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架构复杂、节点规模大、路由协议开销大、网络拓扑变化快、业务类型多等特点的低轨卫星系统终端构成的复杂战术互联网,研究了一种基于网络拓扑重合度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用于识别战术互联网中的关键节点,并通过介数中心性推断节点的属性,对典型的战术互联网的拓扑结构完整性随节点排序删除后的变化以及网络介数中心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通过DCN值识别关键节点具有很好的效果,介数中心性对于正确识别节点的属性、上级节点、下级节点及同级节点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宏鹏  张剑  杜锋  苟亮 《宇航学报》2015,36(9):1075-1082
通过引入逻辑位置的概念,将宽带低轨卫星通信网的动态网络拓扑等效为多个静态拓扑的循环更替。针对静态网络的高效组播,提出部分网络编码算法。该算法只在有编码增益的节点处进行网络编码,其它节点直接路由转发。从等效的多个静态网络拓扑中提取连接关系不变的恒定网络拓扑,提出在恒定网络拓扑中采用部分网络编码实施组播。该方法能克服拓扑变化引起的路由和编码方案频繁变换问题,对应的吞吐量约为组播树路由的2倍,且优于多径路由,组播目的节点数越多,优势越明显。算法对于链路的失效具有较好的健壮性。研究成果对提高宽带低轨卫星通信网的组播吞吐量和健壮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低轨卫星IP网络中现有典型源组播算法的信道资源浪费,提出了一种核心群合并共享树(CCST)的低树代价组播算法.用动态近似中心(DAC)选核方法和核心群合并组播路径构建方法:DAC方法基于逻辑位置形成虚拟静态且结构规则的网络拓扑选择核节点;核心群合并方法以核节点为初始核心群,通过核心群和剩余组成员的最短路径方法逐步扩展至整棵组播树构建完成,可使组播树的树代价最小,大幅提高网络的传输带宽利用率和组播传输效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低轨卫星IP网络的其他典型算法相比,CCST算法的树代价性能明显改善,但端至端传播时延略高.  相似文献   

4.
导航卫星可基于相控阵星间链路构成覆盖全球的时分捷变网络,文章针对卫星之间建链拓扑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建立导航卫星星座动态时分建链的拓扑模型,确定了在特定路由策略下,信息路径及网络节点负荷由网络拓扑唯一确定的原则,并分析了导航卫星网络业务流量不对称的特征。然后,基于导航星座模型提出基于目标评价函数进行负载均衡的网络拓扑优化方法,形成建链优化方法的计算步骤。最后,以网络时延和接入能力为指标验证时分网络建链规划方法对负载进行均衡的性能。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负载均衡的时分网络建链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星间链路管理与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无中心的移动自组网对多变网络拓扑、实时通信和网络规模可扩展的需求,提出一种网络建立时间短、时延短和信道利用率高的MAC协议策略。通过网络分簇组网算法建立健壮高效的组网模型,利用时隙动态复用算法实现基于竞争的TDMA接入协议,从而提高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吞吐量。在NS2中对单簇20个节点作性能仿真,分析多种队形的网络拓扑以及端到端时延,并对固定TDMA和基于竞争的TDMA接入方式做了对比实验。仿真结果显示,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建立时间都很短,基于竞争的TDMA接入方式相比固定TDMA可获得更高的网络吞吐量和更短的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6.
天基信息网络能力适变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天基信息网络独具的网络拓扑周期性动态变化、星载网络设备难以按需替换、空间环境安全威胁复杂多样等特点,文章在对天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网络协议架构的多层次天基信息网络能力适变方法,并采用图论的分析手段,从网络拓扑能力的角度,对天基信息网络节点间自适应链路通道增加的能力适变方法进行基本的抗毁效能评估,为构建抗毁弹性的天基信息网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卫星上存在电缆多、电气连接复杂等问题,文章提出用ZigBee无线网络代替传统星载总线的设计构想。结合空间应用的特点,对ZigBee星载应用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设计建议,包括ZigBee星载应用的系统组成、网络拓扑、帧结构以及网络节点的实现方案,研究结果可以为未来卫星和空间站电子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基于Z 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网络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为了降低每个传感器节点的功耗,同时延长传感器节点的寿命,采用STOP模式。在此模式下,传感器节点在低功率监测信道和定时周期性唤醒机制下工作,同时循环冗余校验CRC机制和加密算法的加入,更好地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郭继峰  于晓强  王平  余欢  赵毓 《宇航学报》2023,44(2):208-220
针对月面超远距离移动规划任务因缺乏精确全局信息而导致的规划路径可通行性不足问题,提出了月面道路拓扑网的构建设想及相应路径规划技术,凭借复杂道路网络的连通能力确保巡视器超远距离规划路径的可通行性。首先进行月面道路拓扑网的设计方法研究,分别提出了基于滑动最优泊松采样算法的网络节点设计方法和基于均匀领邻网络拓扑模型网络结构设计方法,使月面道路网网络节点分布均匀、密度适中且覆盖完整,网络连接合理且各路径尽量远离障碍区域。然后进行基于月面道路拓扑网的超远距离移动规划研究,分析了基于月面道路拓扑网路径规划技术的概率完备性和整体可通行概率,并提出了基于月面道路拓扑网的K优路径规划方法,通过道路网的连通性来提高超远距离移动探测任务的整体可通行概率。最后以阿波罗两次登月任务的着陆点之间进行超远距离转移任务为仿真场景,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网络化电子侦察中数据多径传输的同步性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光传输技术方案。构造了Unique ID数据包作为传输单元,用于平衡不同信道的延时差异。在保证数据高速实时传输的前提下,能够较好地实现多源、多节点复杂网络中数据的同步传输。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中心战"是未来信息化作战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网络中心战"的基本概念及其作战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主要以美国海军在网络中心战中使用的导弹武器为例,阐述了网络中心战对于导弹关键技术的影响,可为今后导弹关键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中心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装备作战的能力,同时也对装备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阐述了美军网络中心战的含义与结构组成,分析了美军网络中心战的建设情况、关键技术、作战应用及其发展动向,最后探讨了网络中心战对装备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中心战和网络动力学的发展,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的网络动力学特征研究将成为热门课题。本文从网络动力学角度,研究信息融合系统的两个问题。一是研究信息融合系统的无尺度网络特征,首次使用无尺度网络模型作为信息融合系统的构造形式。二是结合信息融合系统的特殊要求对BA模型做了相应的改进,给出一种信息融合系统改进型BA网络模型。该改进型BA模型更符合信息融合的网络动力学特征,其平均距离比BA模型改善10%。  相似文献   

