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茶斗水"大赛的举办,应该能够引发人们对于"好茶用好水"观念的重视;而茶叶商与饮用水商共聚一堂,凭借他们各自产品的亲密合作、共显神通,也使品茶爱好者们了解了更多的好茶好水,进一步扩展其涉猎范围,并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消费层次。  相似文献   

2.
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器",但主角仍是"人"。养壶即养性也。"养壶"之所以曰"养",正是因其可"怡情养性"也。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如同谦谦君子,端庄稳重。  相似文献   

3.
与己论道巅峰已随心@茶叶的极致修行O 2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一场喜马拉雅地壳运动.生成雄秀峨眉。一利,顶级名茶的极致修行,成就大师级完美好茶。。与己论道巅峰已随心。—论道《十二法贝lJ)}与其说是一种极致好茶、不如说是大师精心的杰作。严循《论道十二法则》、纯粹手工制作,完美的阳光、孵养十年的土壤……论道,对完美的追求超乎想象没有污染的峨眉生态圈,令论道茶叶蕴涵更多芳香物质与太阳完美的趴离.令论道茶叶充分沐浴适合阳光性格土,动静皆宜;气质上,从容自若甘1几寂寞—论道春茶一年只采一季其他三个…  相似文献   

4.
《今日民航》2011,(2):84-85
中国何时开始有茶,人人言殊,但中国是茶之源,无可争议。安敏觉得我泱泱大国作为茶文化的鼻祖,传播之事却还没有徒子徒孙们做得细致,这样不太好。安敏说茶是器物,通过茶艺这样的形式表现茶文化的精神;茶也是载体,借此传播各种文化;茶还是媒介,能让品者体味个中人生滋味。听安敏道茶,脑中突然就跳出苏轼说过的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表达的多到位。  相似文献   

5.
文雅 《今日民航》2011,(8):66-67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喝茶的人都知道,水与茶的关系总是相得益彰。水是生命之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先哲老子认为善利万物的水具有高尚的德行,这是对水的最高礼赞。  相似文献   

6.
找茶儿去     
又是一年清明时,正是尝新茶的最好时机,是去"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品尝汤色明亮、滋味甘美的西湖龙井;还是去有"黄山情侣"之称的太平湖畔,品尝幽香扑鼻,醇厚爽口的太平猴魁;还是去云雾蒸腾的黄山,品尝"鱼叶金黄"、"色似象牙"的黄山毛峰?传说有许多茶农每年炒制新茶时,总会把新茶最顶级的那部分藏起来,只有遇到真正欣赏茶的有缘人时,才会拿出来与他分享。今年就让我们去寻找那些与我们有缘的新茶吧!  相似文献   

7.
"明前龙井绿,茶煎谷雨春。" 中国茶文化兴盛在唐朝,事实上在魏晋就已成为风尚,无人不茶。对于一个游走四方茶田的摄影师而言,少有初识便为之动情的地方。我钟情天姥山脉、沃洲湖畔那一片片、一座座依山傍水的碧绿茶田,是因为它是一个值得享受的好地方。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茶田绵延,我确信那里的茶园是洁净的。不仅成群结队的游人难以抵达,甚至害虫  相似文献   

8.
文雅 《今日民航》2011,(5):80-81
东方茶仪新高尚茶香生活火焰中的天目甘泉里的云心竹影下的茶经是因缘捻起了一叶茶香轮回合十的梵音道唱点破迷茫的眼眸低垂善茶琴引的高山流水坐隐采菊的悠然相对紫气东来茶仪天下好品牌是一种信任的力量,之于茶,更多一种雅洁的风骨。百年香倡导新高尚茶香生活品牌"东方茶仪",为好茶人度身设计私人茶席,在浮躁现实独辟私享空间。  相似文献   

9.
问茶君山岛     
雨蔚 《西南航空》2009,134(4):30-33
“万顷春声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岳阳搂头无事坐.洞庭水试君山茶”,飘渺于洞庭湖烟波中的君山.自古就有“天下第十一福地”之美誉。  相似文献   

10.
又到了炎炎的夏日,燥热的空气让久居城市的人感觉沉闷。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何不带上家人,约上朋友,寻觅山的青秀,水的清凉,充分享受夏日的清爽滋味。距离成都不远的都江堰市就是一个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1.
刊首语     
《西南航空》2010,146(4):4-4
“四月的城市,我听不到布谷鸟的清鸣。”总觉得四月天是最让人情思细腻的。雨丝缠绵,遍地落红,亮汪汪的水田上空雨燕翩跹.幽深的小巷里暗香浮涌……若于重重柳浪之下.煮一壶新茶,此情此景.  相似文献   

