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7):28-28
<正>黄志丹: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阅读《飞碟探索》已超过10年。当初,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读高中后进入县城,也知道了书报亭这种新奇的东西,于是书报亭便成为我课余最常逛的地方,虽然每每由于囊中羞涩而只逛不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一本叫做《飞碟探索》的杂志,瞬间,我即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探索宇宙的奥妙,挖掘未知的世界,开启思想的遨游……那天,我一直在书报亭站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我掏钱买下了那期《飞碟探索》。虽然只有少少的几元钱,但那可是我当时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啊。正是从那之后,我成为了《飞碟探索》的固定读者,每期必买。这  相似文献   

2.
读者心声     
初识《太空探索》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在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太空探索”四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太空探索”。 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太空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从狭小的课堂飞到了广阔的太空世界之中,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  相似文献   

3.
赵亮 《飞碟探索》2006,(8):23-23
我第一次看《飞碟探索》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同学家里,那时我刚上小学二年级,不大识字的我被杂志中美丽的插图所吸引,再加上同学对我说,这是一本探索外星人的杂志,便将我幼小心灵中对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好奇都激发了出来。于是,《飞碟探索》便成了我最喜欢的读物。  相似文献   

4.
读者心声     
我原本不知有这样一本很好的《太空探索》杂志,今年初去儿子家才偶然发现。当时我带着新奇的目光浏览了几篇文章后,方知《太空探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知识性的资料杂志。其选材之新颖、内容之丰富、插图之精美、印刷之清晰,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于是我同儿子便有了个约定:“杂志来后,先送给爸阅读。”近一年来,每一期《太空探索》都是逐篇、逐句、  相似文献   

5.
读者心声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从初中以来,我就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痴想。“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使我树立了我的人生目标,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每遇到关于载人航天的书籍或报刊,就爱不释手,每一样都好好的珍藏。去年,我在邮局旁的邮电书店里无意中发现贵社出版的《太空探索》,那时我被迷住了,书里的内容棒极了,尤其那些彩照,令我兴奋不已。 我想提一些建议:《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6.
UFO 信箱     
UFO信箱★★黑龙江张希龙: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见到《飞碟探索》这本刊物时,我就为它的奇异的风采,慎密的论断和扣人心弦的案例所吸引。从此,它便成了我学习、生活的伙伴。《飞碟探索》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知识领域。它使我知道和懂得...  相似文献   

7.
读后感     
我是一名中学生,看了2002年第8期《太空探索》杂志“探索俱乐部”中发表的康宇立同学写的《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一文后,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每期《飞碟探索》收到时,我都会如饥似渴地认真翻阅。多年以来,贵刊带我探索了许多未知的事物,使我知识面的空白部分得到了充实。2005年8月21日,我目击到了UFO,并且这次目击的非同寻常。原因在于,根据我多年来掌握的知识,这次目睹到的UFO的外形,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是这样的:当晚,我和一个朋友到我市的刘寨乡辕宫水库钓鱼。当天气温最高25℃,最低只有17℃,阴天多云,是适合钓鱼的好天气。当时,正在聚精会神钓鱼的我偶一抬头,突然发现正前方(西南方  相似文献   

9.
读者心声     
从小,我就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航天更具有吸引力,也没有任何一本书比《太空探索》更好看。因此每期我都仔细阅读,细心地珍藏,爱不释手。 我希望贵刊开办一个“读者俱乐部”,让《太空探索》的读者在一起探索太空。 最后,我想通过贵刊的一角向为中国航天奋斗的专家表示衷心地感激和敬意,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会有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飞向太空对于人类来说,就像今天坐汽车那样方便,到那时我们就一起飞向宇宙吧!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航宇局(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11月17日宣布,NASA愿意与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展开合作。博尔登在访问东京时对有关记者说:"我非常愿意在任何太空探索中与中国人合作,我想他们是一个非常有能  相似文献   

11.
交友台     
今年九月我就要跨入中学的门槛,从小我对天文就非常痴迷。我希望通过《太空探索》能结交到一些年龄相仿、志同道合的笔友。我的通信地址是;  相似文献   

12.
<正>每次做完科普讲座,公众都热情地支持中国的探月工程,很多青少年表示将来要做一个科学家,探索浩瀚的宇宙。我感到有一股强大的热流在激励我奋勇前进。成长在新中国,我感到十分幸运。国家的需要引导和培育我成长,塑造了我的人生,我的内心充满感恩的情怀,感谢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13.
读者心声     
新的一年开始了,贵刊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在此,我想谈一下我读2001年全年《太空探索》的感受。 在贵刊开设的栏目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航天”,我非常希望能多了解一些中国航天的情况,但贵刊每期中只介绍一种运载火箭,看起来实在不过瘾。“视点”栏目及时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1982年8月和<飞碟探索>第一次见面的,一见钟情,月月盼望,苦等难耐.时至今日,我和<飞碟探索>(以下简称<飞>)仍然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难舍难分.  相似文献   

15.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3):24-24
UFOUSO:飞碟探索的工作人员你们好,我要怎么投稿,写一些我对飞碟的看法,祝新年快乐!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知道飞碟这个名字,是在1981年上初中的时候。当时,一位姓季的要好同学同我交换杂志看,我用那个时代很流行的《电影介绍》和《大众电影》换着看他的一本已经破旧的《飞碟探索》,巧的是居然还是创刊号。我之所以被吸引住,开始是因为杂志名称上的“探索”两个字。那个时候刚  相似文献   

17.
我这次到兰州,是来学习和交流的。《飞碟探索》创刊30年来,已成为中国UFO探索的最大平台,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带尾的光点     
带尾的光点我现在可算是一个UFO迷了,《飞碟探索》杂志我每年都订阅。可是20多年前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飞碟,然而,我确实看到了一次不明飞行物。那是197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在湖南省零陵县冷水滩机场工作,部队晚上8点钟在操场上进行工作讲习,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19.
移动的星带     
《飞碟探索》杂志2003年第2期登载了目击实录《会移动的星带》。我读过后认为描述准确。因为我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见到了这一现象,因此我可以为这篇目击记作续。顺便声明,本人并不认识《会移动的星带》的作者。  相似文献   

20.
俸天 《飞碟探索》2011,(10):12-13
知道我本人姓名的朋友,在座的不多,也可以说是没有。但是提到《飞碟探索》论坛大家一定是有了解的,那么再提到这其中的一个网名——“深海大熊”,我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因为这家伙经常在论坛上海阔天空地胡侃,我想大家也注意到了,那个家伙就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