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源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实现了新的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0月 14日 11时 16分 ,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 ,将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送入轨道 ,卫星顺利地实现了星箭分离并展开太阳帆板 ,建立了正确的对地指向 ,第二天我国地面接收站就接收到了良好的地面图像。到 2 0 0 0年 1月 2 2日 ,卫星已在空间运行了 10 0天 ,环绕地球飞行了 140 0圈 ,向中国和巴西两国地面遥感信息接收站发送了大量的图像资料。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显示的卫星遥测数据和各种遥控动作表明 ,卫星工作正常 ,星上各种设备和技术状态良好 ,并都处在主份工作状态。一、资源一号卫星的研…  相似文献   

2.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以我国为主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其主要任务是用先进的空间遥感技术,为调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国土资源服务,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水利、地矿、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气象、交通选线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将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送入轨道,卫星顺利地展开太阳电池阵,建立了正确的对地指向和正常的轨道运行工作状态。第二天,我国地面站接收到良好的地面图像。到200…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个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自去年5月建成以来,已顺利运转一周年。该站设备先进,性能优良,操作简便,维修方便,质量稳定可靠,未发生过大的故障。  相似文献   

4.
卫星广播电视节目是指通过同步卫星传播载有节目的信号以供特定地面广播组织接收并转播的广播电视节目.根据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1968年通过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规定,卫星广播包括点对点广播、节目分送和卫星直播.其中,点对点广播涉及卫星转播,卫星节目分送涉及到间接卫星转播.这两种是由通讯卫星转发电视信号,由大型地球站接收,再经地面线路送往电视中心,然后向用户播发.卫星直播是指通过卫星将电视广播直接传达至地面电视机,而不需要通过地面电视接收站的电视广播.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7日,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以下简称CBERS-04星)发射成功。12月8日10时44分,在第15圈卫星轨道上,CBERS-04星首次打开全色相机并向地面发送遥感数据。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即时接收首轨卫星图像数据,与此同时,在100km外的地面接收站网运行管理系统进行全分辨率快视。这标志CBERS-04星首轨遥感数据接收任务成功,也是在国内首次实现陆地观测首轨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远程实时显示。4分钟后,三亚站开始首次接收数据,并实时传送至北京显示。11时25分,在第16圈轨道卫星首次向地面发送红外相机遥感数据。喀什站首轨数据接收成功,图像在北京实时显示。至此,3站首次接收的2部国产有效载荷首轨数据接收任务执行与远程实时图像快视试验一次成功。目前,地面数据接收站网正在执行CBERS-04星在轨测试任务。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7日,我国CZ-4A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地把“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推入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在正常运行期间,向地面发送一幅幅高分辨率的数字气象云图.地面接收站收到的云图层次丰富、清晰逼真、图像质量优良,得到了国内外气象专家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14日是中国航天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国第一颗传输型对地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成功发射了。迄今该卫星成功运行两年零八个月,大大超过了在轨工作寿命两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48-48
2008年10月20日,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宣布,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自9月6日发射成功以后,A星成功变轨,A、B星实现相位180。星座系统建立,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卫星在轨技术状态良好,主要载荷工作正常,地面接收和处理系统运行稳定,两星图像质量良好,图像处理工作状态稳定,并通过图像质量转阶段评审,在轨测试转入应用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9.
2000年6月28日下午北京时间6点37分,“航天清华一号”微型卫星顺利升空并正确进入700km太阳同步轨道。29日凌晨,当卫星首次飞越北京时,清华大学卫星地面站成功实现对“航天清华一号”的信号捕获,之后又顺利进行了软件上载等工作。目前卫星运行状态良好,基本完成姿态调整并获得了大量遥感图象,相关调试工作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0.
<正>二、商用遥感卫星接收站布局1.美国数字地球公司接收站数字地球公司在接收站建设方面实行两种策略,既建有自己的接收站,也通过"直接接入计划(DAP)"方式出售数据接收站。自有接收站负责接收公司的QuickBird、WorldView系列和"地球之眼"(GeoEye)系列卫星数据,用于提供常规数据接收服务。DAP接收站则直接向用户出售可以接收数字地球公司卫星数据的接收站,并按固定额度收取费用。当前,数字地球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0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后,又成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按计划运行了220个小时。期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中心遥控模式,组织所属地面测控站对卫星进行了持续跟踪与精确控制,卫星完成了地球捕  相似文献   

