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5,(9):26-27
经过近一年的组织、筹划、初评、复评等一系列工作后,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茵莱茵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终审答辩会于2005年7月12~13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举行。庄逢甘、梁思礼、崔国良三位院士及航天专家、有关大学的教授共20人作为评委出席。部分竞赛组委会成员、入围作者以及北京部分相关大学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答辩会。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于7月4日~8日在北京举行答辩终评暨颁奖会,至此,历时一年多的竞赛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颁奖会上,第二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组委会主席、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托管人ArtDula先生和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分别为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3.
薛滔 《太空探索》2007,(9):48-49
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菜因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历经15个月于2007军7月7日落下了帷幕,本次竞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创新奖1名、优秀奖5名、纪念奖8名,总奖金额为1.6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杨建 《太空探索》2012,(9):58-59
7月1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结果在古城西安揭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薛济坤等的《"启明星"空间磁流体发电站》获一等奖,印度斯里兰纳玛斯旺纪念大学Gautham等的《空间碎片的清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靖宇等的《宙斯之盾——智能化多任务"太空能源  相似文献   

5.
夏丹 《太空探索》2010,(8):10-10
<正>"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间隙,本刊记者对竞赛评委会主席、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和探索项目高级教授和协调人、印度"月球初航"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德瑞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他对月球探测和国际合作都有很独到的见解。记:作为评委会主席,您对本届竞赛作品的总体评价如何?班:总体水平不错,其中两个作品让  相似文献   

6.
4月16日,全国“少年二级宇航技师”小论文答辩会在北京16中培训中心如期举行。担任此次答辩会的评委有:航天科普专家李龙臣;太空探索杂志社田如森社长;北京161中培训中心王德清主任刘世昌老师和田纪众老师。参加答辩会的40名学生来自全市30余所小学,他们的论文选题与去年相比丰富了许多——“火星环境大改造设想”、“改造航天服”“用月球资源的钥匙打开新的航天大门”、“太空农场”、“寻找太阳系外的新家园”、“建设黑洞城市”、“我去火星的幻想”、“谁去太空扫垃圾?”、“空间技术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经过太空洗礼的人类食物新…  相似文献   

7.
当地时间10月4日,人类首架由私营企业研制的载人飞船——“太空船一号”在一周内第二次升入太空,而且升到了安萨里X奖基金会规定的太空高度,从而成功问鼎了1000万美元的巨奖。成功问鼎10月4日早晨,在美国加利福聚集着几千名航空航天爱他们正在等待“太空船一号”在一个星期之内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年初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轰动全球的"太空探索新构思"后,新一轮太空探索竞赛的帷幕渐渐拉开.目前,美国正在"星座计划"的框架下,加紧研制新的载人宇宙飞船--乘员探索飞行器(CEV),洛马公司成为主承包商后,新飞船被命名为"猎户座"(Orion);而俄罗斯也推出了自己的联盟号载人飞船的接替者--快船号(Kliper).有关专家指出,Orion和Kliper能否承担起美俄各自未来载人探月和奔赴火星的重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俄美新一轮的太空探索竞赛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航宇局总部宣布了一项旨在探索太空和将人类足迹扩展到整个太阳系的新计划——“空间探索计划新蓝图”(New Vi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 Program),即美国将制造新一代宇宙飞船,使美国航天员最早于2015年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5,(6):39
4月16日,全国“少年二级宇航技师”小论文答辩会在北京161中培训中心如期举行。担任此次答辩会的评委有:航天科普专家李龙臣;太空探索杂志社田如森社长;北京161中培训中心王德清主任、刘世昌老师和田纪众老师。  相似文献   

11.
卢波 《国际太空》2009,(3):17-21
1美国 美国太空探索的长远目标是在2020年使航天员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在2035年左右进行载人火星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太空探索新构想”中规划了“火星研究、试验台及任务”:  相似文献   

