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美国NASA计划在1983年进行23次发射,其中用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发射18次(德尔他火箭8枚、侦察兵6枚和宇宙神4枚),用航天飞机发射5次。总共发射美国卫星16颗,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卫星9颗。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发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美国共完成了 1 9次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和 6次航天飞机发射任务 ,其中包括国际海上发射服务公司使用天顶 -3 SL海上发射系统进行的 2次商业发射任务 ,2 5次发射获得了 92 %的发射成功率 ,发射数量和成功率均不如以前。1 999年 ,美国发射了 3 1个运载器 ,发射成功率达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全球微小卫星蓬勃发展,对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阿斯特拉公司(Astra)作为一家新兴的小型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公司,着眼市场需求,研发了阿斯特拉火箭-3.0(Astra Rocket-3.0)小型运载火箭。公司从2020年2月下旬以来,连续2次尝试发射首枚运载火箭,一次是参加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发射挑战赛",另一次是自主发射,但两次发射准备过程中均遭遇意外,火箭一直没能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二月上旬航天飞机第十次(STS-10)飞行中发射两颗通信卫星(西联星和统一B2)失败以后,美国空军表示将继续使用安装有两台星-48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一次性运载火箭,来发射导航星。美国空军计划在一九八四年用阿特拉斯-E 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两颗(第九、第十)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运载火箭的  相似文献   

5.
4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上午1时54分,美国空军从卡纳维拉尔角的空军基地,用最后一枚大力神34D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防务卫星通信系统Ⅱ卫星。这是大力神3运载火箭的第141次发射。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局(SDIO)在夏威夷的夸爱试验场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进行验证SDI航天器生存力的技术试验,试验持续了10分钟。 5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下午9时48分,美国空军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改进的大力神2型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秘密军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空间局执行局长布鲁斯·米德尔顿最近说,在澳大利亚约克角因用苏联天顶号运载火箭发射商业卫星而形成的与美国商业运载发射公司的竞争将是公平的。美国的运载火箭公司和某些国会议员一直在发难,说约克角航天局(CYSA)如果使用苏联天顶号运载火箭,就会把美国的卫星技术转送给苏联。美国的一位议员对美国航宇局1990财年的授权法案而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至2009年5月27日,全球共发射运载火箭235次,失败13次(美国5次,俄罗斯6次,印度2次).其中,美国法尔肯-1(Falcon-1)运载火箭的失败率位居首位,在4次发射中3次失败.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至2009年5月27日,全球共发射运载火箭235次,失败13次(美国5次,俄罗斯6次,印度2次)。其中,美国法尔肯-1(Falcon-1)运载火箭的失败率位居首位,在4次发射中3次失败。  相似文献   

9.
2002年国外运载火箭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国际太空》2003,(6):16-22
□□2002年,世界各国一共发射了65个运载器,其中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60枚(包括韩国发射的第1枚亚轨道液体火箭),航天飞机5架次。这比2002年初人们预期的70次少了一些。实际结果不如人意,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新型运载火箭首飞时间未按计划进行;第二,运载火箭发射失败使其他运载火箭发射计划受到影响;第三,用户要求推迟发射计划。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欧、日、俄开始研发新一代运载火箭,2001年以后,这些运载火箭开始陆续发射,而2002年和2003年是新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数量最多的两年。2002年,美国的宇宙神-3B、宇宙神…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7月3日报道,俄罗斯有意重新启动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遭搁置的空中发射项目——使用重型运输机在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再由火箭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俄打算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利用俄生产的重型运输机和印尼的地面基础设施来实施这一计划。直至目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种空中发射技术。今年6月,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就利用大型运输机实施了一次空中发射。  相似文献   

