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本文拟对导弹测试系统实现标准化,完成了基于CAN总线节点的标准化测试系统设计过程及功能测试。文章详细讨论了标准化测试系统的设计过程,采用可复用设计思想,对测试系统各设备实现基于CAN总线节点的标准化设计。设计首先针对测试系统中的共有成分进行硬件与配置接口设计,之后重点突破非共有成分的标准化设计与配置接口设计。该标准化测试系统通过控制台确定配置界面和选项,上位机编译程序软件实现具体测试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CAN总线标准化测试系统工作稳定,功能完善,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6,(5):119-124
针对卫星维修性、测试性和保障性工作中存在的概念不清、内涵不明、工作内容不确定等问题,在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的通用定义和要求基础上,结合卫星产品特点,分析了卫星维修性、测试性和保障性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有关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了维修性设计、测试性设计和保障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表明:卫星维修性设计重点是在轨维修性,兼顾地面需求;卫星测试性和测试、测试覆盖性概念不同但又有关联,卫星测试性设计重点是故障诊断策略和机内测试(BIT)设计;卫星保障性旨在保证在轨连续稳定运行,保障性设计的重点是提高产品可用时间和连续工作时间,降低对保障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通用化设计对于卫星测控分系统研制试验手段的完善和整星测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发展过程和设计需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出了利用通用测试仪器集成卫星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思想,并结合实践五号S频段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论述了覆盖S频段和C频段的通用化测控地面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5,(5):113-118
为解决航天器批量测试、高密度发射、多地并行测试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航天器综合测试的远程测试方案,即通过建立前后方高可靠的通信链路,配合前端设备和远程测试支持设备,将主要测试队伍和测试设备置于后方,有效精简前方设备和人员。文章分析了影响航天器远程测试的设计约束,设计了远程测试系统架构与部署,给出了航天器远程测试的工作模式,并通过航天器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卫星控制仿真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自动化测试工作。重点分析了测试脚本生成方法,指出基于记录-回放的测试脚本生成技术的缺陷在于测试脚本与数据及实现细节的耦合。最后,应用基于数据驱动的脚本设计技术和模块化脚本设计思想实现了一个自动化测试脚本框架,解决了测试脚本与数据及实现细节的耦合问题,从而提高了脚本设计质量,降低了脚本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6.
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和可计量设计是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型号专用测试设备相关概念及特点的论述,分析了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和可计量设计的对策和措施,对提高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的有效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5,(5):126-130
提出了一种卫星载荷数据的地面远程测试实时处理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其实现原理及实际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重点介绍了远程测试服务平台内部结构设计、远程测试终端内部结构设计、内部数据通信协议设计、系统工作流程等及部件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文章所介绍的卫星有效载荷远程测试系统,能够支持卫星下传的超大数据量数据在远程终端监控下进行就近实时处理分析功能,从而使有限的专家力量集中在北京的测试大厅对远在发射场的卫星进行实时监视和测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在航天惯性器件领域中测试设备实现规范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惯性器件测试设备设计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惯性器件测试设备方面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建议,以促进惯性器件测试设备的规范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赵娜  张磊 《航天控制》2012,30(1):66-70,75
介绍了一种用于运载火箭测试的CPCI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该测试系统针对某运载火箭测试需求,从顶层设计出发,以龙芯2F处理器为基础平台,对测试系统组成构架、硬件平台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等各个层面进行了优化设计,该系统实现了高流量、高速度的多种信号连续采集处理和发送,测试系统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可扩展和便于维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上海航天》2014,31(4)
针对三余度电液伺服阀静态特性测试需要,设计研制了一种满足三余度电液伺服阀静态特性测试系统。测试系统以Labview平台为测控核心,给出了三余度电液伺服阀静态特性测试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阐述了计算机测试系统、三余度信号输出模块、信号测量模块等主要硬件模块的组成和功能。介绍了软件的程序架构、界面和操作流程等。分析了三余度测试、模块化的软硬件设计,以及手动和自动结合的测试等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测试系统满足三余度伺服阀的测试需求,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振动试验夹具共振频率设计要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使振动试验夹具的频率设计要求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文章对传统设计要求进行了总结,根据随机振动理论研究了传统设计要求与试验实际情况的差异。研究表明传统设计要满足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的要求,而该要求存在不足:一是建立试验系统动力学模型时未考虑试件的质量及刚度,二是未考虑夹具与振动台连接的边界条件,三是未考虑载荷激励方向与模态关系。针对这些不足,文章提出了夹具共振频率最大化设计要求。分别采用传统的一阶固有频率最大化设计要求和共振频率最大化设计要求对某导弹夹具进行了设计,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共振频率最大化设计要求所设计的夹具共振频率更高、质量更小。  相似文献   