12.
读者园地     
继去年成功举办了首批全国“少年二级宇航技师”小论文答辩会后,4月18日,第二批全国“少年二级宇航技师”小论文答辩会在北京161中培训中心的科技大厅再次拉开序幕。担任此次答辩会的评委有:航天科普专家李龙臣、刘登锐;太空北京161中培训中心小论文答辩会探索杂志社田如森社长  相似文献   

13.
文青 《国际太空》2005,(1):24-26
经过4个月调研,2004年6月16日一个由美国总统布什授权成立的委员会——美国太空探索政策实施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研究报告,报告题为《激励、创新和发现的旅程》,就美国如何有效实施载人登月等新太空探索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要求美国航宇局(NASA)进行大规模的重组。  相似文献   

14.
黄增澄 《太空探索》2004,(11):26-27
当地时间10月4日,人类首架田私营企业研制的载人飞船——“太空船一号”在一周内第二次升入太空,而且升到了安萨里X奖基金会规定的太空高度,从而成功问鼎了1000万美元的巨奖。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航天基金会等单位主办,北京罗麦科技有限公司——启明公益基金会为主要资助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联合承办的2018年"罗麦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决赛8月3日至5日在航天工程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6.
1 报告出台背景 2006年,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开始讨论全球合作探索太空的问题.2007年5月,联合发布了合作探索太空的顶层战略——《全球探索战略:合作框架》,随后成立“国际空间探索协调组”.2011年9月,该协调组联合其中12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中国和澳大利亚除外),发布第一版《全球探索路线图》,规划了未来25年通过国际合作探索月球、小行星以及火星的目标、路径与方案等.  相似文献   

17.
飞出地球村     
神秘的宇宙浩瀚无垠。为了认识、开发和利用太空,揭示太阳系的形成和生命起源之谜,人类已进行了四十多年的空间探测活动。随着各种空间探测器相继升空,人类逐渐摆脱了地球的约束,飞向太阳系的其他星球,并向着更遥远的星际迈进。从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到1998年11月7日美国77岁的宇航员格伦等7人乘“发现”号航天飞机从太空归来,美、俄两国已进行载人航天活动90次,共有700余人次宇航员升入太空,其中先后有12人登上了月球。月球、火星成为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重点。开发月球月球是…  相似文献   

18.
正继2018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NASA战略规划2018》后,9月NASA发布《国际太空探索战略报告》,其中包括了2019年至2024年未来6年的深空发射任务表。报告列举的11次任务清单中,与月球相关的任务为8次,占72.7%。这些任务的实施,将建成月球轨道空间站(LOP-G),支撑美国航天员2030年前重返月球、飞向火星乃至太阳系更深远的空间,为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航天强国抢  相似文献   

19.
文木 《太空探索》1999,(6):8-11
历史将记住他们——“阿波罗11”号的机组成员: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爱德温·奥尔德林和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1969年7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9时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飞向月球 与以往的飞行一样,在围绕地球飞行一圈半之后,“土星5”号的第3级火箭S-IVB再次点火,“阿波罗11”号飞船踏上了历时3天的登月旅程。柯林斯驾驶着指令与服务舱从运载火箭上分离并转向与登月舱对接成一个整体,一起飞往太空。服务舱被起名为“哥伦比亚”号,登月舱则被命名为“鹰”号。  相似文献   

20.
空间扫描     
曲新 《国际太空》2003,(10):29-31
人类首次举办“太空婚礼”2003年8月10日,远在380km高空中的俄罗斯航天员尤里·马连琴科与地面上的俄裔美国籍姑娘叶卡捷琳娜·德米特里耶娃举行了结婚仪式。尽管首次“太空婚礼”按预定计划顺利完成,但首次“太空婚礼”出人意料地受到俄罗斯航空航天局的“冷遇”和“怠慢”。马连琴科的行为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许多专业人士认为,这次“太空婚礼”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航天部门正在考虑,未来的航天员在进入太空前要签订不在太空举行婚礼的合同条款。美国航宇局计划2004年初恢复航天飞机飞行8月5日,美国航宇局高级官员称,将严格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