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er Ⅱ Plus是由台莱达因·瑞安牵头的一些公司为美国预研计划局研制的一种高空长续航时间无人机,其上将安装休斯公司制造的合成孔经雷达(SAR)以及光电系统.这种X波段SAR采用了休斯出售的HISAR侦察雷达系统及U—2使用的ASAR-2侧视雷达的技术.光电系统由休斯的第三代红外传感器和柯达公司的电荷耦合器件数字式摄像机组成.红外传感器采用由48O×640探测器元组成的3~5微米的中波锑化铟凝视焦面阵.摄像机采用O.5~1微米波长的硅  相似文献   

2.
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批准成立,并正式投入运行,依托单位为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该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有:●阵列焦平面探测技术●双色及多光谱探测技术●低温与真空技术●探测器仿真与测试分析技术实验室主要承担国防科技与型号发展和未来武器装  相似文献   

3.
采用胶体晶体模板技术,结合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出光电性能较为优异的 Ag反点阵列/TiO2/ITO三明治结构紫外探测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RD、四探针测试仪及半导体参数测试仪对探测器的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反点阵列孔径对探测器光电性能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孔径增大,探测器的暗电流逐渐增大,光电流先增大后减小,响应时间逐渐延长;孔径为4.2μm时,探测器的光电性能达到最佳;孔径较大的反点阵列电极,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较低的紫外光透过率以及较大的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概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带有128元线列CMOS读出电路的GaAs/AlGaAs多量子阱长红外(中心波长9.0μm)128元线列焦平面组件(以下简称128元探测器)并成功进行红外热成像演示,该128元探测器由128元线列多量子阱探测器与互型金属一氧化物-半导体(CMOS)多路传输器互连,安装在液氮低温致冷器中,通过驱动电路,视频信号处理电路,A/D转换电路和586计算机进行了红外成像演示。  相似文献   

5.
用阵列天线代替传统测控系统中的面天线部分,可以实现在一定空域内对多个目标的连续波测控功能。这种设备在完成多个目标的角捕获和角跟踪过程中,需要完成多个目标预报位置的坐标转换。角捕获和角跟踪过程中采用的坐标系包括地心坐标系、地平坐标系和视线坐标系。本文在介绍了各个坐标系定义的基础上,对系统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坐标转换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坐标转换公式。  相似文献   

6.
图片消息     
这是一架由美国“黑鹰”战术运输直升机改型的攻击型,代号为MH-60L。该机头部下方装有一个休斯公司研制的AAQ-16前视红外探测器和一个激光照射器;短翼挂架上带4枚“海尔法”激光制导导弹;机上还装备有两挺小型机枪和两门30毫米航炮和一个火  相似文献   

