寿命预测的最大误差降低了约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