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世界水下运动联合会和毛里求斯潜水协会联合举办的2007年第十一届世界水下摄影锦标赛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哥顶旅游区开幕,16个国家的80多名水下摄影师、水下模特、观察员参赛。作为中国潜协首次派出的参赛摄影师,吴立新获得了微距(含虾蟹)类别银奖。  相似文献   

2.
吴伟明 《西南航空》2008,(5):96-101
吴传明简介:首届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优秀摄影家,四川摄影家协会理事,《四川日报》记者。  相似文献   

3.
小憩时光     
这是只海豹妈妈,在忙碌了好久之后,正在海滩上享受一天当中难得的休息时光。当摄影师走近她时,她也转身看着摄影师,但好奇的眼神里还隐藏着一丝戒备,因为不远处就是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航》2008,(5):120-120
最早了解摄影师红杏的人大多因为她独步西藏的经历,近年来旅行、拍摄更成为她生活的常态。一身干练的户外装扮,细腻的女性拍摄视角.使得这位女摄影师行走于摄影、户外运动这两个充满千丝万缕联系的行业间,既体验着  相似文献   

5.
张弩 《西南航空》2009,132(2):88-95
天地玄黄,时光荏苒,“总有些景象让人凝然无语”。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是卑微的;在如梭的光阴面前,生命是短暂的。而摄影师用一生的心力去追逐,追逐光影,追逐日月,追逐笑容,追逐痛苦……只为,用手中的镜头写下心中那份感动。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有中国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欢容,也有发生在身边的“5·12”大地震带来的痛楚。这个世界每秒钟都在变化,而摄影师要做的,是凝住那数百分之一秒,“咔嚓”,按下快门的同时,他们也按住了光影的穴位。许多景象最终会转化为记忆,这些记忆连缀成片,让生命充斥着张力,冲洗出岁月无法褪色的底片。瞬间与永远,平面与透视,这是视觉艺术恒久的主旋。一位真正的摄影师,会将记录动人景象谓为天职。为了那一瞬的燃烧与释放,他们失去了很多,他们付出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留住了很多,比如,眼前这一幅又一幅精彩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黄丽娜 《西南航空》2009,132(2):50-54
陈曼,80后女生,北京人,中央美院首届摄影系毕业生,商业摄影师,市面上流行杂志大都有她的作品,国内外巨星名模是她镜前的常客,顶级造型师李东田与她合作多年,专业画廊把她的作品带到欧洲展览,她个人的精灵古怪照作为中国青年样本上了欧美杂志的封面,她的获奖名单证明她征服了东西方的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7.
摄影师镜头下的公务机,与我们看见的公务机有什么不同?一年一度、亚洲最大规模的公务机展(ABACE),每年4月如期在上海虹桥机场上演公务机大秀,世界顶尖公务机携自家看家机型悉数到场,迎接各路买家、看客的光临与洽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被誉为"时间机器"的公务机,可以大大提高商业活动的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作为连续6年参展的权威专业媒体,《今日民航IFLY》杂志今年特别举办了首届"公务机零距离摄影大赛"。短短一周时间,我们就收到了近干张参赛作品,有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用单反相机拍摄的构图讲究、布局巧思的作品,也有很多普通看客用手机拍摄的看似不经意、却饶有趣味的照片——智能手机普及的高效能的摄影功能,使得人人都可以是摄影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们从相机组和手机组的参赛作品中遴选出各30幅入围作品,发起了网络公开投票,在仅仅两周的时间里就吸引了上万人参与投票。本次大赛特别邀请了摄影大师、影像艺术家陈长芬作为艺术总评委。陈长芬不仅是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摄影师,也是从民航业走向全世界的著名影像艺术家。能邀请陈大师为大赛的专业水准进行把关,是我们这次大赛的莫大荣幸。看到网络投票的盛况,年逾七旬的陈大师欣然为这次大赛的作品撰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零距离》,为好作品点赞,为年轻人喝彩,为公务航空和通用航空在中国的未来鼓与呼。"未来的半个天空属于通用航空"。正如陈大师在文章结尾所言,我们举办此次公务机零距离摄影大赛的初衷,就是拉近包括公务航空在内的通用航空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的人走进公务机、走进通用航空;也只有使通航文化更多地得到普及,通航才有可能在中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根据网络投票情况和作品的艺术水准,大赛组委会最终按相机组和手机组分别评选出本次"公务机零距离摄影大赛"的"最佳人气奖"和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若干名。籍此,我们将本次大赛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做专题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丹丹 《今日民航》2011,(6):28-32
尽管当年的《孔雀》被外界盛赞为第五代导演的终结作品,让这位"中国第一摄影师"成功转型,但对于导演这个身份顾长卫仍然有些纠结,"我觉得我自己最多算一个迟到的第五代导演……我都在想,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做导演,如果有一天,确实给我明确的结论的话,那我就干别的吧。"  相似文献   

