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骑进西藏     
有一句广告语叫:“Just do it”,它宣传正是一种敢于梦想,并勇于实现的生活态度。上海72岁的朱俊贤老人曾两次入选大世界吉尼斯“单骑自行车穿越青藏之最”单骑自行车行程最长的人。今年4月18日至8月4日,他实现了人生近十年中的第  相似文献   

2.
《航空港》2005,(5)
计建清西部系列作品的问世,既是他多年来执著于绘画天地,孜孜以求,藉以沟通人与自然、人生与艺术、心灵与现实的发现与省悟,是着意构筑起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方展示,亦是他追究表现自我意绪、心境、审美品格、精神境界的结晶。建清的山水画如其人品、性格、朴实厚道,没有浮华,更没有张扬。他长久的以一种真诚、率直的态度处世、作画、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才构成了他在艺术道路上最为可信的语言。近年来建清兄将他的创作重点放在讴歌西部这一曲曲具有无限生命气息的山川乐章之中。当我拜读了他西部系列中《古道风情》和《边关胜迹》两幅作品之后,…  相似文献   

3.
《航空港》2018,(6)
著名书画家江理平先生退休前是上海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的教授,是研究工程力学的学者。同时,他又是拜师学艺五十多年,以书画扬名海上的书画家。笔者与江先生的相识源于十几年前他书写的一块店招和朋友家悬挂他的一幅书法作品,由此紧记在心。再与他相见则是两年前在他书斋欣赏他的书画近作,那些佳构杰作给我带来的感动已不是"震撼"二字所能形容。  相似文献   

4.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来,他和他创立的学说对中华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本人又是一个社会政治活动家,注重实践活动。仅就教育方面来说,孔子二十多岁就设帐授徒,开始了“教师”生涯。孔子的教学生活是与他的社会政治活动结合在一块儿交插进行的,即使在旅途中,他还“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孔子世家》),这与今天不同。因为孔子所办的学校,没有固定的场所,没有固定的时间表,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这样在教学活动中体悟、总结出来的,虽然没有理论的系统性,却是十分丰富和具有实效的,在此,我仅谈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时光飞逝,老马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当年他手下的这些战士如今已两鬓斑白、华发丛生,是应该写点东西,以寄托我们对他的敬仰与怀念.  相似文献   

6.
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豪华舞台,它让每个脱颖而出的舞者尽展才华.汪振东的舞台就是位于渤海沿岸的辽宁营口东华集团,搭建和完善这个舞台是他孜孜以求的事业.创业的艰辛没有令他退缩,成功的喜悦也没有令他自满,讲起东华,他的语气是种宠辱不惊的淡泊与宁静,但从中你依然能感到一股震撼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东华"科学管理、精心制造、品质超群、竭诚服务、持续改进"的经营理念,更来自汪振东情系故土、奉献家乡的眷眷深情.  相似文献   

7.
《航空港》2007,(4)
马艺星每日坐在画布面前,近乎虔诚地辛勤创作。因为远离嘈杂的人群,他艺术生命中那片海域总是汹涌澎湃。创作冲动常常折磨得他昼夜不眠,像着魔似的整日整夜死守在画布前,癫狂地几天不出房门半步,他的住宅堆满了画,从墙上到地下铺天盖地。很多对艺术痴迷的朋友常光顾他的小木屋,来过这间小木屋的有总领事、大使、更多的是各国画家、美术评论家,许多哲学家、作家、诗人也常来与他彻夜长谈。  相似文献   

8.
《航空港》2008,(7)
反复品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闻的《周闻山水画集》,一种美感扑面而来,一种"宁静和谐、清逸感人的韵味"和"豁达超越的意境及笔墨灵动、构图严谨、气势磅礴"的艺术魅力令人折服。这是他多年来的执着于绘画天地、孜孜以求,藉以沟通人与自然、人生与艺术、心灵与现实的发现与感悟,是着意构筑自己精神家园的一方展示,亦是他追求表现自我意绪、心境、审美品格、精神境界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对梁漱溟的学术思想、社会实践与人格特质进行宏观审视与全面评价。从他的学术思想、社会实践与人格特质,他的是非、得失与成败,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梁漱溟一生始终徘徊在"学术"和"政治"之间,使他对民族与文化"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有深刻的体认。通过全面评价梁漱溟,可以透视与反观那一代知识分子对民族与文化双重困境下中国的忧患之思。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林风眠是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美术付出了全部心血,承受了作为一个艺术家所不能扛忍的精神磨难,并且创造和谱写了崭新的时代乐章,推动国人的美术教育,唤醒国人的美术觉悟,林风眠无疑是美术史上伟大的一页。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师。他走的是中西融合的道路,并为此奋斗了一生,林风眠是一个充满献身精神的艺术家,他总是寂寞耕耘,倾尽心力和才华注入于作品之中,用作品与世界对话。由于他执着的纯艺术探索,许多人不理解、乃至不容于他,直到今日,人们刚刚才理解他的艺术价值。林风眠一生为之奋斗的是复活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24日是运10飞机总设计师马凤山同志逝世15周年.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一幕幕与老马共同工作和生活的往事呈现在眼前.我怎能忘记他为发展中国航空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高风亮节;怎能忘记他忍辱负重,顶着四人帮死党的压力真抓实干,领导运10飞机研制的日日夜夜;怎能忘记他爱惜人才、平易近人、作风民主的大家风范;怎能忘记他和普通人一样,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挑起家务和抚养子女的重担…….  相似文献   

