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教学遥测系统中的一种码型反变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测系统中有许多种数字信号码型可以使用。在遥测解调分系统中 ,通常采用 NRZL 码作为输出码型 ,这就需要将系统输入的其它码型反变换为 NRZL 码。文中介绍一种在实验教学遥测系统中采用的利用匹配滤波、门限判决、采样、移位、异或的手段来实现码型反变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第二代小型电感压力、压差传感器Cy3—8、Cy3—9型,它具有体积小、结构坚固并具有较高精度,可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可靠工作,它与专用的小型变换放大器yA12—6、yA12—7配套使用。适用于宇航、航空和工业遥测、遥控中,本文将介绍这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传感的结构工艺特点和该传惑器目前达到的性能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遥测系统的小型化需求,设计集成式信号采集装置,用于多类型传感器信号的集中变换处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汇总后上传遥测传输系统。集成式信号采集装置以模块化、可扩展为设计思想,按功能划分为电源变换模块、数据综合处理模块和传感器信号变换模块,通过模块组合、软件接口的方式适应不同型号应用需求,同时兼顾航天产品环境适应性能。集成式信号采集装置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型号任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质量轻、使用灵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遥测数据在数据存贮过程中的特点 ,分析对遥测数据进行压缩的必要性 ,特别地还分析了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遥测数据压缩中的应用。设计了自适应的遥测数据压缩算法。系统中使用多种压缩算法 ,包括预测编码、Huffman编码、游程编码、1- 9编码等 ,通过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小波理论 ,将遥测数据信号转换到频域 ,再通过一般压缩算法进行压缩 ,在符合数据处理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引进有损压缩算法 ,达到最高压缩比。实践证明 ,使用多种压缩算法相结合 ,能使数据压缩率提高十多倍 ,远远高于压缩软件的压缩比。  相似文献   

5.
一、磁记录器的基本结构磁记录器由于价廉、存储容量大、可多次使用用可长期保存等特点,一开始就作为数据存储元件,应用在遥测系统和多种领域中。磁记录器由下列五部分组成:磁头、运带机构、记录放大器,重放放大器。磁头是电磁换能器,它可分为记录磁头、重放磁头和消磁头。在记录期间,信号经记录放大器,转换  相似文献   

6.
本刊从科工委军标出版发行部了解到, 《遥测系统和分系统测试方法(GJB383.1、383.19一88)》合订本,《遥测与计算机接口 (GJB542一85)》单行本将于1989年21月印 刷完毕并发行,合订本的内容包括: 1.GJB383.l一87遥测系统和分系统测试方法遥测多路祸合器测试方法 2.GJB383.2一87遥测系统和分系统测试方法遥测高频前置放大器测试方法 3.GJB383.3一87遥测系统和分系统测试方法遥测接收机本振混频组合测试方法 4.GJB383.4一87遥测系统和分系统测试方法遥测发射机测试方法 5.GJB383.5一87遥测系统和分系统测试方法遥测接收机测试方法 6.G…  相似文献   

7.
根据批量化的低成本卫星以及快速响应卫星对星上电子设备接入及管理的灵活性,电子设备功能密度、可靠性以及成本等提出的新要求,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系统级封装(SIP)技术的国产化星载通用电子设备嵌入式管理单元。将卫星电子设备的运算单元、通信接口、遥测信息采集、遥控执行、程序存储、数据存储、模拟与数字转换集成到统一的接口管理单元中,并构建通用的调度与功能软件中间件,实现星上接口和测量管理的标准化,提高了系统集成度,降低了系统功耗。  相似文献   

8.
前言本文介绍航天遥测传感器发展概况与对未来的展望。从遥测应用着眼,将国内外水平作一比较,指出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当前新型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在总结三十年来我国航天遥测传感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的航天遥测传感器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控制系统传送到遥测系统的数字量参数有各种频率、不同变化规律和不同信号形式。要求遥测测量装置采取不同的采集测量方式,将其变换并归一化后,传送到传输设备记录。对于随机数字量参数,测量装置必须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随时检测输入信号并将其采入;还要按遥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一种单通道遥测血压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应用。该系统是直接式无线电遥测血压系统。指出血压信息的特征,因此遥测血压系统的设计应包括动脉导管、换能器、发射机、接收机、显示仪。提出设计必须考虑的理论公式、以及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发射接收时电路中的要点和工作原理、显示记录的仪器和方法。在应用方面,介绍了一种单端密封式动脉导管,具有使抗凝和测压简化操作之效,并提出实验时对整个系统联合校检的过程,最后提供了遥测的图形。  相似文献   