11.
一、大型火箭市场趋势分析 1991~1992年问,全世界七种商用运载火箭和美国航天飞机共进行了47次商业卫星发射活动,其中成功43次,失败4次。欧洲阿里安火箭成功发射22次;美国宇宙神火箭发射5次,失败2次,德尔它火箭发射9次,大力神火箭发射商用卫星1次,航天飞机发射5次(美国三箭一机共发射20次,失败2次);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共发射3次(1991年12月、1992年8月和12月),失败2次;日本H-1火箭发射2次。以上资料是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03,(7):24-25
5月25日零时3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 随着“北斗一号”卫星的发射升空,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已进行了第70次发射,发射成功率达到了90%,充分展示了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中国航天专家25日在此间指出,根据国际航天界通行的计算标准,长征运载火箭的总体技术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这位专家介绍说,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标准,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在90%以上,可以认为进入了国际一流水平。“北斗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长征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从第69次发射时的89.8%提高到了90%。它标志着中国长征运载火箭巳经跻身于国际一流运载火箭的行列。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的“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4%,欧空局的“阿里安”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3%,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发射成功率约为90%。  相似文献   

13.
悉尼消息,空间工业界和澳大利亚官员称,预料美国政府将阻止利用中国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为澳大利亚和亚洲制造的通信卫星。官员们说,几周后将宣布美国的决定。这是美国和西欧空间工业界反对中国进入几十亿美元卫星发射市场所发动的一场游说的结果。分析家们认为,利用中国运载火箭代替美国或西欧的运载火箭来发射澳大利亚卫星将使澳大利亚节省2.05亿澳元(约合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正>不经意间,2014年悄然谢幕,2015年闪亮登场。2014岁末,国内外航天分别有件大事值得回味,一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征火箭")发射达到200次,二是美国新一代飞船"猎户座"发射试验成功。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26分,中国自主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火箭的第200次发射。第200次发射本身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发射,但长征火箭累积达到200次背后传递的信息则耐人寻味。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型运载火箭H-2研制的进展,日本开始谋求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但现在日本火箭的成本太高,妨碍其打开国际发射市场。主要原因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受其年度预算的限制,无法提供跨年度的大笔经费,而一次定购的运载火箭数量又达不到批量生产规模,成本自然降不下来。现在NASDA正使用的H-1型运载火箭一次只能制造一枚,发射费用达8450万美元(130亿日元),远远高于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是世界航天发展历史上创造新纪录的一年。在美国、中国航天的带动下,全球航天活动高位高速推进,全年共完成223次航天发射,合计发射航天器2945个,创造了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和航天器年度发射数量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7.
据美空军副司令奥尔德里奇透露,国防部长温伯格于2月7日批准了空军的一项重大政策变更申请,即从完全采用航天飞机发射军用载荷转为同时采用一次使用运载火箭(ELV)进行补充发射的申请。在政策变更中,国防部计划在1988—92财年间订购十枚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变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航天飞机1988年后的发射费可能  相似文献   

18.
印度国会于3月25日通过的印度空间研究院(ISRO)1995~1996财年的经费预算为3.3亿美元,比上一财年(1994~1995年)的2.52亿美元增加31%。印度空间经费预算的重点是继续支持研制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和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共计2.36亿美元,占总空间经费预算的71.5%。其中用于研制极轨运载火箭为8519万美元。印度政府已批准再发射3次极轨运载火箭。1994年10月15日,印度首次用自制的极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印度遥感卫星IRS-P2。第二次发射(IRS-P3卫星)安排在1995…  相似文献   

19.
法国强烈要求美国帮忙,制止把一颗具有美国和法国元部件的卫星运到中国来发射。反对用一枚长征运载火箭发射阿拉伯卫星的理由是中国向阿拉伯财团提供不正当的价格和其它条款。据欧洲和美国的官员说,中国拟以2500万美元价格于1991年用长征运载火箭发射阿拉伯卫星-1C,这个报价大约是欧洲或美国竞争者的报价的一半。此外,据一位法国工业界人士说,中国还同意承担为适合长征运载火箭发射而对阿拉伯卫星进行修改所需的费用,这部分费用按西方公司成本费用计算需要300至7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陆地卫星-7近况□□1999年4月15日美国航宇局使用德尔他-2运载火箭发射了陆地卫星-7,该星原定于1998年12月发射。陆地卫星-7上装载的增强型主题测绘仪(ETM+),将继续进行高分辨率的地球表面成像的数据收集。该项工作早在1982年就已由装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