12.
对典型运载火箭电液推力矢量控制(Thrust Vector Control,TVC)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对不同TVC系统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先进技术在TVC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预测。给出了电液TVC系统总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三条准则,提出使用结构设计选择树设计方法完成电液TVC系统的总体设计,使得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简便、直观。最后以一型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高可靠性电液TVC系统的总体设计为例,给出了基于结构选择树设计方法的电液TVC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机构尺寸综合是一个极其复杂而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空间模型理论将三自由度平面驱动冗余并联机器人机构无限多维的物理尺寸转换为三维而有限的设计空间中,进一步得到了设计空间的平面图,并给出了其应用例。设计空间的建立为研究该机器人性能与尺寸关系及其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圆轨道近程自主交会轨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性化CW方程研究了空间飞行器近程自主交会轨道设计问题。结合多冲量滑移算法和工程上对交会时间的要求,提出了快速、指数及慢速滑移轨道的概念,给出了三种轨道的设计方法和实现算法。本方法可以实现接近操作减速以及撤离操作加速的任务要求。通过仿真对接近和撤离等交会操作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方法可行,满足交会任务对时间及状态参数变化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卫星承力筒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JIFEX软件对大型通信卫星主承力结构--中心承力筒的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优化设计中考虑了固有频率和屈曲稳定性的约束条件,使用了多种类型的设计变量,对蜂窝夹芯材料采用了一种离散材料变量连续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多种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比较,为承力筒结构研制设计提出了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岳海  王宝 《航天控制》2006,24(4):57-61
介绍了航天软件测试中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描述了航天软件常采用的可靠性措施(如“三取二”冗余设计、时序冗余控制等),提出了采用等价类划分和因果图进行用例设计的方法,给出了其工程应用实例,并总结了软件测试需求分析、用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相似文献   

17.
赵民  刘百奇  粟华 《宇航学报》2018,39(6):593-604
针对当前飞行器设计领域对总体设计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对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Uncertainty-based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UMDO)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模式进行了综述和展望。首先综述UMDO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讨论开展UMDO研究和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不确定性源建模、不确定性灵敏度分析、多学科不确定性分析、鲁棒性多学科优化设计4个方面梳理UMDO技术的发展体系,分析UMDO工程应用的研究现状,围绕飞行器总体设计过程提出适应各阶段设计需求的现代飞行器UMDO应用模式;最后,针对飞行器总体精细化设计能力的提升需求,分析了目前UMDO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UMDO的未来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8.
运载火箭总体多学科协同优化平台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魁  华楠  弓川锦  罗军 《宇航学报》2009,30(6):2072-2076
为了将多学科设计优化应用于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中,提出了基于MDO思想的运载火箭 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平台方案。系统论述了平台定位、功能需求、顶层组成框架设计、人员 角色、总体优化设计活动流程等相关内容。平台实现了运载火箭的专业设计工具集成、信息 集成、总体设计流程定制,并支持分布式协同设计和优化设计。〖JP〗  相似文献   

19.
何永英 《火箭推进》2012,38(5):18-23
从供配电保护、故障隔离和安全裕度设计等角度针对现有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在安全性设计上采用的措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其在现有卫星上的具体实现以及地面或在轨试验验证情况进行说明。通过分析总结,给出了卫星单元肼推进系统安全性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InSAR)卫星是对地定量化遥感的重要手段。开展了微纳InSAR卫星系统总体技术研究,给出了使得干涉测量覆盖范围最大的双星编队构型设计方法,建立了低燃料消耗双星轨道参数设计准则,提出高功能密度比InSAR卫星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载荷平台一体化、卫星高集成模块化等总体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