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部第一技术交流站于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二日在南京航院召开了《钛板成形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就下列问题进行了专题交流和讨论:1.钛板成形设备:一七二厂、三二○厂利用老设备改装成钛板热成形机;六二五所通过 RX—1机床的研制,总结了经验,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第一技术交流站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在天津市召开了“科技管理经验交流会”。出席这次会议的四十七名代表,都是来自生产第一线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会议邀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主编何钟秀同志作了“科学学的基本原理与怎样应用这些原理搞好科技管理工作”的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部分代表还同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工委惯性技术专业组交流分组委托我部二三二厂,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日至十五日在春城昆明市召开了《502》会议——“精密零件结构材料稳定性”技术交流会。航空部、航天部和中国船舶总公司所属厂、所和高等院校共24个单位的29名代表参加了这次技术交流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空学会工艺专业委员会飞机工艺学组于1986年10月25日在景德镇市昌河机械厂召开了飞机制造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共有24个单位63名代表参加。会议共收到论文37篇,论文的数量比过去要少,但质量有所提高,其中青年同志的论文较多,并具有一定水平。论文介绍了钛合金性能和超塑成形方  相似文献   

5.
三机部第一技术交流站于一九七八年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在沈阳召开了标准件制造技术现场经验交流会。站属有关成员单位等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传达学习了英明领袖华主席访朝回国途经辽宁时沿途所作的重要指示,代表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会议还传达学习了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关于全国工业交通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议的报告。会议期间,标准件调研组作了关于飞机标准件制造技术的调研报告;一一二厂十四车间、○一一基地三一○七厂等单位介绍了大搞  相似文献   

6.
部第三技术交流站表面处理经验交流会八月在上海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站属工厂、研究所、大专院校以及特邀代表共一百六十多名。与会代表听取了西北工业大学金石副教授、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沈宁一同志、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八至二十三日,航空工业部第一技术交流站在成都召开了飞机行业技术改造工作交流会。部计划司、科技局、建设司、三○一所以及六二五所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部分飞机厂、所代表参加了会议。部计划司杨墉总工程师到会作了重要讲话,钟明玉同志介绍了部“七五”技术改造规划要点。会议期间交流了各单位技术改造工作经验,座谈了技术改造的方针、原则、重点任务及机构设置和实施办法等共同性问习题,讨论了加强横向联系的倡议并参观了一三二厂技术改造成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次技术改造工作交流会开得好,开得及时。会议的主要收获是:提高了对技术改造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明确了当前技术改造工作的主要方向,交流了工作经验,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8.
航空工业部第四技术交流站于一九八六年五月廿六至六月一日在南京召开了“微机改造设备技术交流会”。会议得到了南京航空学院各级领导及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交流会的各项任务。 这次交流会采用了教授讲课、参观学习、电化教学、大会讨论等形式进行的。南航凌惠杰教授作了“国内外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动向”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有理论有数据,既深入又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经委和国务院国防工办主持的全国第二次热处理经验交流会于今年五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提出了要大抓热处理节能的号召,要求各单位在一九七九年热处理用电量的基础上,一九八○年节电5%以上,一九八一年节电15%以上,一九八  相似文献   

10.
钛合金在飞机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钛合金室温下塑性变形范围小、回弹量大、缺口敏感性高,多数情况下需在热状态下成形。因此探求热状态下钛板的成形性能和成形模具的结构,是能否经济地、大批量地应用钛合金材料的关键。我厂的生产实践表明,在合适的温度、时间和压力规范内,只要模具合理,就能获得质量稳定的零件,基本上不再需要随后的手工整修。一、钛板零件的成形某机上共有21种钛合金零件,材料牌号为TA2、TC1,料厚在0.5~1毫米。根据零件的形状,按照操作的难易,将钛板零件的成形方案分类如表1。  相似文献   

