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筹备,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和南京航空学院联合主办的1990年“工程中的振动问题”国际学术会议,于1990年6月18—24日在武汉—重庆顺利举行。与会代表150余名,其中外国代表23人(含家属2人),来自欧、亚、北美和大洋洲的九个国家和地区。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南京航空学院名誉教授杜庆华先生任主席,中国科协、航空航天工业部和国家自然科基金会的有关负责同去亲临会议指导。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18—19日假华中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进行了会议开幕式、大会学术报告和部分分组报告。19日晚全体代表登上武汉—重庆游轮“隆中”号,溯长江而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5月4日—7日在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正式代表175名,列席代表30名,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地区和香港地区的16个单位,代表业已批准成立的11个分科学会和16个省、市的地方学会或地方学会的筹备组织,基本上云集了全国从事振动工程研究、教学和应用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会议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安排紧凑,开得很成功。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力学学会、西南结构力学研究所、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筹)于1987年11月4日至7日在绵阳市联合召开了“四川省振动工程学术交流座谈会”。出席代表86人,他们来自中央部属(在川)、省、市20多单位。代表都是在力学、数学、机械、航空、核工程、电子、冶金、化工、电力、建筑、石油、地震等各领域从事振动工程、研究、教学、应用的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协、国际光学委员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中国测量及控制联合会、中国光学学会,美国光学学会、IEEE激光及光电子学会主办,14个国家的光学组织和国内40余个单位组成组委会的“1989年国际光电子科学及工程学术会议(ICOESE′89)”,将于7月在北京召开。该会议承办单位是中国国际会议中心,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会议由  相似文献   

5.
中国INTEL计算机用户协会第二届全国单片机学术交流会及单片机应用成果展览会,于1988年5月10日—13日在我院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INTEL机用户协会江苏分会及我院自动控制研究所负责主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工厂、研究所和部队等单位的200多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交流会,我院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委托我院负责筹备的“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交流会”于1981年12月11日—1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85个单位的代表168人。在会上作了大会报告6个,分组报告112个,书面交流了学术论文40余篇。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欢迎与好评。 会上宣读、交流论文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回顾和展望振动领域内有关课题的综合性报告,有结构动力分析和模态综合方面的专题论文,有参数识别和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报告,有气动弹性和随机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非线性振动方面的代表性文章等等,基本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交流会”,于1984月11月23日—27日在西安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厂矿企业的代表,计100余个单位近250人。这是全国振动学术界继1981年12月第一届会议之后的又一次盛会,宣读、交流了240余篇论文,作了6个大会报告,检阅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交流了科技信息,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是全国振动工程科技工作者的群众性学术团体,1986年10月14日已由国家科委以(1986)国科发综字第0722号文批准,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国振动工程科技工作者的一大喜讯,必将进一步推动振动工程学科的发展,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国广大振动科技工作者更自觉地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984年10月15日至16日,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组织召开了《DQY-6000电动气流相声器》鉴定会。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航天部有关单位等22个单位从事声学和振动研究工作的教授、专家共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该产品由航天工业部七○二所研制。主要技术指标: 最大声功率:6000声瓦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0月2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换届选举大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举行。我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刘阳代表学院参加会议。在换届选举会上,我院被推选为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朱国军副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宇航学会液体运载火箭纵向耦合振动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0月25日至31日在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1个单位的63位代表,共提出论文48篇,其中结构振动研究与试验方面的论文12篇,管路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与试验方面的论文20篇,纵向耦合振动稳定性分析方面的论文10篇,动态测量方面的论文5篇,科学管理论文1篇。这些论文都在大会或分组会上宣读,并进行了简短的讨论。这些论文密切结合型号,大都是实际工作中提炼  相似文献   

12.
由我院振动工程研究所张令弥教授主持研制的“微机辅助振动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已于1990年1月13日至16日通过部级技术鉴定。鉴定会由航空航天部科学技术研究院主持,由山西矿业学院、东南大学、航空航天部014中心、611所等11个单位12名专家组成了鉴定委员会。 鉴委会审查了课题组提供的全部技术资料,听取了课题组负责人的总结报告和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3.
应美国海军冲击振动情报中心主任蒲西(H·pusey)的邀请,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周锡仪、吴家驹二人出席了美国第52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会议由美国海军试验室冲击振动情报中心组织,美国国防部防核局和美军水路试验局主持,1981年10月26日至29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城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瑞士和中国等国家的400多名  相似文献   

14.
学术动态     
由中国航空学会委托江苏省航空学会主办的“2000年的中国直升机”研讨会,于4月17日至19日在我院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国内从事直升机研究、设计、教学、生产、使用等18个单位的代表48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张阿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讨论国内外直升机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围绕这一主题,与会代表交流了18篇学术论文,开展了专题讨论。通过对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奋斗目标和措施,比较具体、清晰地描绘了中国2000年直升机的图象。  相似文献   

15.
第29届IMAC会议(原名“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现称IMAC国际结构动力学会议)于2011年1月31日~2月3日在美国弗罗里达州首府Jacksonville市召开。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五百余名代表参加了这一连续了29年的国际振动工程界盛会。IMACXXIX会议共有三百多篇论文,分成58个分组会,在7个会议室,进行了四天的报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院受航空工业部科技局委托,于11月1日至6日,在广西阳朔举办了“飞机结构动力学第三次学术会议”。会议由结构动力学专业组主持,我院张阿舟教授是该组组长。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检阅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并汇报各单位对结构动力学研究规划的执行情况,讨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部内外48个单位的代表91名,其中部内厂、所、院校的代表77名,清华、北大、西交大、中科院力学所等部外单位的代表14名。来自四面八方的同行们团聚在  相似文献   

17.
今年11月9日—14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第三届机械阻抗和参数识别技术学术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学会(筹)委托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和哈工大主办。来自全国21个省,市99个单位的157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宣读,交流了70余篇论文。我院张阿舟副院长等代表4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宣读了五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第四届航天运载系统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航天运载系统学术交流和研讨会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我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601、640、629研究所、上海航天局及其有关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空军工程学院、29试验基地和南京航空学院等30多个单位的代表100名,航天高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黄志澄研究员、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及大型运载火箭专家组成员施金苗研究员、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余承业教授、南京航空学院院长朱剑英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第53届冲击振动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6日至28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丹佛城举行。由北京工程环境试验站柯受全、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褚桂敏、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张万付组成的三人小组应邀出席了会议。冲击振动讨论会由美国海军试验室冲击振动情报中心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分秘密和非秘密两部分,秘密部分只有美国公民才能参加。今年的会议由美国陆军材料和力学研究中心主办。会上共发表论文69篇,简要讨论论题13则。  相似文献   

20.
国际振动模态分析会议(IMAC)自1982年召开第一届以来,至今已举行了整整十届。第十届IMAC于1992年2月3—7日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市召开。来自23个国家的5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有9名,我院张令弥教授作为会议指导委员会成员和两篇论文的作者出席了会议的全过程。 在本届会议上交流、并收入论文集的论文达327篇,数量为历届会议之首。原应在第九届IMAC(原订于1991年4月在意大利弗洛伦萨举行,后因当时海湾战事而取消)宣读的部分论文也在本届会议上作了交流。 大会开幕式由IMAC主任兼大会指导委员会秘书Dominick DeMichle先生主持,会议主办单位、美国试验力学学会(SEM)理事长William Fourney教授致欢迎辞。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