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GPS/INS导引飞机精密进场的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雷  肖业伦 《航空学报》1993,14(11):561-568
建立了飞机进场的数学模型和导航观测器模型;确定了导引飞机精密进场的最优控制;以Airbus-300为例,给出了稳定的着陆窗口;计算了在GPS的各种定位精度范围内,从着陆窗口内开始着陆的飞机所能达到的等级;研究了GPS采样周期对飞机着陆精度的影响;分析了大气紊流和常值侧风对飞机着陆精度的影响。从计算和数值仿真结果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
舰载无人机精确着舰轨迹控制及飞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载无人机回收是整个飞行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在建立舰载无人机控制系统基础上,着重设计了纵向控制增稳系统和自主飞行控制系统。为保证着舰精度,引入光学导引着舰,通过试飞验证了光学引导系统的速度、精度可以满足无人机自动下滑着陆要求,其平均落地点偏差与差分GPS相当。  相似文献   

3.
联合和通用航空飞机将最先在近精确进场中采用具有GPS导航的新型航空电子系统。去年,在美国Cessna421飞机上对使用广域增强型系统(WAAS)修正GPS信号的系统进行了试飞。Chelton飞行系统公司和UPS航空技术公司将先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对WASS进行试飞,它们决定在WAAS兼容航空电子系统得到验证之前就接通该系统。当去年秋季FAA开始启动这些程序时,就有几百架装备了Chelton公司和UPS公司的系统的飞机等待接受WAAS低限近精确进场的首次试飞。这两家公司还在为美国阿拉斯加州的“Capstone2”项目提供WAAS设备,该设备能为该地区…  相似文献   

4.
俞济祥  张更生 《航空学报》1991,12(5):287-293
 本文讨论GPS/惯性组合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并以GPS伪距和伪距率与惯导组合为例,按GPS测量误差的不同,以及使用差分机等情况,仿真计算了机载使用的组合导航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组合的导航精度比GPS和惯导各自的导航精度高。在采用差分GPS机与惯导组合后,位置误差将进一步减少,使组合导航具有开辟例如飞机进场着陆等新的使用领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孟宪珍 《飞行力学》1996,14(3):71-74
简要叙述了飞机在着陆复飞时临界发动机突然失效情况下的最小可操纵速度和临界发动机不工作进场形态下的最小可操纵速度的试飞目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并结合试飞体会,归纳了驾驶飞机的操纵要点,以供试飞员和飞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航空航天部第六一五所技术总负责,在212厂、232厂、南航、北航、西工大、628所、中国民航学院和640所等单位共同参加下,联合研制成功了差分GPS进场着陆系统(代号为DGFS/RA/NLC系统)。该系统除了差分GPS接收机和数据链从国外引进之外,其余软硬件研制全部立足国内。该系统从91年3月着手,历时一年,完成了设计、研究、试验全过程。除了跑车试验之外,还作了全系统配套试验、环境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等。经所级和部级两次评审会议解过,由所质量部门正式发放合格证明书后于1992年8月运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进行原理样机试飞。  相似文献   

7.
飞机着陆操纵指令模型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莹潇  赵伟 《飞机设计》2010,30(5):39-41,61
针对某型飞机进场着陆完全靠目视飞行的现状,分析了该飞机加装着陆指令驾驶系统的可行性,分别设计了下滑线、基准线和下滑速度操纵指令模型。对人机闭环系统进行了飞机全量运动方程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着陆操纵指令模型可用于实现飞机着陆指令驾驶任务。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     
车载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通过鉴定日前,在由陕西省经贸委和西安市科委共同组织的鉴定会上,由618所研制开发的车载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及新产品投产鉴定。在听取了技术总结报告、审查了相关文件、进行了现场检查后,鉴定委员会认为,由618所研制开发的这一产品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安装方便,是一种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燃气汽车报警器行业属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惯性/差分GPS精密进场着陆导引系统试飞成功由618研究所和空军某部合作研制的惯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简称GPS),实现飞机精密进场的可行性问题的分析,并对一些关键技术及一些与飞行力学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些信息处理技术,利用这一新的导航系统实现飞机精密进场着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李益瑞 《飞行力学》1993,11(4):69-74
针对电传控制增稳飞机进行了进场着陆的飞行品质地面模拟试验研究,验证了适合于进场着陆的控制律,并得出一些重要的有关进场着陆的驾驶员评定意见。此外,还计算了轨迹角超调值,验证了该参数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飞行品质准则。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1月22日,奥凯航空公司试飞飞机"新舟"60在漠河机场经过50分钟试飞后安全降落,标志着漠河机场仪表着陆系统试飞成功。本次试飞科目主要包括漠河机场新建仪表着陆系统及飞行程序、精密进近助航灯光系统。  相似文献   

