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雷达反射截面的研究已从它最初的目的,即通过目标的RCS大小确定雷达系统的性能,扩展到识别不同类型目标、修改目标散射特性、从干扰背景中分开目标及确定目标对今天雷达波形及其处理能力的响应。为此对RCS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发展了相应的新一代测量技术:如“紧缩场”技术,高分辨率二维散射图等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测数据的宽带雷达回波半实物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发展对雷达回波仿真的要求越来越高。分析了散射点回波叠加法和电磁散射建模回波生成法各自的优缺点,结合两种方法提出了基于实测数据的雷达回波半实物仿真方法。首先通过电磁散射建模预估目标的RCS信息,再从实测回波数据中提取目标的运动特征,从而仿真出雷达回波。该方法灵活性好、精度高、易于工程实现,仿真出的回波成像后具有较清晰的轮廓和明显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计算复杂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提出了一种基于AutoCAD几何建模的近场目标电磁散射计算技术,计算了单元体,组成体以及飞机的近场雷达散射截面,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较为吻合,为在微机上计算复杂目标近场RCS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电磁场叠加原理,给出了一种与观测天线无关的广义雷达散射截面(RCS)定义,引入对称极化等多种极化散射特征量,计算了近距离观测时金属平板目标的极化RCS曲线;根据广义RCS的定义,在近场电磁散射建模中分解照射场和合成接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近场电磁散射建模方法,并比较了采用方向图等效近似和场分解合成两种方法计算的金属平...  相似文献   

5.
戴全辉 《宇航学报》2001,22(1):65-69,94
以降低无人飞行器侧向雷达截面(RCS)为目的,根据电磁散射基本理论和低RCS选型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以椭圆截面为机身、大后掠角的翼身和边条融合的鸭式布局外形。电磁散射性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外形的RCS在侧向比基准模型的降低了10dB左右。  相似文献   