12.
寇有观  王志民 《中国航天》2000,(2):15-16,18
1999年10月14日,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发射升空,并顺利发回了卫星遥感数据,为建设我国的国土监测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一、国土监测的主要内容国土动态监测包括:微观监测(斑块监测)、宏观监测(总量监测)和变化报警等。斑(地)块监测主要是现场调...  相似文献   

13.
《航天》2010,(11):50-51
地面应用系统是月球探测数据传回地球的唯一通道。 我国航天工业的历史已有50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为各种不同的应用卫星建立了地面数据接收站,但这些地面接收设备都是针对人造地球卫星建立的,多是针对1000千米以下的应用卫星,或大约4万千米高度的通信卫星设计的数据接收设备和地面站,天线口径较小。  相似文献   

14.
《卫星应用》2012,(4):82
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3星,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天链一号03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经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该星将与2008年发射的01星、2011年发射的02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建成比较完备的中继卫星系统。该系统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测控覆盖率,为我国神舟飞船以及未来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1992年8月25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返回式卫星,该星是8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卫星在轨运行16天,工作正常,顺利返回。这是我国继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后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卫星,继续保持了100%的回收成功率。 这颗卫星属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它基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新开发的近地轨道控制技术,在卫星结构、星上探测有效载荷、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星体二次分离、星体留轨再用试验和返回回收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卫星的探测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获取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6.
卫星故障及对策(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卫星故障与地面控制 目前已知卫星的故障和异常情况中有3%~4%是地面控制错误造成的,超鸟-A的事故就属于这一类。TDRS-1和NOAA-7分别在1983年和1984年失去控制,翻滚达数小时;同样,在1988年苏联的质子-1进入了无可补救的翻滚状态。上述情况的发生是因为地面控制人员在发送数据之前忽略了核查其数据对卫星的负荷情况。在进入地球阴影之前不适宜地给电池充电曾导致国际通信卫星4系列卫星上有16个  相似文献   

17.
胡群芳 《中国航天》2003,(11):8-8,11
本刊讯正当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我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圆满成功之时,中国航天喜上添喜。10月21日11时16分,长征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直上云霄,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和中科院的第一颗小卫星创新1号双双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是太阳同步轨道应用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卫星轨道高度778千米,倾角98.5度,总质量1540千克,设计寿命不少于2年。卫星上五谱段CCD相机的空间分辨率为19.8米,地面扫描幅宽为113公里,观测周期为26天,3…  相似文献   

18.
空天瞭望     
“北京一号”在俄发射“北京数字工程”的重大项目——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北京一号”10月27日同另8颗卫星一起在俄罗斯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由宇宙3M火箭成功发射。设在北京西三旗的北京宇视蓝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卫星地面接收站将接收卫星的遥感图像。这意味着北京市拥有了一颗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海洋一号卫星一年来的测控管理进行了总结,初步分析了中国海洋一号卫星在轨管理期间的轨道姿态、电源温控、星上时钟以及载荷使用情况,研究了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就红外状态变化对姿态精度的影响以及姿态翻转对轨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卫星单、双红外地球敏感器工作条件下姿态精度的差别,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卫星姿控方式的建议。为提高地面测控管理的效率,减轻地面卫星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小卫星平台提出了卫星自主故障定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前,第一颗对地静止通信卫星辛康-3(Syncom-3)投入使用。卫星重量不到100公斤,必须用巨大的地面接收站来发射和接收信号。此后,卫星不断地加大尺寸而且做得更加复杂,而地面站则日趋缩小和简化,并增加了数量。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可以设想卫星用的小尺寸地面站将可装在大楼顶上、甚至用户的家中和车辆上。全面使用卫星的时代即将到来。但它也将给建立各种远程通信系统的设计师们带来若干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