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虚拟战场环境中大气环境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全面的体现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对武器系统的影响,准确的进行武器系统性能的评测和效能的评估,在虚拟战场环境除了构造各种武器平台仿真实体外,还需对各种武器平台进行的陆地,海洋,空间环境进行逼真的表示和描述,重点介绍了大气环境的数值模拟和环境数据在虚拟战场环境中的表示,并基于HLA/RTI协议标准构建了一个大气环境服务器,最后介绍了其在虚拟战场环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开展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方法,一种基于产品计算机建模的数值设计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与虚拟样机设计,以及推进系统数值仿真的概念设计、工程模型、仿真环境、高性能计算。给出航空发动机数值仿真的研究方法、管理模式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样机的飞机总体设计环境的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钢林  武哲 《航空学报》2005,26(2):162-167
提出了综合集成飞机总体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不同学科专业的各种设计分析工具、创建基于分布式技术的网络化飞机总体设计工作环境、利用虚拟样机进行飞机总体设计的概念。定义了应用于飞机总体设计过程中的虚拟样机的概念,并分析了它与数字样机、CIMS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此为基础确立了飞机总体虚拟样机设计环境的分布式系统体系,设计了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框架,规划了设计环境中的工作流与数据流,完成了各种相关技术在系统开发中所处层次地位的分解,提出了利用智能体/代理进行飞机设计工具集成的途径,分析了基于虚拟样机的飞机总体设计模式。最终构建了设计环境的原型系统,实现其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纳米技术的微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阐述了FPGA、ASIC、ASIS等典型集成逻辑器件设计技术和基于协同仿真、验证设计环境(CVE)进行虚拟样机设计开发的设计理念,介绍了MEMS的基础理论研究,总结了MEMS的技术特点和惯性测量组件微型化的发展趋势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基于文档的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设计中需求传递的歧义性、设计文档信息离散、系统无法进行仿真验证等问题,研究了一种虚拟样机设计方法。首先,针对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多领域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由需求模型、架构模型和实现模型构成的三层次虚拟样机模型;其次,对当前主要的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与流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了Harmony SE作为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虚拟样机的设计流程;最后,以某综合化通信导航识别系统为例进行了三层次虚拟样机的设计及仿真验证。设计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有效解决基于文档设计存在的问题,适用于各类综合通信导航识别系统虚拟样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飞机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刚  王行仁  贾荣珍 《航空学报》2005,26(5):550-555
飞机动力学虚拟样机以研究飞机的动态特性为核心,通过虚拟样机各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在系统开发和运行环境中对飞机的气动特性、控制系统、发动机特性、飞行性能和飞行品质进行分析、评估和研究,支持飞机的需求分析、方案论证、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同时,飞行员可参与在回路中的操纵完成虚拟试飞验证。系统提供分布虚拟战场威胁环境,可在武器平台体系对抗环境中验证和评估飞机的作战效能。利用飞机动力学虚拟样机系统环境还可进行飞机的多学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飞行控制系统的快速原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涉及控制、机械、电子和计算机等多个分系统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设计,虚拟样机技术从建模和仿真分析等多个方面为协同设计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持,而快速原型设计是基于虚拟样机的,快速生成物理样机的一种技术,可以看作是我国现阶段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的一个廉价快速的替代方案。介绍了快速原型设计的概念,针对飞行控制系统的快速原型设计,讨论了与其有关的设计仿真软件、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虚拟现实技术的维修性评估验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维修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维修环境,并在虚拟维修环境中建立数字样机、人体模型、人体姿态库等,进行直升机典型部位的维修任务仿真。利用现有条件按照维修性评价表对直升机典型部位的维修任务进行维修性设计评估验证,其目的是实现型号设计中同步进行维修性设计评价,找出影响维修性设计的因素进而及时改进,从而提高整机维修性。  相似文献   

9.
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叙述了智能设计技术、并行工程、仿真工程和网络技术等虚拟样机技术的基础 ,介绍了制造虚拟样机的基本过程和该技术在开发多连杆压力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产品虚拟样机开发对分布协同、集成、仿真和管理的功能需求,建立了基于Web的分布式虚拟样机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介绍了集成在平台中的系统管理、协同设计和性能仿真工具集,给出了工具集设计与实现方法,并基于J2EE技术开发了软件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1.
飞机维护虚拟样机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飞机设计中虚拟样机与数字样机技术的区别和联系,提出了基于虚拟样机工程生命周期管理P3R模型的虚拟样机仿真支撑平台体系结构,从虚拟样机维护视图的角度,阐述了飞机维护虚拟样机的概念,描述了以Windchill为基础设施构建的虚拟样机协同工作支撑平台和维护虚拟样机仿真定义与评估工具的功能和计算机实现,重点讨论了飞机虚拟样机维护过程的定义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复杂性和传统瀑布式开发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Ⅴ型开发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和原型仿真的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开发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需求捕获、方案设计和工程开发阶段分别构建相应的原型系统进行仿真与验证,实现对系统需求进行早期需求确认与设计验证(V&V)、原型仿真与集成.采用该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原型仿真,系统设计师可以在开发早期向用户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帮助系统开发人员以低成本实现连续的虚拟集成和迭代确认与验证,从而缩短系统研制周期,降低系统开发成本.飞行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案例表明了该方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传统设计方法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健康管理系统的快速原型设计方法,构建了基于虚拟仪器语言和快速原型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快速原型仿真平台。以CompactRIO平台为核心,在实时响应最高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环境下设计了信号接口单元,模拟发动机真实传感器值,并提供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健康管理软件实时开发环境,可以将健康管理算法快速部署下载至硬件平台。结果表明:此健康管理系统的快速原型设计方法是切实有效的,为扩展成为完全的硬件在回路(HIL)仿真的平台奠定了基础,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袁俊 《飞机设计》2004,(2):75-80
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已从作战领域扩展到武器型号研制领域。阐述仿真、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分布交互仿真和虚拟仿真与型号研制的关系。以战术导弹为例探讨了仿真系统在型号研制、试验、评估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多  张建国  李强  刘欣 《航空学报》2008,29(1):95-101
 多领域协同建模仿真是复杂产品虚拟样机设计分析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利用CAD/CAE工具搭建的空间结构锁多柔体虚拟样机模型,综合考虑了强度、动力学、空间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协同设计分析和协同建模仿真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协同设计分析。并深入讨论了协同建模仿真实现中的数据综合、过程综合等关键技术。通过多学科协同设计分析和建模仿真,找到了空间结构锁的可靠性薄弱环节,并结合多学科优化技术,实现了空间对接锁基于可靠性的设计优化,进一步提出了通用的复杂机电系统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案,并开发了能协同三维建模工具(如PROE),有限元分析工具(如MSCPATRAN,NASTRAN,ANSYS)和动力学分析工具(如MSCADAMS)进行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通用工具平台ARAMS。  相似文献   

16.
When tasked to ensure the Minuteman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system remains fully operational and supportable through 2020, the Air Force realized that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its legacy automated test system for the operational ground support electronics subsystem would need to be completely replaced. The legacy test system, while fully operational, was rapidly becoming non-supportable. Unless replaced with new hardware and upgraded test program sets, the needed long-term support could not be provided to the weapon system. To address this issue within the scope of available program funding constraints, the Air Force selected an approach of combining the technical and programmatic expertise of the weapon system prime contractor, the program contro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weapon system Program Office, and the technical capability of an Air Force technical organization. The program was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a prototype phase and a production/rehost phase.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gram and presents valuable lessons learned during the prototype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