6.
在飞行器隐身技术的研究中发现,机(弹)载雷达天线在飞行器鼻锥方向产生很强的RCS贡献,如何降低雷达天线的RCS而又保证自身雷达正常工作已成为目标隐身技术中的一个关键课题。探讨了由十字型振子单元构成的带阻式频率选择表面FFS(Frequency Select Surface)在低RCS抛物面天线和低RCS卡塞格伦天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相控阵雷达获取单个空间目标RCS数据率低、传统姿态异常检测方法提取短RCS序列有效特征困难、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NN-BiGRU网络的RCS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滑动窗口对一段时间空间目标RCS实时数据进行积累;之后采用一维CNN提取不同检测窗口RCS序列的多尺度高维特征向量,采用BiGRU提取特征向量的时序依赖特征。通过将两个网络级联,实现对RCS随目标姿态变化的多元特征信息的有效提取;最后基于全连接层实现对目标异常RCS序列的分类与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方法,所提方法检测准确率更高,抗噪声干扰能力更强。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仿真数据训练的模型针对不同源的实测数据,在低数据率条件下能够保持较高的检测准确度,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泛化性,更适用于相控阵雷达体制下RCS的异常检测。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绕射理论(GTD)模型的曲线拟合参数估计法,用于目标散射中心的提取.根据二维散射中心GTD模型,分角度分离目标的距离向散射中心,对不同角度的散射中心距离和幅相进行曲线拟合,提取目标二维散射中心参数,可估算散射体的曲率半径,较精确地计算转台中心至天线的距离.算例表明:对大角度成像、遮挡、平板散射等用该法重构的雷达散射截面(RCS)与原始数据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电磁散射理论分析了空中目标在超宽带(UWB)雷达照射下的电磁散射特性,阐述了UWB雷达目标识别的方法与步骤,然后对回波信号的相参积累用于提高UWB雷达目标识别概率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均表明,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相参积累方法可以提高UWB雷达的目标识别概率。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综合使用多GNSS系统可用导航卫星信号源和基于MIMO信号处理体制的无源多基地雷达系统结构,利用M IM O处理获得的空间分集增益来改善雷达探测性能。分析了系统的可用信号源情况,讨论了系统中前向散射区的确定和目标前向散射RCS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MIMO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仿真计算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用三角网格模拟金属载体表面,应用矩量法求出天线载体网格上的电流分布,据此研究在该金属载体影响下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计算线面结合部分时,利用了Costa函数,减少了内存需求和计算量。数值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近场散射数据的远场变换研究是具有发展前景的由近场测量目标,获取目标远场雷达截面的方法之一。根据近场获得的散射数据,外推获取远场的目标散射特性。主要是利用平面波谱展开,推导了近远场转换公式;以导体圆柱、平板等简单物体作为散射体仿真了近场散射数据的远场变换,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射频系统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介质天线因不受导体损耗影响而备受关注。基于高介电常数介质波导在其高次模截止区的漏波辐射以及陶瓷三维打印技术,提出了一种宽带圆极化双环介质天线。相比于同样是工作于行波模式的金属宽带圆极化环天线,该介质天线的漏波辐射更易产生。探究了介质波导的辐射机理,并详细展示了该介质天线的设计过程:先将漏波辐射的直介质波导弯曲成单环以实现圆极化,再把单环结构拓展为双环,从而展宽天线的工作带宽。通过对比单环与双环介质天线可以发现,双环结构的轴比带宽大约是单环的3倍,且两天线在工作频段内均具有良好的右旋圆极化特性。为了验证该天线设计的有效性,利用陶瓷光固化工艺(一种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了天线实物,其实测轴比带宽为3.94~5.1GHz,最大增益为8.6dBic。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宽频带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缩减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棋盘式超表面的RCS缩减技术,可达到宽带RCS缩减且极化不敏感的效果。介绍了提高RCS缩减带宽的原则,设计了X波段的棋盘式超表面,通过电磁散射对消技术,电磁波经超表面反射后分散向不同的方向,实现了异常反射从而降低RCS。与普通棋盘式超表面不同,为了克服一般超表面都有的相位收敛问题,提出了双谐振棋盘式超表面,即用两种谐振频率不同的结构组成双谐振单元结构,使单元具有均匀相位差的频段得以拓宽,从而扩展了超表面的缩减带宽,实现了10 dB缩减带宽达到8 GHz~14.5 GHz且极化不敏感的效果,通过仿真证明双谐振棋盘式超表面可以实现宽频率范围的RCS缩减效果,且极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一种S频段具有RCS缩减特性的编码超表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覆盖S频段的电控1-bit编码单元,并对其进行了等效电路分析与参数优化,单元在0/1两种工作状态下相位相差180°;以此为基础完成了9×9超表面阵列设计,通过设置变容二极管两端的偏置电压,使各个超表面单元能够根据设计需求在0/1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实现反射电磁波能量干涉相消。仿真结果表明,编码超表面阵列在2 GHz~4 GHz内相对于同尺寸的金属板能够实现15 dB以上的RCS减缩。  相似文献   

16.
朱莉  李兴国  王本庆 《宇航学报》2011,32(11):2457-2462
针对近程条件下由于目标各散射点回波的干涉而产生“角闪烁”效应的问题,首次提出采用全息技术研究近程目标的毫米波散射特性。该方法利用相位干涉效应,补偿电磁波的波前球面弯曲,并通过对回波信号的数学建模,反演目标的散射场分布函数。给出了四类不同特征的目标进行近程RCS预测,预测结果与目标特性相一致,表明该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E极化波和H极化波入射情形下二维任意形状金属和两种不同电磁参数损耗介质复合目标的电磁散射进行仿真,建立了复合结构目标的电磁积分方程,采用矩量法(MoM)和共轭梯度迭代法(CGM)求解此积分方程。依据所建数学模型编程对一种金属-蜂窝吸波介质复合结构翼面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A method of wavefront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shock waves in a two-dimensional steady supersonic flow past plane and axisymmetric bodies in radiative magnetogasdynamics. The gas is assumed to be perfectly conducting and to be permeated by a magnetic field orthogonal to the trajectories of the gas particles. The medium is taken to be sufficiently hot for the effects of thermal radiation to be significant, which is treated by the optically thin approximation to th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Transport equations, which lea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istance at which the first characteristic could intersect with a successive one and also to conditions, which insure that no shock will ever evolve on the wave front, are derived. The effect of upstream flow Mach number and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on the behavior of the wavefront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9.
近场飞机目标的幅度及相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保辉 《上海航天》1998,15(5):27-30,36
用4mm波段测量系统对飞机模型进行了弹目交会动态雷达截面积(RCS)统计测量研究,并详细地研究了飞机目标近场区的各局部部位的概率统计分布规律,其结果显示出和远场区分布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此外,还用矢量相减技术对雷达目标进行了幅相特征信息提取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