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腾月 《太空探索》2006,(5):26-27
“幸福灰尘一下子在前面掠过,我身体开始闪闪发光。身边美景也像过眼不忘,旋转飞向你的一方。”这是香港歌星陈慧琳《幸福灰尘》中的歌词。然而,每天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很少让我们幸福,却不断让我们烦恼,因为这些灰尘让环境变脏,我们不得不动手打扫卫生了。然而,我们不要小看这  相似文献   

2.
雨铃 《太空探索》2004,(8):F002
在国际空间站上时,最让你幸福的事情是什么?第九宇航组的航天员芬克一定会说,迎接女儿的降生.  相似文献   

3.
早在远古时代,太阳就是祖先崇拜和依赖的对象.人们习惯了太阳的朝升夕落,但有时它会突然在白天消失,这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揣测.这种我们今天称为日食的自然现象,曾经让古人丢过性命,也曾经让两个国家从激战走向和平……古人对日食的原因知之甚少,也因此发生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孝文 《太空探索》2014,(2):40-41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设想一种巨型旋转空间站,能够产生人造重力。不过,这一梦想一直未能成为现实。由于零重力状态对航天员的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未来将要实施的探索火星、小行星等持续时间更长的深空探索任务,打造可产生人造重力的航天器将成为一种必然。此外,随着商业太空旅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可能出现巨大的充气式轮形空间站,可产生人造重力,让游客享受更为舒适的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股UFO热席卷世界各地,各种目击报告、第三类接触报告、实物照片和外星人的遗体等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不知从何日何时起.人们把它与外星文明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外星人的运载工具.一时间世界各国政府到民间纷纷成立各种研究机构,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探索.UFO究党是何所为.千百年来一直困绕着人们的思想,人们的心.它给人类留下了千万个难解之谜,做为一种现象是不可否认的.面对形形色色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神奇的UFO,当人们无法用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解释时,“平行世界”、“第五种力”、“第六感觉”等一些根本无法用科学事实证实的假说、设想便成了津津乐道的话题,并由此产生了类似“心灵感应”、“超人”等一些更加神乎其神的说法,这样反而又使部分人用“幻觉”、“骗局”等字眼来否定UFO的存在.结果却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们陷入更深的迷茫.笔者在此并非想否定上述观点,只是认为对于UFO的研究没有必要不断将其复杂化,因为UFO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罢了.记得在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人们对超前时代出现的潜水艇众说纷纭,也产生了不少荒诞离奇的观点,但潜水艇不过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7.
覃育 《飞碟探索》2007,(10):47-48
一种幸福悠闲的体会 "它就像夜空中一只遥远的水蜜桃!"Akirra Fujii这样形容2000年7月的那次月全食--它是这位天体摄影老手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天文奇观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琦 《太空探索》2012,(2):11-12
在阳光和煦而又风平浪静的日子假日里,如果你驾驶越野车在野外兜风,突发奇想,想让卫星从太空中给自己的爱车拍一张“高清”照片,这可行吗? 以前,你也许要通过国外的卫星做到这些。而2011年12月22日升空的资源一号02C卫星(以下简称02C星)就可以满足你的愿望。这是一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国产民用遥感卫星,2.36米的分辨率还足以清晰地分辨出你身边有多少人和你一样,在惬意地享受着驾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源地.早在18世纪,人们在这条隐藏于荒漠、人迹稀少的河域内,发现了哈拉巴遗址和大都市的残址.19世纪中叶,进行第二次考查时,考古学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在当时被认为只是一个外来物品,便写了一份简单的报告了之,以后的50年间,这一古文明残址便为人们所淡忘了.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约600公里处的摩享佐·达罗遗址,在出土物的考查中发现竟与哈拉巴地区的文化类型惊人相似.人们这才想起埋没记忆中达50年之久的哈拉巴印章,从而考古学家便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和技术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尽管我们一直在享受它带来的种种进步,可它也给我们的地球带来了沉重负担,尤其表现在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能源的消耗方面.20年前,曾有人提出,为了避免21世纪中期人类出现危机,防止因工业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持续破坏,应该实行总体无增长政策.虽然它在对地球的某些预测上不无道理,可人类想往更加幸福的生活,国家企盼现代化,因而,这种经济无增长政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2000多年前,屈原写下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篇《天问》。这是屈原代表作《楚辞》中的一篇,在《天问》中,他一口气对天地人生提出了173个问题。事实上,这些古老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自有人类以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时代的人们始终与这些问题纠缠不清,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初露端倪。让我们来听听当代科学家是如何探讨、回答这些古老的“天问’’的。也许,从这些新鲜、有趣而又睿智的言谈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科学的探索精神和思维方式,激发我们本能的好奇与天赋的潜能,并享受科学探索之旅的惊险、神奇和快乐。  相似文献   

