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飞机直接侧力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直接侧力控制可消除常规飞机在航迹操纵方面的不足,并产生某些新的运动模式,这对横航向运动优点更为突出。文中首先对飞机直接侧力控制的三种基本运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然后简述了用特征结构配置和模型跟踪技术计算反馈和前馈增益以设计输出解耦控制系统的主要步骤。最后以CitattonⅡ型飞机为算例,设计了其直接侧力控制律。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说明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对直接侧力控制律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邱菊 《成飞科技》2005,(4):39-42
简要介绍了三翼面布局的飞机以及直接力控制的基本原理,通过简要给出的计算实例,对三翼面战斗机气动计算和分析说明了直接力控制的可行性,并介绍了三翼面飞机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3.
4.
邱菊 《飞机设计》2005,(4):7-10
简要介绍了三翼面布局的飞机以及直接力控制的基本原理,某三翼面战斗机气动计算证实了直接力控制的可行性,最后总结了三翼面布局。  相似文献   

5.
范立钦 《飞行力学》1993,11(2):73-78,97
介绍了直接力控制飞机的操纵品质判据——频带宽度,给出了频带宽度的定义和限制,讨论了频带宽度的机理。它是根据人机闭环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开环频率响应特性中进行测定研究的。同时还讨论了确定频带宽度的飞行试验、模拟试验和计算方法,该方法简单且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直接力控制飞机飞行品质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瑞娟 《飞行力学》1993,11(2):10-18
主要是综述国外资料。首先,介绍DFC(Direct Force Control)飞机飞行品质要求所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四类解耦;指令变量响应和瞄准误差响应;状态反馈和前置补偿;频带假设等。其次,介绍经过飞行试验及其结果分析后推荐试用的DFC飞机飞行品质规范,包括“军用标准”要求和“手册”讨论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动力学解耦的改进直接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动力学解耦的改进直接力控制技术,通过对传统直接力控制技术的改进,引入翼面气动力闭环控制回路,使空气动力学模型与刚体动力学模型分离,避免了空气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耦合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针对建模精度较高的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解耦和控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层递阶控制系统。根据翼面气动力可控特性分析结果,设计了基于广义逆的控制力分配算法,实现了控制力的有效分配,最后进行了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逆动力学的直接力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飞行器姿态运动和质心运动的解耦控制,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和鲁棒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直接力控制的特征结构配置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战霞  王建培 《飞行力学》2001,19(1):30-32,37
以现代控制理论和飞行力学原理为基础,针对直接力控制器设计中存在的模态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应用状态反特征结构配置进行解耦的方法,并出相应的公式。分析表明,用此方法对系统的极点和特征向量可以进行希望的配置。并能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仿真结果说明,用状态反馈特征结构配置法设计的控制系统比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方法设计的控制系统解耦性能好,响应速度快,并且解决了输出反馈特征结构配置不能确保闭环系统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连接气动布局实现直接力控制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前、后机翼的长降舵面的不同偏转角组合,分别产生直接升力,侧力和阻力,提高了飞机的气动性能,并改善了控制的响应品质,给飞机提供了独立的姿态或轨迹控制的非同寻常的运动模态。增加头部鸭翼可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了连接翼布局的直接升力特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飞机的直接升力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将动态逆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结合使用的新方法,并在系统参数优化过程中对ITAE准则进行改进。在ITAE准则的基础上,引入对正向误差的积分从而约束系统响应的超调量。通过对单纯直接升力控制模态和垂直平移控制模态的仿真实验,表明文章的模糊动态逆控制器能够实现具备良好鲁棒性的直接升力控制;通过对比模糊动态逆控制器和动态逆控制器的仿真结果,表明模糊动态逆控制器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优于动态逆控制器。  相似文献   