14.
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开发电子战战法是海军战役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借助仿真和博弈分析的混合方法,在博弈效用函数计算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识别真、假目标以及火力命中目标概率的二人非零和(TPNZS)非合作博弈模型来开发电子战战法,对一个典型的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的初步研究表明:电子进攻与电子防御的战法分别为π*=(0,π*2,1-π*2)=(0.0000,0.5890,0.4110)和Δ*=(0.0000,0.0000,Δ*3)=(0.0000,0.0000,1.0000).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中心战”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中心战是美国21世纪的重大军事革新,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是以网络中心战为思想,建成多层次、一体化、覆盖全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分析了网络中心战的内涵和信息流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的网络中心战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6.
雷达有源干扰设备数据库ER概念模型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电子战设备数据库是雷达电子战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雷达有源干扰设备数据库ER(实体关系)概念模型的建模为例,总结建立雷达电子战设备数据库ER概念模型的思路和关键技术,采用PowerDesigner软件,建立了雷达有源干扰设备数据库ER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地物分类方法,通过堆叠卷积层提取图像局部特征,难以建立长距离依赖关系。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Transformer(变换)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取得了成功,其自注意力机制能够捕获全局像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PolSAR地物分类任务被证实:相比于实数域,其在复数域上表现出更好的分类效果。因此,本文将Transformer引入到复数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域的Transformer和Unet(语义分割网络)混合模型(CT-Unet)用于PolSAR地物分类,将Transformer与CNN相结合,对复数类型的PolSAR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使用西安数据集和德国数据集进行PolSAR地物分类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提高PolSAR地物分类的准确性,Transformer有望在PolSAR地物分类任务中弥补卷积神经网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电子战作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辐射源测向技术是电子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战场主动权的归属决定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测向技术主要包括比幅、时差、干涉仪和多普勒等多种定位方式,其中干涉仪测向,因其工程实现简单、成熟且精度高的优势,在电子战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干涉仪利用多基线、多观察角解模糊的方式,提出一种频域解相位模糊方法,挖掘信号内部的相位连续特性,利用固定基线-变化信号波长比的原理进行解相位模糊,简化了传统干涉仪设计与实现的复杂性。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和测向能力,为解决传统干涉仪相位解模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代电子战中,传统的辐射源分选识别方法无法在密集的信号环境中快速有效地对复杂体制雷达进行分选识别,造成系统漏警。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样本序列自提取的分选算法。这种算法利用雷达信号脉冲序列的周期性和相关性,实现对模板序列的自动提取,从而可实现全脉冲序列中小样本数或脉间规律复杂的雷达信号的分选。仿真实验表明,在全脉冲数据量级适中的情况下,该算法可以有效提取目标模板序列。  相似文献   

20.
雷达对抗情报侦察(ELINT)和雷达对抗支援侦察(ESM)在信息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有源对抗技术作为制衡ESM/ELINT系统的手段之一,目前发展相对滞后。基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子战的运用需求,分析了ESM/ELINT系统在测频、测向以及信号处理方面的技术体制和特点,重点从理论研究、对频域及空域参数测量和信号分选的影响、干扰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ESM/ELINT系统及其对抗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