11.
在基于遥测数据特点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种遥测数据实时无损压缩系统的设计方案。在这个压缩系统中,采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对数据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数据量。同时,处理后的数据采用基于字典的LZW无损压缩算法,能够无失真地还原信号,这也正是遥测数据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功率谱计算是数据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遥测技术领域里,对于遥测数据的处理,系统响应特性的确定等均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功率谱计算方法的近况,着重介绍使用快速付氏变换(FFT)的功率谱计算方法。使用FFT技术可使计算速度大为提高,这对于数量极大的遥测数据的处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传感器按系统类别可分为开环和闭环传感器。本传感器属于闭环传感器,利用力平衡原理测量过载参数。利用平衡原理是提高传感器精度的重要技术措施。用于惯导系统的加速度计大部分都采用这种原理,但这些加速度计为了千方百计提高精度一般都相当复杂,成本高,因此不宜作为测量用的传感器。本传感器从遥测本身要求出发,简化了力平衡系统的结构,满足了航天对高精度遥测小量程过载参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由于遥测参数的时变性和各种干扰的影响,传统的Fourier分析往往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处理结果。小波变换是一种同时在时间(或空间)域和频率域内进行局部化分析的新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及其自适应性,可以在不同的分辨率下分析和处理数据,尤其是处理非平稳信号。本文介绍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说明利用小波变换将遥测信号在时频平面上表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小波变换应用于实测遥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从被噪声淹没的数据中成功地恢复出冲击信号,提高了箭遥数据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5.
新一代遥测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是,①小型化,②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S波段信道,③开发以PCM系统为主的遥测计算机系统,④遥测系统按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设计,便于扩充和修改。要达到小型化,应充分发展物性固态传感器,在实现传感器和变换器一体化的同时,要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组装技术或分布式系统等。采用S波段有六大好处;新系统应以PCM系统为主,因为它是全数字化系统,有精度好、效率高、带宽阔、利于数字处理等优点。要研制先进的遥测计算机系统,文中给出了评价这种系统性能的五个指标。详图二幅。  相似文献   

16.
遥控和遥测包应用标准在航天器中的使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遥控和遥测包应用标准(PUS)的产生历史、应用现状以及主要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航天器中遥控遥测应用层格式不统一、设备和软件无法通用等问题,探讨了在中国航天器中如何使用包应用标准。文章从遥控应用和遥测应用两方面阐述了包应用标准在中国航天器上的应用方法,着重分析了遥控遥测链路协议选择、包应用标准业务选择、遥控遥测包的传输方法等方面。使用包应用标准,将有助于进一步实现遥控遥测系统的标准化,以及航天器上设备和软件的通用化。  相似文献   

17.
在卫星遥测中,温度测量是不可少的。现常用的测温传感器是铂电阻和热敏电阻两类。下面对这两类传感器在卫星遥测中测量温度的计算公式及其测温精度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具有S波段陷波电路的低噪声放大器,应用于GPS的天线接收系统中。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具有抑制S波段遥测信号的干扰,同时接收微弱的GPS卫星导航信号的功能。工作频段在1.5GH(1.7GH的范围内,该低噪声放大器具有优异的性能:噪声系数小于1.5d B,增益为33d B,对遥测信号干扰抑制大于20d B。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弹载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因而向地面传输的遥测数据也越来越多,并需要现代化的遥测系统来接收和处理这些数据。面对如此复杂而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继续运用遥测预处理的概念。本文讨论了遥测预处理的若干优点,介绍了一种数据输入(合并数据和标记时间)选址系统、工程单位转换(多项式扩展和查表)、数据分类(处理、时间历程和显示缓冲器),还介绍了数据直接输给纸带、记录仪和打印机/绘图仪的过程,速度在300k字/秒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代表团一行六人于82年9月25日至10月14日赴美参加了国际遥测会议82年年会(ITC/USA/′82) 国际遥测会议本届年会于9月28日至30日在美国加州San Dicgo举行。会议按不同主题,分为30个小组,共发表论文98篇,另有4个专题讲座。内容涉及:遥测系统、遥测标准、遥感器及传感器、信号形成、记录设备及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天线系统、卫星控制及遥测、数据中继、航天飞机接口、同步、通信理论及技术、编码系统、微处理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