11.
应用 2种气动布局飞机在着陆构形下的气动力数据 ,仿真计算了飞机的进场着陆过程 ,通过对着陆性能与飞行品质的分析表明 ,飞机气动特性和飞行员的操纵策略对着陆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熊海泉  李勇 《飞行力学》1995,13(1):1-7,17
静态解耦控制和常规控制之间的兼容性,与常规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以YF-16CCV飞机为例,对兼容性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静态补偿和闭环修正方法,不但可以实现两种控制之间的兼容,而且还可以提高静态解耦控制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飞机的飞行品质不仅取决于飞机本体动力学特性和驾驶员操纵动力学特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驾驶员─飞机系统闭环特性。通过一名驾驶员在模拟工作台上,完成对某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俯仰跟踪仿真任务,辨识得出驾驶员操纵动力学模型;对驾驶员─飞机闭环系统数学模型进行数字仿真得出系统动态响应;再按Neal—Smith准则评价了该机的飞行品质,并且与按MIL—F—8785C规范要求的飞行品质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飞机性能的逐渐提高,管路系统的设计理念不断完善,对管路的卡箍也提出了更高的可靠性要求。基于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仿真的飞机管道卡箍振动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振动响应和疲劳分析均在时域进行,减小了频谱分析所带来的误差。基于梁单元模型建立了管道有限元模型,在随机激励下,通过时域数值积分法进行了管道系统动力学分析,发现振动最大的卡箍,并输出卡箍位移载荷时间历程。建立卡箍实体有限元模型,利用瞬态分析的方法仿真在卡箍振动位移载荷作用下的振动薄弱环节应力,得到危险点应力时间历程。在时域利用雨流计数法编制载荷谱,并运用线性累计损伤理论,进行了卡箍疲劳寿命仿真分析。针对某型飞机发生了卡箍断裂故障的燃油管路,对管道进行了卡箍优化,并建立了该段管道的试验模型,在振动台上进行了振动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4):1-18
The previous studies of time delay compensation in flight control systems are all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aerodynamic derivative model and conducted in longitudinal motions at low angles of attack.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effects of time delay on the lateral-directional stability augmentation system in high-α regime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β̇ model, which is proposed in our previous work and proved as a more accurate aerodynamic model to reveal the lateral-directional unsteady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Both the β̇ model and the quasi-steady model are used for simulating the effects of time delay on the flying qualities in high-α maneuver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flying qualities are much more sensitive to the mismatch of feedback gains than the state errors caused by time delay. Then a typical adaptive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dynamic derivative model and a gain-prediction compensator based on β̇ model are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time delay in different maneuve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in-prediction compensator is much simpler and more efficient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Finally, the gain-prediction compensator is combined with a linearized β̇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ler to compens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very large time delay, which exhib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when addressing the extreme conditions at high angles of attack.  相似文献   

16.
飞行员数学模型与新机飞行品质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建立飞行员数学模型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给出了飞行员的常用数学模型形式及有关参数参考数据,并着重讨论了飞行员数学模型在新机飞行操纵品质评估预测中的应用 。  相似文献   

17.
陈扬鉴 《飞行力学》1997,15(4):55-61
给出了飞机空间全姿态运动方程和发动机推力的数学模型;介绍了飞机横航向飞行品质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作图法的结果相比误差较小,表明计算方法正确、可靠。同时还讨论了目标瞄准设计的基本原理。最后提出了飞机飞行品质指标的五种试验方法,通过模拟试验,证明所提出的试验方法正确、有效,可用于飞机飞行品质的研究,对飞机设计和其它飞行试验课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闻敬谦  李青 《航空学报》2009,30(11):2207-2212
 为解决使用维护阶段飞机质量问题的闭环处理过程不易建模和控制的难题,给出一种基于工作流的层次化建模和过程控制方法。首先以中国航天行业标准中质量归零管理要求为基础,对维修保障中质量问题处理的业务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扩展工作流给出业务流程的层次化建模方法,并利用工作流引擎为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的归零处理任务调度能力。利用此方法可有效地将复杂的质量问题处理过程分解为独立的流程模型。对典型的技术质量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以某航空制造企业的协同服务管理系统为例说明本文方法的具体系统实现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对色行器落角与撞击时间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包括带落角约束的导引问题、带时间约束的导引问题、带落角与时间约束的导引问题、剩余时间估计问题和欠驱动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针对速度不确定飞行器落角与时间控制问题,从航路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几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关键测量特性的飞机装配检测数据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哲涵  杜福洲  唐晓青 《航空学报》2012,33(11):2143-2152
数字化测量辅助飞机装配技术是实现装配关系数字化协调、提高装配精度与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数字化测量的装配过程依赖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与部件装配等多个环节产生的数据,因此,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实现各环节间的数据关联与映射,是实现基于数字化测量的装配过程监测、调控与质量保证的关键。本文首先提出了"关键测量特性"的概念,拟解决产品设计特性、工艺特性向测量特性的映射,并最终转化为关键测量点集;分析了飞机装配中关键测量特性间的几何数据关系,并揭示了其与部件关键装配关系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关键测量特性检测数据为节点的飞机装配广义尺寸链;通过对广义尺寸链各节点、组成环及封闭环的数学表达,构建飞机装配过程检测数据模型;讨论了该模型在飞机装配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模式,并以翼身对接为案例,对基于关键测量特性的飞机装配过程检测数据建模过程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