12.
《航空港》2016,(2)
<正>1951年5月16日,克里斯丁·拉克鲁瓦出生于阿尔勒(Arles)市特兰凯塔耶区(Trinquetaille)。此后他往返于巴黎与故乡,先后在巴黎大学(La Sorbonne)、卢浮宫修习古典文学和艺术史。与他的同学不同,他并不想成为画家、老师或策展人,而是毕业后投身时尚界,为舞台设计服装。他的首份工作来自Hermes,跟随Guy Paulin,在此期间他先后在巴黎、意大利和日本工作。1982至1987年间,他加入了  相似文献   

13.
八百多年前(1275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Marco Polo, 1254-1324)随同父亲与叔父到达中国,他在中国居留了17年。他的《游记》为威尼斯、意大利以及欧洲提供了一个全面、具体而生动的东方,尤其是中国。今天,新的想象与创造在回顾"马可  相似文献   

14.
DJ HENRIK B     
Kosuke  Eleven  顾真 《航空港》2012,(5):84-86
电音居星Henrik B才华横溢,在他将其才华发挥到巅峰之际,他持续产出高质量的作品,无论在何种情形下,他的音乐都是无与伦比的。Henrik B最初成名是通过在主流音乐公司的Techono社区,例如Drumcode,Primate—Corb发布作品。现今House与Techono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而Henrik的音乐跨越其中。与此同时,他也开始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航空港》2014,(10)
<正>梦在青春在俞敏洪著群言出版社俞敏洪最新作品集,收录了他近年来的随笔、演讲实录及媒体报道等。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在追梦的路途中一路向前,绝不向现实低头、妥协,并最终成就梦想中的人生。他的每一篇文字都在诉说青春与年龄没有关系,有的人20岁就已老去,而有的人80岁却依然拥有一颗年青的心,他说青春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说自己身上有一种特质,可以得别人百分之百的信任,不管这个人的身份是他的下属、朋友,还是合伙人,甚至竞  相似文献   

16.
画为心声     
邓国忠 《航空港》2011,(8):82-83
与花鸟人物、水墨画家邓国忠相识是在他老师家中,他画龄不短更有许多忘年交。按他的话说这样可以多向前辈们学点东西,另外自己年轻也可以帮他们做点事,如办个展览,装裱张画,这使他成为里外好手。邓国忠热情,率直,即使初次见面,也能快言快语陈述自己的主张,为人很好。其实,谈到中国艺术家的自我,用中国文化中常用的"为人"比较好,它是社会伦理意识中的自我,"为人"既含先天的素质又包括后天的品德、思想、学养和气度风貌。正是从这样  相似文献   

17.
魏源是经学家,也是爱国的思想家,与《老子》有不解之缘。他从现实政治出发,经、于互观,对《老子》的论述,多有创见。他认为,《老子》书为太古书、道为太古道;老子的无为之道,有其历史的演进;老子之道与儒、佛及道家后学有质的区别。综观魏源的论述,其方法和结论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航空港》2011,(11):38-39
在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们的著作与言论中,投资是科学,是艺术,是身边随时所拾,是世界风云对冲。但在许多普通人心中,这些都会被贴上"枯燥、复杂、痛苦、恐惧"的标签。在投资人士穿梭的上海陆家嘴,记者采访了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田仁灿,他告诉大家:投资最终是为了幸福,他也将这种"幸福"深深植入到日常生活和公司团队文化中。  相似文献   

19.
薛耀先 《航空港》2011,(4):82-83
范世雄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人到中年的他,任职于沪上一家著名企业。然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醉心于玩赏奇石、木雕之类,用他自己的话说,邂逅这些神工鬼斧的奇石,是他的福气。收藏这些奇石、木雕等注定了他半生的情缘。范兄玩赏奇石、木雕的爱好完全出于家庭熏陶。俗话说在藏品、赏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晔 《航空港》2022,(2):50-61
<正>周海平有一职业病,每到一处,他总习惯性要看有无监控。他脑中飞速转动的,是一整套流程是否已形成闭环。严丝合缝,是他最爱的四个字。同事们眼中,周海平思维缜密且“多虑”。他目光所及,关注的都是有无盲区、漏洞;他脑中飞速转动的,是一整套流程是否已形成闭环。严丝合缝,是他最爱的四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