12.
它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山。它所在的北纬30度上,不仅有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南美玛雅文化。还有神秘的三星堆、神龙架、百慕大。它是女娲补天的残缺之美,它有大禹治水的无名之碑。于自然。它是风景绝佳处:于文化,它是人类心灵故园。它是一种叫“茶”的神奇植物的故乡。两千多年了。茶已经遍布世界,而最早人工种植的那七株茶树,却依然在它的莲花五峰间不生不灭,静看时世沧桑变迁!吴理真的辛苦,它见证;皇茶历史的荣光。它淡然。它也是一个佛教的圣山。深山古寺。茶含禅机。禅入茶道。千年以降,禅惠大师的”禅茶一味”,都溶解在罡风劲健的”龙行十八式”里了;永兴寺的施食仪规,也已经传遍世界的佛寺禅院。曾经,它是大名鼎鼎的茶马古道的起点。一代代的背夫,衣衫褴褛。他们硬是用脚板走出了一条几千公里的路,用小小的茶叶连接了汉藏的千年友谊。曾经,它是800名知青的梦想之地,如今,青春的激情和梦想虽已远去,那段记忆却化作了这漫山遍野的青葱茶园。千秋蒙顶,往事倏然。  相似文献   

13.
麦子 《今日民航》2012,(8):91-93,90
僧帽壶,顾名思义,因酷似僧人头戴的帽子而得名。它是中国元代创制的一种瓷器造型的壶式: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宝珠形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僧帽壶以景德镇青白釉,明永乐、宣德红釉及甜白釉制品最为珍贵,清康熙年间仍有仿制。明代僧帽壶形体敦实,壶颈较粗,壶流比元代略长;清代壶颈略高,腹部略瘦,壶流略短于明代,没有明代优美,也不如元代敦实稳重。  相似文献   

14.
雷虎 《今日民航》2012,(10):32-35
一提起壶,很多人会下意识的以"世间茶器堪为首"的紫砂壶来说事,或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明志。紫砂壶与玉壶以其悠久的历史,占据了"壶里乾坤"最重要的位置,成为壶的"形象代言人"。而石壶作为一个新兴势力,在这个纷争的江湖中异军突起,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壶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今日民航》2012,(5):36-37
2011年首次举办的北京春季茶博会,得到了众多茶企积极的响应,开茶界之先河,结束了北方茶市从未有春季茶博会的历史。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2012年北京茶博会)将于5月11日~13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如约举行,各项工作都  相似文献   

16.
醉单枞     
四月.从广州快递来了凤凰单枞。先在画廊独享。打扫屋子,洗净茶器,端坐几前.静候水沸.将水从壶口侧注入.怕的是从壶口正中灌水.会坏茶胆。头泡洗茶,同时浇过茶碗茶壶,再注沸水.一泡汤色橙黄清澈,香气深长.甘滑爽口:二泡香味持久.回甘微甜。  相似文献   

17.
李小波 《西南航空》2012,(11):76-78,80
《华阳国志》记载:蜀人尚滋味,巴人好辛香。在水性的润泽中,成都平原号称"陆海",万物所出,风调雨顺,自然蜀味滋全。而川东北山地是巴人聚居之地,原始生态,野性十足。巴山地区生长的植物香料花椒、姜、茱萸是早期民间三大辛辣调料,尤其是花椒,也称为巴椒、川椒、秦椒、蜀椒等,辛香最浓,麻味之首。直到明朝辣椒传入中国以后,辣的口味才由"海椒"  相似文献   

18.
走过都匀     
若一  李绍毅 《西南航空》2005,(10):81-85
都匀是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也是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的故乡,是大西南出海通道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它座落在苗岭山脉南侧,是一座融山、水,桥、园林、物古迹、民族风情为体的生态园林城市。这里民族化浓郁.历史化积淀深厚。都匀居住有布依.苗、水、瑶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本民族灿烂的历史化.大山深处的农耕化和现代明交织出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沈从文先生用上述白描式的文字开始了《边城》的书写。从此,一段关于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的传奇故事,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荡漾着。  相似文献   

20.
文雅 《今日民航》2011,(7):85-85,84
小院的木门虚掩着,树影落在院内精心而制的木栅地面上,空中飘来属于季节的隐约花香,耳畔传来让人愉悦的清脆鸟鸣。安敏在茶席桌边上精心布置着夏季茶席,等着三五茶友陆续到来。曾记得那么一句"茶盏虽小,杯口吟天"。茶,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至今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