7.
该“数字话音网络”工程是1984年休斯飞机公司微电子部内的一项独立研究和开发(IR&D)项目。本工程旨在促进数字话音技术的现代化,验证采用高级微处理机技术和记号传递总线网络体系结构的数字话音传输方案。本文阐述了数字话音网络的结构设计、话音终端设计和工程实施,最后谈了谈满足军用环境中数字话音要求的未来计划。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论述航空仪表在近代电子技术成就的推动下正进行着重大的变革。新型的航空仪表中,无论是原始参数的测量,或者信号转换与信患处理,或者数据的显示与输出,各个环节中均日益广泛地采用新型的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技术。像数字式大气数据中心仪和综合电子显示仪表的发展,标志着航空仪表技术已进入电子化的新阶段。尤其是近几年来以微处理机为中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推动航空仪表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多路阵列式微秒脉冲表面电弧放电(μs-SAD,Microsecond pulse surface arc discharge)对尖前缘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理,首先通过放电测试和纹影测试对多路阵列式μs-SAD的激励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其对流场的作用原理,进一步将多路阵列式μs-SAD用于三角翼流动控制,开展了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控制低速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速度、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等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路阵列式μs-SAD能够快速放热,单路瞬间放电能量可达68mJ,在流场局部可诱导产生冲击波;机翼前缘多路阵列式μs-SAD能有效改善三角翼大迎角气动特性,当来流速度为30m/s时,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27.2%,失速迎角推迟4°;来流速度增大到40m/s时,流动控制效果减弱,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5.5%;存在最佳激励频率使无量纲频率F+=1时,控制效果最好;激励电压存在阈值,其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激励电压超过阈值电压继续增大时,流动控制效果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碲镉汞材料的生长工艺的新发展,评述了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及焦平面阵列技术的进展,预测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Intel公司的P6微处理器P6是Intel公司继Pentium微处理器之后的下一代最新产品,其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与Pentium相比又有了很大提高。P6在体系结构技术方面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动态执行”等创新技术,该技术实际上是包括多路转移预测、数...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矿井瓦斯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设计了一套基于近红外差分吸收光谱原理的矿井瓦斯浓度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选用中心波长为1650nm的DFB激光器作为光源。选择Newport公司生产的325型号温控器和525型号驱动器,将激光器输出波长稳定在1653.7nm处。采用光分束器将激光分为两路信号,分别连接气体吸收室和参考气室。以PIN光电二极管为光电探测器,设计了光电转换电路,进行了瓦斯浓度测量实验,并得到瓦斯气体浓度的计算表达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地测量瓦斯浓度。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耦合振荡器阵列的一种图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耦合振荡器阵列有源天线阵的波束转换时间、振荡器失效和耦合网络失效引起的阵列失效概率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从分析结果看,阵列耦合网络具有一定冗余性的设计可以缩短阵列波束转换时间,提高阵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路模拟信号采集与通信模块研制需求,给出了一种以Atmega8515单片机与AD1674新品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模块设计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多路模拟信号的采集,采用中断方式设计了数据读取功能,并给出了部分数据转换、读取和串口通信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近日,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中航工业导弹院挂牌成立。中航工业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魏金钟与中航工业导弹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松柏共同为实验室揭牌,标志着该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红外探测器技术是导弹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年来,导弹院重视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于2005年成立了院级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手段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研究领域走在国内前列,开发出30多种各类短波、中波、长波红外探测器,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高质量论文90多篇,申请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40多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型阵列式开孔设计的激励器,最大效率转换激励能量,通过合成射流与主流作用下的平板边界层速度型测量的表明:阵列式合成射流对边界层有很好调控作用,在不同工作电压与激励频率设计下,可以精确修正速度型,范围涵盖整个边界层,该流动特性十分利于飞行器表面气流分离,主动转捩等控制以及发动机燃烧、掺混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7.
红外(IR)探测器技术对弹道导弹防御的各个方面的都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材料系统,象锑化甸(InSb)、硅化铂(PtSi)、碲镉汞(MCT)和砷掺Si:As)占据了红外探测领域。但随着监测探测器和拦截导引头的引进,要求在中波(MW)、长波(LW)和超长波(VLW)红外波段具有大面积、高无效性和多色(或多光谱)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建立在晶格匹配基础上的GaAs/AlGaAs和应变层InGaAs/GaA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近年探则快中子的新技术,它们分别是:抑制γ射线、热中子和带电粒子的符合谱仪;高分辨、宽能量范围(0.1~15.0MeV)带正比计数器的3He夹心谱仪;含氢的纤维闪烁作用于抑制γ射线、中子位置分布和中子能谱测量,及合锂的纤维玻璃闪烁体用于长中子计数器测平均中子能量;中子的直接探测;用于中高能和重离子核物理的多元件阵列快中子探测器和极化仪;用于核核查的中子源影像探测器;高入射氚核能量和高能中子的伴随粒子技术等七个方面。它们对中子计量学的发展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 ,空客A380型飞机已经装备了 16个电力 -液压的飞行控制装置 ,从而向着全电力控制迈出了第一步。TFE是法国一家专门研究和开发能源转换、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控制技术 (空气和燃料的控制 ,飞行控制 ,门的开闭控制等 )的企业 ,并为很多大的公司 (例如空中客车公司、达索公司、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等 )提供设备。该公司在对未来飞机的机载传动系统进行考察之后 ,开发出了两种十分特别的技术 ,第一种技术是采用无定位器的技术控制磁铁式的电动机 ,这样便可以很容易地把异步电机集成在系统当中 ,而且性能比磁铁式的同步电机更好 ;第二种技术是…  相似文献   

20.
基于VXI总线的某嵌入式计算机测试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分析了某嵌入式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介绍了其测试系统的设计,测试系统采用基于VXI总线技术的标准模块配置,软件采用LabWindows/CVI工具编写。该测试系统工作稳定,满足某嵌入式计算机对模拟前端一致性测试、模拟前端隔离度测试、AD转换精度测试、DA转换精度测试、离散量测试等多项特殊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