9.
袁亮  陈燮 《西南航空》2010,147(6):78-81
“伟大的摄影作品,不是因为摄影师伟大,而是因为被拍摄者在瞬间展现出的伟大感动着我们”——陈燮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陆军预备役第159航空团第5通用支援航空营一架CH-47"支奴干"直升机正在进行水上外挂航空系统(MEATS)训练。该任务的核心是利用直升机吊挂海军特战突击艇及相关战斗小组进行战术机动,前往特种作战地点或实施战地撤离。训练要求"支奴干"在水面接近并吊挂起满载乘员的突击艇,再通过悬梯将乘员接入机内,飞抵指定地点后投送小艇和人员。这种任务显著提高了水上特战突击小组的作战距离,以往这样的水上渗透只能从河口或海岸实施,突击距离较短。现在借助直升机吊挂投送,他们可以快速远距离机动,  相似文献   

11.
温敏哲  Joyce 《今日民航》2011,(2):106-109
她是欧莱雅的女继承人,欧洲最富的女人,却将大笔财产捐献给一个男摄影师。这场纷争甚至牵扯到法国的总统与部长。这次,主人公的名字不叫龚如心也不叫李尔王,而是88岁的莉莉安·贝当古。不熟悉?那么你一定知道欧莱雅。  相似文献   

12.
陈珊妮(英文:Sandee Chan,1970年出生),为台湾知名女歌手、制作人、词曲创作者,同时也是作家和画家与摄影师2009年6月27日,第20届台湾金曲奖,获得最佳国语女歌手。音乐代表作有《珍藏我的爱情》、《想你的夜》等。  相似文献   

13.
影像集结瞬间,保存真实,可是影像背后,镜头之外,我们总有更精彩的故事。那些坚持的梦想和才华,最终会由影像变为永恒。——钟维兴2012年元旦,中国美术馆,《花椒欲望——管窥四川摄影30年摄影展》在这里隆重举行。30位摄影师的作品,基本涵盖了四川摄影的各种风格,清晰梳理了四川摄影三十年来的发展脉络。在这些摄影作品中,有一位非职业摄影师的作品引来诸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和联合国教科组织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中,四川摄影家唐跃武获二等奖,专题组照《大凉山深处的彝族人》获得人物服饰类一等奖及体游艺类三等奖。这是本届年赛惟获得两项高等级奖项的中国人。参加本次大赛的有70多个国家.近2000位摄影师的3万幅作品。  相似文献   

15.
极光的传说     
《今日民航》2010,(12):98-99
北极光把夜空变成一个迷人的绿色世界,这里是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瓦普斯克国家公园。极光是幸福的象征,它不仅神奇而且美丽。在皑皑白雪覆盖的亚北极苔原上,摄影师用鱼眼镜头加慢门拍摄,记录下了这一极光与恒星轨迹交错的画面,令人  相似文献   

16.
《今日民航》2011,(2):38-39
俄罗斯摄影师Sergey Larenkov将拍摄于二战时期的照片与同地点同角度拍摄的现代照片合成起来,让照片也玩了一把时空穿越,历史仿佛又活了过来。超现实的视觉效果,带领我们体验了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柏林、巴黎、布拉格、维也纳还有莫斯科,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也让人不禁感慨欧洲国家对于历史的保护与尊重。  相似文献   

17.
Over the Glacier     
<正>64岁的美籍荷兰裔摄影师Frans Lanting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自然摄影师。照片摄于阿拉斯加的兰格尔一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这片崎岖的土地被人们称为"北美的喜马拉雅"。红色的水上飞机沿着蓝色的冰河飞向前方,穿梭在巨大的冰川之间。Frans Lanting正用他最擅长的语言——照片,静静地、诗意地讲述着地球上生命的故事。"他有一个科学家的头脑,一颗猎人的心,一双诗人的眼睛"。《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这样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航》2011,(2):98-99
《垂直极限》(日)梦枕獏1924年,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与同伴欧文挑战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却在接近顶峰处突然失踪;1993年,摄影师深町诚游逛在尼泊尔黑市,发现了一架疑似属于马洛里的相机,并与失踪多年的日本传奇登山天才羽生丈二不期而遇。马洛里登顶之谜能否解开?什么是神秘登山天才羽生丈二最后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摄影师任大跃近些年一直奔波于四川各地.搜寻拍摄散落于民间各处的牌坊遗存。“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符号和模式语言,也承载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蕴涵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08,131(12)
作为杂志的编辑,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让我欣喜不已。最近几年来,从来没有哪个秋天,我们会收获如此多普通游客和非专业摄影师关于大西南旅行的来信来稿。在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