12.
杨进 《飞碟探索》2002,(3):32-34
早先,科学家把自然力分成四种,即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但当代科学家却煞费苦心地想要找到一个统一理论,把这四种力解释为是统一力的不同方面,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取得成功。引力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无法识其庐山真面目。量子力学认为引力是由引力子(据称是一种虚粒子,检测不到,但人们可以知道它的存在)携带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是这两个天体的粒子之间交换引力子的结果,于是地球就绕太阳公转起来。经典物理学家则认为引力是一种实际存在,是一种叫引力波的东西构成的,但直到现在它还没有被观测到过。无…  相似文献   

13.
神之溯源     
贺川 《飞碟探索》2007,(4):48-49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即使是那些与世隔绝几个世纪的原始部族,或是不同大陆上几万年来未发生联系的人们,在各自的文化中都创造了"神"这一形象.现代人认为,古代社会生产力落后,人们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自然界中生存.  相似文献   

14.
在并不遥远的以前,著名飞碟学者、反常现象专家希拉利·艾瓦斯谈到了一个问题.40多年来,不明飞行物研究学作为科学的存在,以及14万多个精选出的事实材料,无论是要用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不明飞行物”的存在,还是想以无可非议的材料来表明球外文明来访的事实,学者们都还感到无能为力.与这一题目相关的90%的消息,都具有完全科学的解释——对此,即使是最入迷的飞碟专家也予以承认.很多结果让人觉得疑点重重,神秘不堪,而军人们,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严守这个话题的秘密,不发表任何东西.尽管后者用各种监测方法来记录地面及宇宙飞行的反映,但他们却执拗地对自己的研究保持沉默.这样,在我们今天形成了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体彗尾流线断裂现象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等离子体Ⅰ型彗尾流线的断裂,已多次被人们见到.本文用MHD的理论,讨论和分析了这种现象,认为这是一种空间等离子体扰动所产生的结果.本文作了定性的分析,及定量的计算,比较满意地解释了这种彗尾中的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人体内的生物钟现象按照一种特定的节律在自觉地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这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对于这种节律为什么能如此相对稳定地重复出现,由于和月亮的圆缺盈亏有一定的一致性,因此,自古至今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是受月球影响的作用而形成的,特别是本世纪提出的人体三节律和早被发现的妇女经期现象.然而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天体的水平不断提高,发现一个连自身大气中的空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人类这个奇妙又有点让人恼火的物种身上,性表现是非常复杂的。人们成为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的科学的生物学解释至今极为罕见。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要弄懂这个问题,需要极端的跨学科方法。或许,科学也应该像人类的性表现一样,需要更新观念,接受事实:人类的性倾向要比社会的认可标准广泛得多。人类的性喜好大多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纯心理机制,更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这一点上,弗洛伊德很  相似文献   

18.
腾月 《太空探索》2011,(9):62-63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或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群星灿烂的夜空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原本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也是芸芸众生正常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人造灯光已经让夜晚不再那么黑了。黑夜渐渐离我们远去,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凸现在我们眼前:能源的浪费导致温室气体增多,天文观测难度增加,人们在"白夜"中不能安眠,夜行动物无处  相似文献   

19.
天体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哲学家以及神学家一致认为,有智能生命应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平凡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极不稳定、不多的和变化不定的现象,因为有智能生命的出现要求具备大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颗既不太热、又不太冷的行星;有水和一切必需的物质;没有致命的辐射等等.人们假定,宇宙空间有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有1000亿颗同太阳相似的恒星.1000亿乘1000亿,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这些星球中只有少数有行星伴随,即使这些行星中只有少数沿着距天体很远的轨道运行,即使只有少数行星具备生命的条件,这都无关紧要.因为存在于大量可能性中的一种必然性,不管多么小,也可导致无数的生命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0.
生存的链环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损坏了,有谁知道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动物界的内在联系如何?如果我们改变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是否会冒着损坏其他的更多部分的危险呢?我们曾经以为科学家们知晓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当我们一层又一层地揭开自然的面纱,拨动自然之网,我们才发现了那些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而在此之前,我们从未梦想过这一点.想一想几年以前发生在不列颠的事情吧.居民们破坏了两种个头细小的蚂蚁种群的生活习性,导致了它们的灭绝.在蚂蚁种群的消失之外,更让自然爱好者们感到难过和震惊的是,蚂蚁之死也就意味着一种美丽的欧洲蓝蝴蝶在不列颠的灭绝.因为这种蝴蝶与蚂蚁之间存在着亲密的鲜为人知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