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相类似的行星?我们地球是宇宙独一无二的骄子吗?这是非常深刻的问题。迄今为止没有从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天文学家已经在银河系发现若干和地球相似的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行星。  相似文献   

2.
徐菁 《太空探索》2005,(3):20-21
气候变暖,极地冰层会融化吗?这是气象学家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2005年3月25日欧空局将发射的“冷星”(Cryosat)会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这颗卫星主要通过考察南北极地区大片冰原和海冰的变化,研究气候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地球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那里是否存在生命,甚至是有智慧的生命?这是从古代先哲到现代的科学家都孜孜探究的问题.在时光已经跨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哲学的思考与凤毛麟角的观测上,人类已经进入到了利用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技术时代.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03,(11):46-47
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然而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实验外,重点要完成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尽早建成中国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中国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来自大洋深处的"幽灵"一直困扰着人们.海面上空和水下不时出现一些不明物体,科学尚解释不清的形形色色的可怕事件在那里屡屡发生,飞机、船只经常在深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呢?"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发生的惨祸再次给人们提出一个类似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东西能使这艘又强大、又现代的水下巡洋舰受到如此可怕的损坏并使其瞬间沉没呢?关于惨祸发生的原因,人们众说纷纭.在这里,我们不能排除受到迄今为止人类尚未研究透的某些现象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舟3号"运行高度上大气密度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神舟3号"(SZ-3)大气密度探测器搭载在SZ-3留轨舱上于2002年3月发射入轨,在轨运行期间获得了轨道舱运行高度范围(330-410km)内的大气密度数据.数据分析表明,无明显太阳和地磁扰动时,热层大气密度的主要变化之一是日照和阴影区域之间的涨落变化,最大涨落变化比约为3.0,变化比与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有关.在2002-04-17和2002-04-19的强地磁扰动时,全球热层大气密度上涨,同时在磁扰峰期探测获得30°N-40°N区域出现密度扰动异常现象.对强地磁扰动在运行轨道高度上大气密度最大涨幅约为60%左右,响应过程在时间上要比地磁扰动过程滞后6-7h,日照和阴影区域中大气密度的响应变化程度明显不同.在太阳活动程度发生变化时,热层大气密度会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们生存的宇宙,据目前观测数据表明至少已有200多亿年了.200亿年前的宇宙是一团巨大的超物质、超能量、超时空的原始聚合物体,在自身各种能量的强烈作用下,这团物质发生了"大爆炸"(在最近这次"大爆炸"之前已发生过无数次相同或相似的宇宙"大爆炸").在爆炸后的漫长演变、变化过程中,形成了现在宇宙的形式,而且还将继续演变下去.从"能量物质"逐渐变成"恒量物质",再经过几百亿年或者上千亿年的时间,"恒量物质"最终又将转变成最初"能量物质".这样,宇宙就圆满完成了它"生命"的一个周期,或者说宇宙又"活"了一次.  相似文献   

8.
季黎 《飞碟探索》2007,(8):54-55
鲁文佐里山国家公园位于乌干达西部,面积10万公顷。这个公园由鲁文佐里山脉的主干构成,包括非洲的第三高峰(玛格丽塔峰,海拔5109米)。这一地区的冰川、瀑布和湖泊使它成为非洲最美丽的山区之一。这一公园保护着许多自然栖息  相似文献   

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地球上的海洋中也有无底洞,说来有趣. 印度洋无底洞: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域,北纬5°13′,东经69°27′,半径约5.6千米.印度洋的洋流属于典型的季风洋流,受热带季风影响,一年有两次方向相反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由西向东顺时针流动,冬季则刚好相反.无底洞又称"死海"或"黑洞",其海域不受洋流变化的影响,几乎呈无洋流的静止状态.1992年8月,装备有先进探测仪器的澳大利亚"哥伦布"号科学考察船在印度洋北部海域进行科学考察后,认为该无底洞可能是个尚未认识的海洋"黑洞".根据此处海水振动频率低且波长较长来看,"黑洞"可能存在着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巨大的引力场,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考察.科学家还在无底洞及其附近探测到7艘失事的船只.  相似文献   

10.
徐菁 《太空探索》2007,(7):24-27
2008年7月阿里安-5火箭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欧洲空间局的2个先进的空间天文观测台——“赫歇尔”(Herschel)和“普朗克”(Planck)。这2颗天文卫星将考察人类以  相似文献   

11.
王思潮 《太空探索》2009,(11):44-45
今年8月中旬至9月初,天文爱好者在观测土星时突然发现,巨大的土星光环“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要从土星光环谈起。  相似文献   

12.
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系列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  相似文献   

13.
江燕 《太空探索》2005,(2):14-17
“太空船一号”连续三次成功飞行,摘取了1000万美元的X大奖,一时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各界的评论家也纷纷对这一成功给予评价。但究竟该如何评价这一成功,人们似乎各有各的道理。看了这篇文章,也许你会有一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高歌 《太空探索》2007,(3):42-45
本刊2006年第5期刊登了《“爬行”40年》一文,细心的读者可能注意到,“爬行者”履带运输车并不是直接把土星火箭和航天飞机“背”在身上,而是依靠一个盒子一样的东西。因此,这一期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和“爬行者”“青同手足”的发射设备——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四平 《太空探索》2007,(9):56-57
1977年,苏联航空生产部秘密挑选了由民航试飞员组成的5人小组,参加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试飞,这是苏联对应于美国航天飞机的产品。该小组被命名为“狼群”,他们以位于莫斯科附近的朱可夫斯基飞行研究所为基地,成员包括沃尔克、科诺年科、利维琴科、斯坦科亚维丘斯和舍丘金。  相似文献   

16.
曲斌 《太空探索》2003,(7):21-21
借助一种最新技术,天文学家们近日发现了一颗遥远的太阳系之外的行星。这颗“怪异”的行星表面炽热无比,且有云和含铁的“雨滴”。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森天文物理学中心的一个专家小组发现,这颗行星绕着距离我们5000光年的一颗恒  相似文献   

17.
日月 《太空探索》2004,(11):38-39
宇宙中有2000多个星系,同样是百态千姿,彼此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方面的记录也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模拟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的瞬态气动加热状态,必须使用快速、高精度的计算机瞬态热能控制系统,对气动模拟试验的加热过程,实行快速、高精度的非线性动态控制.为此,传感器的快速、高精度"E-T"转换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速飞行器瞬态气动加热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快速、高精度"E-T"转换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转换速度快、校正精度高的优点,使用该方法实现了高速飞行器气动加热过程中温度场高速变化状态下的瞬态非线性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地球人都知道,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可是,最近这几天,又冒出来个第十大行星。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理查德·沃森和ASSK的<天体高地>一书记载了上文中"阿波罗11"号惊人对话的后续内容,这也是由美国成千上万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搜得的:在直播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美国宇宙飞船登月的过程中,图像和声音被中断了2分钟,NASA一直强调这是由于某个电视摄像头过热而影响了信号接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