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单地介绍了单级入轨火箭的可行性;详细地阐述了单级入轨有翼火箭气动设计的基本思想,即以箭身来满足上升段的要求,以机翼来满足再入段的要求。还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设计单级人轨有翼火箭的气动设计方法─—响应表面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根据本文叙述的基本气动设计思想和方法设计出的一种单级人轨火箭的典型外形。最后得到了结论并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单级入轨火箭预研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NASA新型火箭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将在2009年进行。战神I—X包括四部分,第一级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一个模拟上面级,用模拟上面级代替战神火箭和猎户飞船的重量和外形。火箭将被发射到亚轨道弧进入大西洋,以收集其飞行动力学和降落伞回收性能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提出防雹火箭尾翼整体注塑成型新技术。介绍整体尾翼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效果检验。这种新的整体尾翼成型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尾翼制造成本,在其它民用火箭及小型野战火箭研制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Harten标准TVD格式为基础,结合固体火箭燃气射流的特点,以数学方法系统地推导了适合于高温、高压和高速流体流动的数值格式,给出了压力偏导数的合理计算公式;利用化学动力学知识,对火箭燃气射流流场中存在的多组分、含有限速率的化学反应问题进行了论述,阐明了化学反应质量源项的求解方法。以12组分9反应方程模型为例,利用编制的计算程序,对某火箭燃气自由射流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肯定了数值格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火箭助推发射是无人机起飞的一种形式.模型飞机火箭助推发射试验是采用自由飞模型试验的形式,按运动相似条件进行的.模型飞机应符合几何相似、质量相似、运动相拟和动力相似等条件.本文以"长空"无人机的1.5模型为例,介绍了无人机模型设计参数的选择以及有关的设计计算和调试方法.以三种火箭助推发射形式进行的试验结果证明,飞机模型的设计方法是可靠的,对于进一步研究火箭助推发射无人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说明大型火箭系统级CERT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的可靠性保障技术,它解决的问题是发现火箭的偶然故障模式,以便改进,从而提高可靠性。本文阐述了试验的基本原理;基本试验要求,列出具体试验效果,并被飞行试验证明,作为理论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定性探讨了旋翼下洗速度对火箭轨道产生的影响.以直升机悬停条件下稳定尾流为例,计算方法从广义尾流模型入手,以期望的拉力值为收敛准则,通过反复修正迭代求解环量方程。最后,计算结果展示了旋翼下洗速度在火箭轨道上的分布,并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大型捆绑火箭振动中,液体取代和支承边界影响作为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变化,对火箭振动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再分析法,矩阵摄动法和拓广灵敏度法,对模态试验数据进行了合理修正,并获得了满意的修正结果。研究表明,在秒状态足够多的情况下,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技术修正振型斜率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姿控系统与箭体弹性振动存在耦合的可能性。因此,在火箭控制系统设计阶段,就要求火箭横向一阶频率远离刚体截止频率,以提高控制品质,避免失控。常规的频率计算方法是运用梁模型或者壳模型建立火箭的有限元模型,从而计算出箭体频率。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方法比较成熟,但在火箭方案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适应性和效率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算法,在满足总体要求的同时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基于细长梁理论,推导出火箭横向一阶频率与起飞重量和细长比之间的数学关系;经国内外型号数据的充分验证,并成功应用于火箭方案论证阶段火箭的横向频率预示。有效解决了方案阶段参数不明确、方案未细化的问题,仅通过起飞重量、长细比等基本参数快速估计出火箭的横向频率,既保证了准确性,又提高了效率。此方法可推广到各种型号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运输机为平台的内装式空射运载火箭重力出舱载机-火箭两体动力学。根据火箭受力条件和相对运动自由度,将其出舱运动顺次分为5个阶段。给出了各阶段过渡的力学条件,基于牛顿-欧拉法分别建立了前4个阶段的机-箭两体动力学模型。定义了火箭出舱过程可能发生危险的多种异常情况,给出了发生异常的力学或几何条件。然后对火箭出舱全程作了数值仿真。若发射初始条件合理,仿真将顺次经历前4个或3个正常阶段,直至火箭离舱。如果异常情况的条件满足,火箭出舱将发生危险,仿真失去意义,故中止,需要调整发射初始条件后进一步仿真验证。本文给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数据可为工程部门设计空射型火箭的本体参数,以及设置空射初始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直升机实时仿真建模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建立满足工程模拟要求的数学模型理论背景以及建模工作中的难点,研究了建立高置信度模型的主要方法,指出尚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研究工作的重点,从直升机飞机动力学模型组成结构出发,分别讨论了旋翼气动载荷模型及诱导速度模型,机身气动力模型,发动机模型和飞行控制系统模型的研究方法,及模型研究中问题的解决途径,文中还介绍了基于Newton-Raphson方法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算法,并针对模型算法的实时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能量最优逼近的角度论述了一种新的模型降阶方法。首先根据系统输出的主导能量分布确定系统的主导极点,以此确定降阶模型的维数和分母系数;然后按照使系统主导能量与降阶模型主导能量之差为极小的最优准则,同时通过选择“能量因子”的数值来确定降阶模型的分子系数,从而获得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均可适用的统一降阶模式。本文提出的模型降阶方法,可以确保降阶模型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暂态和稳态拟合精度,并且简便实用。本中举倒说明了这一模型降阶方法的应用,并与其他模型降阶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把时序AR(n)预测模型和灰色GM(1,1) 预测模型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灰色时序模型的预测模型.以发动机光谱为例,经过实测数据检验,显示了其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模型进出系统是大型低温风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低温模型更换的核心系统.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具有结构复杂、规模大、功能集成度高、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对国外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设计建设历程的回顾,结合国内相关技术现状,分析讨论了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模型进出系统大空间低露点干燥系统、宽...  相似文献   

15.