11.
全国钛合金成形技术暨第六届超塑性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2月 9日至 1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主办 ,中国航空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中国锻压学会超塑性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航空学会工艺专业分会协办。来自海军、空军、航空、航天、兵器等国防工业部门、大学、研究院所和材料生产等 5 0多个单位的近 12 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还邀请法国ACB公司从事超塑成形技术的专家做报告。会议上各位专家学者就“钛合金成形技术的工艺研究”、“材料超塑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钛合金SPF/DB结构的设计技术”、“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空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廿二日至廿六日在杭州召开了航医、人体工程和救生专业第一届学术交流会。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杭州大学校长陈充同志和浙江省工办郝允先秘书长出席了开幕式。 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空军、海军、第三机械工业部、中国科学院、第七机械工业  相似文献   

13.
部第三技术交流站于今年三月在成都召开冲床安全装置研究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内外48个单位95名代表。这次研究讨论会是继八二年南京会议后的又一次冲床安全装置的经验交流会,说明部十分重视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也反映了“安全装置”确是冲床作业中大家关心的课题。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听取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张世钧副教授所作“冲床保护感应控制器初探”的报告;成都市机械研究所明军同志介绍了“国内外冲床安全技术”,引起了代表的重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在有关领导及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部表面处理技术交流站于1983年10月27日至31日在山东省掖县召开了成立暨经验交流会,共有69个单位,89名代表参加。会上,经反复酝酿、协商,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交流站委员会,站委会由站长、7名付站长及14名委员组成。703所为站长单位,该所刘然喆同志当选为该站站长。 会议以会上发言、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共交流了14篇论文和调查报告。同时,介绍了部表面处理技术的规划草案。代表们还进行了广泛地接触,对目前表面  相似文献   

15.
消息与动态     
无氧化热处理经验交流会第二技术交流站于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在沈阳召开了无氧化热处理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地三十二个单位的六十名代表。会议按防氧化热处理涂料、真空热处理、可控气氛应用等三个专题进行了技术交流。部属有关单位介绍了经验,并邀请了西安油漆厂做了《关于金属热处理保护涂料研制使用情况》的专题报告。会议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1.防氧化热处理涂料(以下称保护涂料)近几年来在我部已逐渐推广采用。保护涂料的应用不需要特种设备,投资少,工艺简便,见效  相似文献   

16.
消息与动态     
消息与动态中国航空学会、国防口“9510”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学术交流会在杭州召开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专业委员会、国防口飞行力学协作攻关(9510)办公室于1997年10月18日至23日在杭州联合召开了学术交流会。这次会议由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相似文献   

17.
工艺技术     
SPF/DB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李燕 中航第一集团公司六二五所于1999年11月22日~11月26日召开了SPF/DB(超塑成型/扩散连接)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航空、航天、兵器、冶金等行业40多个单位的7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是继1992年“第五届全国超塑性学术会议”和1995年昆明“SPF/DB技术推广应用交流会”后有关超塑成形技术的又一次全国性会议。会议以特邀报告、大会报告的形式就某些专题交流论文近20篇,这些专题包括新型材料的超塑性研究、SPF/DB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等,其中特邀报告…  相似文献   

18.
西南地区计算机协会、四川省航空学会计算机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计算机应用现场经验交流会,于1983年1月27日至2月1日在成都国营峨眉机械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部队、大专院校、科研、工厂和事业单位81个,共有正式代表217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3篇。根据会议安排,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王树林同志作了“大力发展计算机应用,为  相似文献   

19.
航空工业部第三技术交流站机床液压程控自动化改造经验交流会,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七日在成都召开。有25个单位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技术资料15篇,一六一厂高级工程师陈永明的《车床的液压程控自动化改造的模块化设计》、南京航院付教授凌惠杰的《车床自适应单板微处理机控制》、杨文源同志的《铣床微机控制》、西工大研究生尤伟同志的《一位微处理机在车床上的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十一月,部技术局和三○一所在京召开了各行业技术交流站正副站长会议。总结交流了办站的经验体会,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站的作用进一步办好技术交流站的活动,及一九八一年各站的交流活动项目进行了讨论和协调。评选了第三技术交流站为一九八○年度先进单位,发给了流动红旗。过去的一年里,各行业技术交流站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加强科技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一站的新机研制工艺攻关座谈会,数控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二站的远红外技术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