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捷 《中国航天》1993,(9):22-26
1989年,前苏联在巴黎航展上展出了背上驮载着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安225大型运输机。随后,英国宇航公司同苏方就安225飞机在霍托尔项目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磋商,并提出了过渡型霍托尔方案。同最初的霍托尔方案一样,过渡型霍托尔也将能完全重复使用,运载能力也是7吨,只是不采用吸气式发动机而全部采用火箭发动机和不再用发射滑橇,改用安225驮载发射。在合作之初,英国宇航公司曾参观了暴风雪号轨道器的设计单位  相似文献   

2.
苏联在1989年宇航联年会上披露了50-50空天运输机项目和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缩比模型Bor 4和Bor 5试验性空间飞行器的内幕。这些至今鲜为人知的项目和试验性飞行器是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前身。 50-50项目 代号为50-50的空天运输机是米高扬设计局于1962年设计的。这种飞行器有两级,第一级是一架高超音速飞机,它能达到M5.5~6的速度。驮在其上面的航天飞机50与其分离后由常规的火箭级推入轨道。50-50空天运输机(见封二)的起飞重量为140吨,其中单座航天飞机重10.3吨,它不带任何有效  相似文献   

3.
苏联计划在航天飞机轨道器进场和着陆试验时采用的机型是航天飞机轨道器驮在一架“野牛”(米亚-4)轰炸机的背上。轰炸机有二个垂直安定面,可为轨道器伸长的尾部留出位置。轨道器的尾部呈尖锥形,可使气流平稳地流经载机  相似文献   

4.
英国宇航公司正和苏联航空工业部合作,试图用“安”-225运输机来发射“霍特尔,型空天飞机.原先设想的“霍特尔”是一种使用新颖的吸气式发动机的单级入轨空天飞机.而目前的方案称为“中间级霍特尔”,它用“安”-225作为第一级.“安”-225将把“霍特尔”送至9km高空,尔后“霍特尔”与“安”-225分离,并用4台液氢/液氧发动机爬升入轨.完成飞行任务后,“霍特尔”重返大气层,在普通飞机跑道上着陆.  相似文献   

5.
Shuttlc-C是一种由航天飞机衍变而来的高运载能力、低成本运载系统,它能将45.4~68吨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其主推进系统将采用两台或三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在许多方面与航天飞机的主推进系统有相似之处,并将保持航天飞机主推进系统的高可靠性。该系统的研制可利用已有的航天运输系统研制数据库,从而可大大降低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6.
国际运载系统的近期目标是将至少5000kg的有效载荷送往地球同步轨道(CEO).美国将用带有新的上面级的航天飞机和辅助性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CELV)如“大力神”34D 7/“半人马座”来实现这一目标.苏联的运载工具和欧空局(ESA)的“阿里安”5也将能实现这个目标.美国显然将恢复采用机/箭混合编队政策,而只用航天飞机完成载人飞行任务.ESA的“赫尔墨斯”和苏联航天飞机也主要用于载人飞行.苏美两国都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研究第三代空间运输系统,迅速及时地以低成本将重型载荷送入轨道.空天飞机和HOTOL(水平起降)、航天飞机型火箭(SDV)和大推力运载火箭(HLLV)等各种方案都在研究之中.这些第三代运载工具将满足民用和军用需求.民用包括扩大现有商业活动、地球观察、空间生产、空间站和载人飞行,以及其他尖端任务,如火星探险(载人和不载人)、月球基地和大型空间动力系统.军用可能包括先进的情报和侦察系统、宇宙飞船服务和维护任务、SDI支援系统,以及永久性空间驻人基地.实现这些目标将需要研制空天飞机.空天飞机还将发展成用以完成高速空天运载和灵活反应任务的飞行器.叙述中型运载火箭、先进的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的现有设想和早期计划.讨论SDV和地球至低轨道大推力系统,介绍“赫尔墨斯”和苏联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7.
1.苏联航天飞机的运载器可能是一种能产生360万磅推力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可把20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 2.航天飞机的轨道器可能装有三角翼。气动力设计和弹道设计来源于一项跟15  相似文献   

8.
智浩 《航天》2011,(4):44-47
与苏联走的航天道路不同,从1972年起,美国开始全力研制航天飞机这一可部分重复使用的新型载人航天器,认为它能取代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船。 2011年4月12日,不仅是世界第1艘载人飞船上天50周年纪念日,也是世界第1架航天飞机上天30周年纪念日。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1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成功地进行了处女航行,从而宣告这种运载能力巨大、乘坐舒适的新型天地往返运输器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天飞机2的改进措施美国目前正处在为航天业未来的发展做重大决策的关键阶段,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决策便是关于现役航天飞机发射系统的更新换代问题的。来自国外运载系统的竞争和现役航天飞机过高的使用成本迫使美国必须尽早就此做出抉择。美国航宇局的一位宇航技术专...  相似文献   

