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涉及到64位微处理机使用的低压大电流输出DC—DC转换器,为了提高其动态响应而开发出同步并联倍流整流器。因此,在输出为1.3V/130A的原型机上以300A/μs的转换速率实现了50mV的输出电压偏差。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了一种采用零电流开关(ZCS)作辅助开关而主开关为零电压转换(ZVT)的软开关BOOST变换器;介绍并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区间;讨论了设计思路;演示了一个采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600W10KHz380V输出、交流-直流的BOOST变换器构成的功率因素校正器所获得的实验结果的设计例子。结果表明,在整个规定的线路和负载条件下,辅助开关维持ZCS的同时主开关保持ZVT。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大功率DC/DC电源模块的传输效率,降低电路的功耗,文章设计了一种合理的低功耗供电线路,为电源模块中的芯片提供稳定的低压直流输出电压。文中采用电压控制型MOSFET作为调整元件并结合输出电压反馈电路,避免了输入电压过高时因三极管工作电流限制造成的供电线路功率损耗过大问题,有效提高了大功率开关电源模块的传输效率和供电线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文中设计的供电路静态功耗小、传输效率高,且线路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4.
NAVIA AVIATION公司的电源主要用于NM3500和NM7000两种设备上。本场引进NAVIA AVIATION公司的NM3500设备至今已使用六年,使用的四部电源型号均为SC-8/24—25C。自2000年至今,四部电源有两部先后发生故障,显示板不能显示。拆开电源箱,发现开关电源的调整部分故障。这部分主要有场效应管、波动调整、驱动调整、变压器T2等元器件。波动调整主要检测流过电阻R13、R14的输出电流,经过处理控制场效应管V6的导通量,减少外围负载的变化带来的电压波动。驱动调整通过H1接收显示板电路电压的调整信号,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Bar-Kana等人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法(MRAC)用于柔性结构的自适应控制中,原方法要求系统的输入维数等于输出维数。对于柔性的大型空间结构(LSS),观测量的数目往往大于输入量的数目。本文采用组合LSS各观测点的信号,形成综合输出矢量Y_P,以满足自适应控制系统中,用较少的控制输入达到控制LSS结构中较多观测点的要求。为了克服跟踪误差,本文建议用最优返馈增益阵作为输出阵C_P,并采用LQR理论以求C_P。 本文将大型空间结构的实例简化成离散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说明系统有较好的跟踪特性,当LSS的柔度变化较大时,系统具有跟踪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精确模拟空间太阳辐照方向的变化,设计了一种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用于高精度太阳敏感器标定的模拟光源闭环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直接控制光电隔离输出卡,所输出的数字信号经过功率驱动电路和软启动电路后实现模拟光源的开启与关闭,采用软件方式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并通过高精度光电编码器实时获取当前的转动角度值,再经串口通信反馈给计算机,构成闭环控制系统。标定测量表明:系统的俯仰角和方位角转动误差均小于0.02°,均满足高精度太阳敏感器标定对模拟光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高精度目标跟踪,研制了一套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为双核心处理器的二维跟踪转台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算法采用位置环和速度环的双闭环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控制,通过串联校正改善了开环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提高了闭环系统的带宽,最终实现了二维转台高精度、低速平稳的控制。机构和控制器联合调试结果表明:对方位轴和俯仰轴分别做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的正弦引导时,方位轴最大跟踪误差为0.006°,误差均方根值为3.25″;俯仰轴最大跟踪误差为0.005°,误差均方根值为3.24″。测试结果证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二维转台的低速平稳运行,满足大型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陈昶荣  许鑫 《宇航学报》2022,43(4):465-475
针对主从式结构飞行器协同编队控制问题,以侧滑转弯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制导控制一体化(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IGC)方法设计编队控制器。首先在惯性坐标系中定义相对运动坐标系,建立相对运动模型,结合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得到全状态制导控制一体化模型;然后采用反演方法,结合滑模变结构与神经网络自适应理论设计了编队控制器,并证明了控制系统稳定性;最后在高速情况下进行了六自由度数值仿真,对比了IGC设计方法与分离设计方法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IGC控制器能够快速精确地对期望编队队形进行构建与保持,并且较分离设计方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移动通信卫星发展过程中采用的多波束形成技术的需求,节约体积和质量,具备集总供电功能的电源组件应运而生。其中的大功率电源是电源组件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为将星上的一次母线电压转换成低噪放等100余路负载所需要的各路稳定电压,使各路负载与一次母线实现隔离;响应开关机遥控指令提供开关机控制,提供电源开关机状态遥测数据;对整机提供过流保护、欠压保护、无负压关机等各种保护功能,使加电和断电时序满足负载的特殊时序要求;同时在一次母线端及输出电压端提供良好的滤波,以达到较好的电磁兼容特性。文章结合系统指标进行了需求分析,给出了一种适用于集总供电需求的低电压大电流大功率星载电源的设计方案;通过对主要设计指标和产品性能的描述,给出了部分仿真结果和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大功率电源性能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同步导航设备播发的多路秒脉冲,需对多路秒脉冲进行相对时延校准。文章将秒脉冲由方波转换为梯形波,输入至施密特触发器,通过控制施密特触发器的判决阈值电压,便可改变秒脉冲的相对时延。使用方波信号控制差分恒流源器件对电容进行充电,电容两端的压差为方波转换的梯形波。利用减法电路将压差提取出来并进行放大;利用加法电路为压差信号增加直流偏置,直流偏置等于施密特触发器的供电电压的1/2。将秒脉冲信号输入到该电路,可以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方波信号的相对时延,从而降低各秒脉冲接收设备的相对同步误差,提高测量精度。通过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两路信号30ns的相对时延校正,仿真结果显示误差优于50ps。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CREE公司的CGH40025氮化镓HEMT器件,利用谐波调谐的方法,设计了一种L波段F类30W高效率放大器。该放大器由偏置电路、输入匹配电路及输出匹配电路构成。偏置电路由四分之一波长线和射频电容构成,完成电源供电与射频厄流作用。在输入匹配网络中,利用共轭匹配,完成增益最大化设计,同时,利用RC网络构成稳定电路。在输出匹配网络中,利用微带开路和短路阻抗线,完成了基波阻抗匹配、二次谐波阻抗短路和三次谐波阻抗无穷大的设计。在1.5GHz处进行连续波测试,放大器输出功率为45.02dBm(31.7W),增益为15.7dB,功率附加效率(PAE)为71%,漏极效率(DE)为73%。 在频率1.25GHz~1.52GHz的带宽内,功率变化范围为44dBm~45dBm,附加效率变化范围为50%~72%。 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谐波阻抗的设计与调整,完成了对放大器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的控制,从而达到高效率放大器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领-从弹编队结构中从弹对领弹的固定时间协同跟踪控制问题,同时为了节省通信带宽和弹载计算资源,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给出了有向拓扑下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固定时间编队控制算法。用微分几何法将导弹运动模型精确线性化,为其设计固定时间编队控制协议,保证具有较大飞行速度的导弹编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敛到稳定的队形。在此基础上,引入事件触发机制,克服有向拓扑下Laplacian矩阵的不对称性和事件触发通信引入的误差项对系统稳定性带来的影响;为从弹设计了基于自身状态误差的事件触发函数,当状态误差满足所设定的阈值时,从弹在通信网络中更新并传递自身的采样信息,有效减少了弹载资源的占用率。利用代数图论、矩阵理论和Lyapunov稳定理论证明了编队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校验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适用于导弹编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