中介逻辑是朱梧槚与肖奚安合作创立的一个新的逻辑系统,该系统的创立有着很强的哲学背景,因此在创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对于该系统语义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中介逻辑的模型论性质。第一部分系统地定义了中介逻辑模型论的一些概念:如语言、结构、解释、满足等,第二部分证明了对任一和谐理论,都可在其见证集的等价类上建立其模型。利用此定理,笔者证明了广义完全性定理,并由此证明了中介逻辑的可靠性与完备性。本文最后一部分讨论了中介模型论的其他重要性质。利用中介逻辑的完备性,本文证明了紧致性定理,即一理论有模型当且仅当其任一有穷子集有模型。文中还证明了中介逻辑的Lowenheim-Skolem-Tarski定理。  相似文献   

16.
双向间接耦合有限元法预估电力电缆载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多导体电力电缆置于具有散热孔的托架上时3D有限元时谐磁场模型,在计及各金属涡流效应的条件下,得到所有导体单元的功率损耗密度.以此功率体密度损耗为栽荷,建立了电缆系统的"热-流体"直接耦合场模型,求解了电缆系统各导体的温升,由此完成一次完整的"磁场"与"热-流体"场间接耦舍的求解.由于电缆导体电阻率与温度密切相关,形成"磁场"与"热-流体"场间接耦合的双向耦合.反复迭代,可求解得到当热点为90℃时导体的电流,即为电缆的载流量.以无铠装单载流和有铠装三并联栽流电缆为例,采用间接耦合法计算和测量了系统的总功率、电流分布、导体热点温度.计算和测量一致性说明了双向间接耦合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进一步分析电力电缆系统的磁、热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涡激振动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0.55m×0.4m低湍流航空声学风洞某模型及其支撑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支撑系统和热线间接测量模型尾流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并分析了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涡激振动模态,给出了测量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功率谱分析方法,获得了模型-支撑系统的三阶振动频率分别为31.1、120.9和221.4Hz;采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频域滤波和频域积分方法,提高了有效信号的信噪比,获得了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的振型和振动节点位置;采用热线测量模型尾流分离涡脱落频率的方法,获得了模型一阶和二阶振动的尾流涡激频率分别为31.1和124.1 Hz,并从测量尾流速度脉动量获得了模型振幅变化和抖振边界信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热线测量模型尾流从而分析模型振动的方法,有利于小尺度的模型振动测量,而且相对于加速度传感器装于模型表面的直接测量方法而言,对试验模型的绕流流场干扰较小,为测量风洞试验模型的涡激振动模态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旋翼模型试验系统是开展直升机理论与技术研究、新机研制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试验设备。本文简介由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2米旋翼模型试验系统、它的设计思想和主要特点等。该系统主要用于开展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也可直接为直升机型号研制服务。其主要设计原则是满足试验要求、与现已有的风洞相匹配和满足可行性与灵活性要求等。 本文对旋翼模型、操纵与激振系统,动力、传动系统,测量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安全监控与报警系统,以及中央控制台与显示系统等的主要特点均作了简略叙述;还简要介绍了系统调试中的几个问题:温升、振动、天平标定及变距标定等。 系统调试完成之后,已成功地进行了几个典型的空气动力学与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达到预定要求,表明该试验系统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全机模型风洞阵风试验不仅要求模拟飞机弹性模态,还要求模拟飞机刚体运动模态.国内现有的气弹试验钢索悬挂支撑方式和侧壁支撑方式不能满足全机模型阵风试验支撑需求.为此,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8 mX6 m风洞中研制了一套两自由度支撑装置.该装置可提供模型沉浮和俯仰方向较大的运动自由度,以模拟飞机刚体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加入相变微胶囊后服装的热舒适性,发展了一个着相变服装的人体动态热感觉评价系统.该系统由改进的25节点人体热调节模型,含相变微胶囊的服装动态热、湿传递模型和人体动态热感觉评价模型组成.通过人体-相变服装-环境系统的运行模拟环境和服装对人体热响应的影响,将人体的热响应作为动态热感觉评价模型的输入来预测人体的热感觉.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具有满意的精度.预测和比较不同相变材料含量的服装穿着动态热感觉特性,结论表明:在合适的范围内,含相变微胶囊较多的服装具有更好的热感觉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