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新闻     
, 《航天器工程》2012,21(6):142-145
ESA研究"半人马阿尔法"星系的Cheops任务据ESA网站2012年10月19日消息,ESA当日宣布一项新任务计划——希望在2017年发射一颗卫星以探测距地球最近的"半人马阿尔法"星系。这项任务被命名为Cheops(CHaracterising ExOPlanets Satel-lite),是ESA科学项目小型任务系列中的首项任务。Cheops卫星寿命周期为3.5年,将运行于800km的低地球太阳同步轨道上,其观测时间将有一半向科学界开放。Cheops任务将监视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亮  相似文献   

2.
国际     
《航天员》2014,(6):9-13
ESA宣布ExoMars四个候选着陆点 据ESA网站10月1日报道,ESA宣布了ExoMars火星巡视探测器的4个候选着陆点,以确保及时获得经费,用于计划在2018年发射的火星任务。 经过对8个提议着陆点的仔细考虑,来自欧洲、俄罗斯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最终在火星赤道附近选出了4个候选着陆点。  相似文献   

3.
国际     
《航天员》2014,(5):9-13
俄将为ExoMars任务生产着陆平台和科学仪器 据俄新社8月4日报道,俄罗斯将为地外火星任务(即ExoMars任务)生产一个着陆平台并提供一套独特的科学仪器。俄罗斯的着陆平台和ESA设计的299千克火星巡视器将由俄罗斯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的下降舱送到火星表面。项目的第一阶段,即ExoMars-2016任务,包括一个由ESA开发的轨道舱和一个验证下降舱。  相似文献   

4.
发射短讯     
, 《航天器工程》2012,21(6):148-148
ESA和俄罗斯打算10年后发射月球极轨探测器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10月10日消息,美国航天网2012年10月8日报道,ESA和俄罗斯正在共同策划一项无人月球极轨勘探任务,打算10年后从月球带回冰冻土壤样本。它被命名为"月球极地样本返回任务"(LPSR),设想在月球南极或北极表面用钻探机器人钻孔,以得到月壤样本。月球两极地区几乎具有永久日照,具备钻探机器人工作的环境条件。他们希望LPSR项目能帮助当局获取多项开发新技术。LPSR定于2020年或2022年发射,将使用为欧洲"火星生物学"(ExoMars)任务研制的钻头技术。LPSR任务还  相似文献   

5.
欧洲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欧空局(ESA)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数据中继卫星发展计划.即“数据中继和技术任务”(DRTM)计划。DRTM包括两部分:“高级中继和技术任务”(Artemis.简称阿蒂米斯)和“数据中继卫星”(DRS)。2001年7月12日,阿蒂米斯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6):145-146
<正>人类空间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彗星据中国科技网2014年11月13日报道,ESA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携带的"菲莱"着陆器成功在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着陆。ESA表示,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在彗星上着陆。在超速飞行的彗星上着陆,标志着罗塞塔号探测器10年任务达到高潮。不过,在整个任务中,"菲莱"传输的数据仅约占1/5。即使着陆不成功,任务也不算失败,因为罗塞塔号探测器能够独自完成任务的80%。该任务预计在2015年结束,任务结束后,主轨道器还将继续绕彗星飞行,直到2016年底。该项目耗资13亿欧元,探测器于2004年发射升空,历经  相似文献   

7.
《航天员》2013,(1):40-40
据NASA网站2012年12月下旬报道,ESA公布了航天员从地下带回的一种新物种——会游泳的土鳖虫。2012年9月7日,由6名航天员组成的国际乘组,于开始执行为期6天的地下寻找生命任务“CAVES”。  相似文献   

8.
, 《航天器工程》2012,21(6):48-48
据中国航天网站2012年10月10日消息,美国航天网2012年10月8日报道,ESA和俄罗斯正在共同策划一项无人月球极轨勘探任务,打算10年后从月球带回冰冻土壤样本。它被命名为“月球极地样本返回任务”(LPSR),设想在月球南极或北极表面用钻探机器人钻孔,以得到月壤样本。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代末,欧洲航天局(ESA,当时称欧洲航天研究组织ESRO)接受委托,研制在新分配射频频段工作的试验型通信卫星。当时,欧洲在有效载荷技术方面的经验尚少,ESA决定承担这一任务,接受有效载荷技术的一项实际挑战。本文第一部分说明,欧洲不但在这次挑战中取得了成功,而且在世界通信卫星市场上也处于有利地位。在这一部分中,还介绍了大型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及其前景。本文的第二部分介绍ESA发展有效载荷技术的长远方针。  相似文献   

