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超声分散复合法制备了铝热剂Al/PbO、Al/CuO和A1/Bi2O3,在评估其与双基推进剂主要组分相容性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双基推进剂中.依据国军标方法考察了含不同铝热剂双基(MIC-DB)推进剂的机械感度,运用静电火花感度测试仪评估了不同MIC-DB推进剂对静电刺激响应的危险性,采用爆发点法测定了几种MIC-DB推进剂的热感度.结果表明,铝热剂对双基推进剂样品撞击感度的影响很小,几个配方的摩擦感度略显稍大,铝热剂种类对摩擦感度的影响很小;含超级铝热剂双基推进剂的静电火花感度均较低;含超级铝热剂双基推进剂的热感度受铝粉粒度差异和铝热剂类别(铝热剂中金属氧化物)不同的影响,含纳米级超级铝热剂双基推进剂对热的抵抗能力均比微米级的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的含量、不同催化剂体系、炭黑的含量、DNTF的粒度对DNTF改性双基推进剂燃速和压强指数的影响。实验表明:DNTF含量为30%时,以含能铅盐、芳香铜盐和炭黑(cB)所组成的复合催化剂可使推进剂压强指数降为0.37(8~14MPa);而当DNTF的含量为50%时,所选用的三种催化剂体系(铅盐包括含能铅盐和芳香铅盐,铜盐为芳香铜盐)对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失去调节作用;炭黑含量的增加使推进剂的燃速增加,压强指数变大;DNTF的粒度对该推进剂的燃速影响明显,DNTF粒度较大时,燃速较高(53.19mm/s,16MPa),压强指数较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4 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DNTF)逐渐取代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RDX对推进剂能量、燃烧性能和机械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用DNTF逐渐取代硝胺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RDX,推进剂的理论比冲、特征速度、火焰温度和产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增加;推进剂撞击感度增大,摩擦感度降低。DNTF代替具有平台燃烧特性的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RDX后,推进剂仍可获得较低的压强指数。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在一维气相稳态反应流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细粒度AP对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燃速的影响,引入工艺粒度d*s,修正了AP对燃烧表面结构影响因子fAP和分解影响因子gAP,建立了适用于细粒度AP的CMDB推进剂燃速预示模型,该模型可从推进剂化学结构参数出发,定量计算AP-Al-CMDB推进剂的燃速。结果表明:在压强9.8~19.6MPa条件下,不同AP粒度和含量下的燃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大部分误差在5.0%,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对推进剂配方研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取双基推进剂的切口强度及切口敏感性,在环境温度为(20±1)℃,应变率为10-4 s-1条件下,进行了双基推进剂板条状双边U型切口试件及标准试件的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双基推进剂的切口强度随着切口试件的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而变化.当应力集中系数小于切口敏感因子(1.99~2.22)时,板条状双边U形切口试件的切口强度受应力集中系数影响不大,近似等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材料对切口不敏感.用标准试件单轴拉伸的试验结果对双基推进剂的切口强度及切口敏感因子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验证了这种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进固体推进剂凝相燃烧产物收集装置,在降低系统复杂程度的同时实现了对工作压强的稳定控制。对NEPE高能推进剂在三种工作压强下产生的凝相产物进行了收集,采用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获得的凝相燃烧产物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对于NEPE高能推进剂,工作压强对峰值粒度的影响不大,各压强下的平均峰值粒度均在1μm至2μm之间;大部分粒子呈规则球形,少数大粒子会发生形状改变;铝粒子在燃烧室中一般不会全部被氧化成Al2O3。 相似文献
13.
14.
15.
根据2000年第31届ICT国际年会的报告及交流内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报道,对新型含能材料及其在推进剂中应用的研究,按照高能氧化剂、含能粘合剂、高能燃料等分别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述评。 相似文献
16.
在3MPa,216℃下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热失重分别为90.1%和91.8%的残余物分别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联用仪(TG/DSC)及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HNIW失重90.1%的残余物含有少量硝基,而对该残余物再次进行热分解时,在220℃左右残留硝基被脱除。脱除残留硝基后的样品与失重91.8%的残余物均含有六员环酰胺结构,在280~400℃的温度范围内六员环酰胺大部分发生了裂解;产生DSC的吸热峰。热分解动力学分析给出了失重90.1%残余物中脱除残存硝基的反应与六员环酰胺裂解反应的反应动力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发展了一种能开展高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烧蚀研究的模拟实验方法——收缩管聚集法,研制了收缩管聚集高过载模拟烧蚀实验装置。对实验装置及固体火箭发动机过载条件下的三维两相内流场开展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种实验装置产生的高浓度粒子流与40g纵横向过载条件下发动机内形成的高浓度粒子流状态很接近,说明这种实验方法是可以模拟高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烧蚀环境的。利用这套实验装置开展了高浓度粒子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烧蚀实验,对6种绝热材料开展的烧蚀实验表明:所有试件表面均被冲蚀出一个凹坑,说明粒子冲刷对绝热层烧蚀影响很大。凹坑最大烧蚀部位与数值模拟得到的粒子浓度最大部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