10.
波音将做EELV试验波音公司将用这座试车台开展渐进一次性运载器方面的试验美波音公司准备在今年对使用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的一个推进系统进行一次空投与水上回收试验,以验证在美国空军的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系列运载火箭上使用可回收组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宇局(NASA)正在发起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以确定其未来的航天运载需求,包括现役航天飞机何时退役和最终将用何种运载器来代替它。这项工作将对以下三大方案分头进行研究: 1.在2030年以前仍将现役航天飞机作为执行低地轨道飞行任务的主要手段。由于仍要使用很长时间,所以选用这一方案后需要大量投资开发和使用新技术,以实现航天飞机最初的设计目标——低成本、高飞行频率和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联合技术航天设备公司提出了一种无人载荷运载器(UPC)方案,它用航天飞机的三台主发动机、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推进。运载器和助推器都装在航天飞机外贮箱上,主发动机和电子设备装在运载器尾部。  相似文献   

13.
目前NASA正在设计一种小型带翼航天器,称作HL-20人员运载系统(PLS)。它与苏联在80年代进行过4次轨道飞行的缩比型航天飞机极其相似,而苏联的这种缩比型试验飞行器似乎又派生于美国在1966~1975年间试飞的一些升力体式飞行器,如诺斯鲁普公司的HL-10、M2-F2和M2-F3以及马丁公司的X-24A和X-24B等试验机。 1990年9月,NASA展出了HL-20的全尺寸工程模型。  相似文献   

14.
许勃 《中国航天》1991,(7):31-34,37
美国航宇局正在对其下一代载人空间运输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其中一种方案是研制小型的人员运载系统(PLS)。PLS将作为现有航天飞机的补充,用于执行空间站机组替换及其它飞行任务。PLS在设计上强调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及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由已有的升力体式飞行器派生而来的HL-20人员运载系统方案已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运载器在1986~1987年相继发射失败,现即将恢复发射。由于HM7B低温发动机轴承加热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所以多少会影响阿里安火箭的发射日期。美国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调试又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它的飞行日期也要推迟。苏联将在1988年进行能源号大型运载火箭的第2次发射,并要完成其航天飞机的调试工作。印度则也希望在1988年对它的新型运载火箭ASLV进行第2次试验。目前,只有中国和日本的运载器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预计中国和日本在1988年要进行多次发射。  相似文献   

16.
苏联目前正在有步骤地实施其长期载人航天计划,发展包括空间站、人员/货物运输系统及航天飞机轨道器在内的载人航天基础设施。 苏联打算建设的航天基础设施如下: 1.在1988年11月成功地发射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后,苏联准备建造3架航天飞机,以执行轨道维护、回收及观察/实验任务;  相似文献   

17.
苏联的航天运载器除了一种于1977年发射后停止使用外,其余6种可用不同上面级的基本型号目前仍在继续服役。这些运载火箭为苏联的科研、民用和军用航天发射提供了极为可观的发射能力。它们每年向低地轨道发射的有效载荷重量超过了450吨,相当于美国航天飞机20次飞行的总运输量。这些火箭的可  相似文献   

18.
美国目前还不能探测到苏联在深空中某些关键区域的活动。然而,苏联已有能力用其机动洲际弹道导弹进行航天发射,而且航天飞机即将运行,这将给美国空间探测带来更大的压力。 苏联的航天飞机即将运行,这对美国的空间观察哨来说是个不祥之兆,因为航天飞机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卫星从低空轨道发射到深空。 美国的陆军空间监测和跟踪系统很难探测到这种秘密发射的卫星或识别其有效载荷,这一点使美国大伤脑筋。 如果苏联航天飞机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7月21日5时,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亚特兰蒂斯号"的最后一次太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这同时也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毁誉参半的30年历史的终结,世界航天活动从此进入了"后航天飞机时代"。时至今日,航天飞机谢幕已3年多,世界航天活动依旧频繁,天地往返运载器项目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近3年世界航天界在天地往返运载器领域的活动分析,梳理后航天飞机时代世界航天界在天地往返运载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显著特征,找寻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3,(3):39-42
2003年2月1日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是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而美国航天飞机尽管尚未达到完全重复使用,却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自美国航天飞机20世纪80年代初投入使用后,迄今除美国外只有前苏联于1988年进行了一次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无人飞行试验。然而,有关可复用运载器的各种设想和研制计划却在各空间大国此起彼伏。可以说,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航天运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