12.
动力进场速度是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使用的带动力下滑速度。通过对国外舰载飞机在进场任务中的操纵需求分析,解析和动力进场速度相关的准则,在此基础上针对与准则相关的飞机特性给出相应的飞行试验方法,初步建立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方法,可作为舰载飞机动力进场速度试飞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区环境中的建筑尾迹对直升机的安全起降有很大的影响,为研究建筑尾迹中安全进场着陆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行员工作负荷的飞行安全评估方法。以某型直升机为研究对象,建立耦合建筑尾迹流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人在环飞行仿真,并基于Cooper-Harper评级体系建立了飞行员工作负荷评估模型。采用该评估模型对直升机城区建筑尾迹中,不同进场着陆方式的最优化飞行操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直升机平衡计算与试飞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采取迎风的进场方式,可有效减小飞行员工作负荷,为提高进场着陆的安全性,采用45°~60°方位进场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航空制造业     
波音鸭式旋翼/机翼飞机开始试飞BoeingCRWMadeTrialFlight2003年12月9日,波音公司研制的鸭式旋翼/机翼(CanardRotor/Wing,CRW)概念验证机在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尤马的美国陆军试验场完成了其首次悬停飞行。在试飞中,CRW先进技术验证机(被称为X-50A蜻蜓)于美国当地时间飞行了大约80秒钟。它从发射场垂直起飞,到达地面上空12英尺的高度后悬停,然后垂直着陆,这标志着试飞项目的启动。CRW将固定翼飞机的速度和航程与旋翼飞机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是一款创新性的飞机。按照设计,CRW的旋翼不仅能在飞机垂直起落时旋转,而且还能在飞机飞行时…  相似文献   

15.
李树有  王启 《飞行力学》1992,10(4):68-75
本文简要介绍了Y—7飞机失速特性适航试飞试验机概况,试飞方法和程序、测试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较详细地介绍了Y—7飞机在巡航、进场和着陆三种构形下,由试飞获得的失速速度和失速特性。  相似文献   

16.
王峥华  李超 《飞行力学》2015,33(1):78-82
为了提高着陆进场最小操纵速度(VMCL)的分析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通过人机闭环数学仿真来计算多发飞机着陆进场VMCL的方法。考虑临界发动机突然停车后拉力的衰减过程、驾驶员意识到发动机失效后采取操纵的时间延迟,以及符合VMCL验证试飞操纵特点的驾驶员模型,建立了能够真实模拟VMCL验证试飞过程及驾驶员操纵策略的某型四发螺旋桨飞机人机闭环仿真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模拟VMCL验证试飞时发动机衰减特性、舵机动态特性、驾驶员反应延迟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飞机各运动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测定是飞机飞行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利用DGPS确定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确定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原理清晰,方法简便,结果可靠,精度满足试飞要求。  相似文献   

18.
威尔科克斯公司和E系统公司将开始试飞两种不同的增强差分GPS(DGPS)系统,试图验证系统能否达到3类仪表着陆所需的精度。即将进行的试验是FAA验证GPS可作为微波着陆系统(MLS)的富有生命力的替代方案的大量工作的一部分,FAA在70年代研制过用来取代长期在使用的仪表着陆系统(ILS)的微波着陆系统(MLS)。  相似文献   

19.
应用 2种气动布局飞机在着陆构形下的气动力数据 ,仿真计算了飞机的进场着陆过程 ,通过对着陆性能与飞行品质的分析表明 ,飞机气动特性和飞行员的操纵策略对着陆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DFBW飞机人-机闭环纵向着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亚昌  王勇  王占林 《航空学报》1992,13(2):103-106
本文根据试飞员的飞行体会和一组试飞曲线,提出驾驶员参数随着着陆过程变化的频率域模型,建立装有DFBW飞机的人-机闭环系统数学模型,编制非线性全量时域仿真程序,对纵向着陆过程动态作了全面的定量分析,其结果与装有MCS飞机的试飞情况吻合,验证了本文建模、程序可信度和精度,从而得出某DFBW飞机着陆特性是可被驾驶员接受的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