10.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3,(3):66+82+89+118+129+140-141
<正>ESA验证退役GIOVE-A导航卫星的新能力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013年4月17日消息,2005年,ESA发射了首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GIOVE-A),其主要任务是传送"伽利略"测试信号,确保该系统能占用相关频段,并在太空环境中对硬件进行评估等。2012年,ESA确认GIOVE-A已完成既定使命,将卫星移至比原轨道约高100km的"退役轨道"(23 222km),并  相似文献   

11.
正"火星生物学"(ExoMars)任务原计划是欧空局(ESA)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进行的一次重要的火星探测任务。该任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2016年启动,原本计划包括一个欧洲轨道飞行器和着陆演示器模块,后来又改为"微量气体轨道器"(TGO)和"进入、下降和着陆演示舱"(EDM)验证着陆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0,(4):7-7
据新华网2010年6月29日报道,欧洲航天局(ESA)日前根据2009年3月17日发射的重力场与稳态海洋探测器(GOCE)(见封二)传回的数据,绘出了首幅地球重力场图。ESA当天发表公报说,这幅图是根据GOCE卫星2009年11月和12月收集的数据绘制的,它内容精确,能够反映地球重力场极其微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欧洲空间局(ESA)提高阿里安火箭性能的计划包括一次发射多个有效载荷和捆绑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类似于美国 NASA 的德尔它火箭系列。据 ESA 官员称,已初步批准五枚火箭用于初期的研制飞行,其后的火箭则用于实用性发射任务。直到头四次以上的研制飞行成功以后(预计那要到1980年底之前),增大推力的阿里安运载火箭才会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 《航天器工程》2012,21(6):86-86
据ESA网站10月17日报道,ESA和NASA正在测试一项空间网络通信协议。据此协议,航天员可在“国际空间站”上控制环绕行星或小行星轨道的机器人。这次测试为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后续实施遥控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ESA安全保障部门:技术与质量管理局(D/TEC) D/TEC设于ESTEC,是ESA计划和项目的安全保障部门。D/TEC局长相当于NASA总工程师。ESA监察长协助D/TEC局长的工作,负责ESA重大项目的评审,监察长有权对故障进行审查和组织非正常状况的评审。D/TEC下辖监察长(TEC-I);系统、软件与技术部(TEC-S);电气工程部(TEC-E);机械工程部(TEC-M);  相似文献   

16.
, 《航天器工程》2012,21(6):130-130
据Spacenews网站2012年10月23日报道,德国阿斯特留姆公司(Astrium GmbH)称,德国将领导一项欧洲月球着陆器及巡视探测器任务,设计、制造、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并在月球着陆,实施6个月的任务,这项任务预计耗资5亿欧元。根据与ESA签署的2年期合同,该公司领导6国团队开展研究并得出结论,欧洲可以在2019年将808kg的着陆器/巡视探测器送到月球,到达月球南极,并演示验证多项技术,任务目的之一是了解月球地质历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国家对利用近地球轨道航天器进行科学考察和地球资源考察日益重视。例如 NASA 和 ESA 对此类航天任务作了中近期规划(八十至九十年代),NASA 的型号(不包括深空探测)有空间实验室、陆地卫星-D。γ-射线观测等十几项,ESA 有 X-射线观测、空间望远镜、红外空间观测、海洋遥感、气象等近(?)项。一此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如中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月,欧空局(ESA)为"赫拉"(Hera)小行星任务选定了将要携带的2颗立方星,这2颗6U立方星将被送到戴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附近进行科学探测并最终在小行星表面着陆。这是美欧合作开展小行星防御任务的一个重要进展。近地天体威胁是一种"可能性极低但后果严重"的灾害,  相似文献   

19.
1989年7月12日Olympus—1卫星用Ariane—3发射成功。1991年5月29日的事故导致Olympus试验通信卫星失控,结果使卫星漂离定点位置。Olympus调查委员会详细地研究了这些事件。本文综述了由欧洲空间局(ESA)局长主管的Olympus飞行任务营救小组所作的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标准ISO/IEC 15288、NASA、ESA、Do D的全寿命周期模型进行了介绍,分析了NASA、ESA、Do D在大型复杂系统全寿命周期中应用系统工程过程的方法、主要任务和输出,总结了不同机构全寿命周期模型和系统工程过程的特点,为我国航天系统全寿命周期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