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多源、多类、异构数据难以同时共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两层元数据结合本体的信息共享技术.首先,分析了两层元数据的结构,介绍了如何通过两层元数据统一描述多类异构数据.其次,针对元数据缺乏语义信息不能描述数据类别之间的隐含关系的问题,在元数据之上建立本体层,对元数据进行语义描述和本体推理.最后,在数据检索方面,利用Lucene全文检索引擎与SPARQL(Simple Protocol and RDF Query Language)本体查询语言相结合,在关键词查询过程增加了SPARQL检索操作,提高了查全率,并优化了检索时间.实验选取了2014-2015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证明了本文方法在异构数据共享上的有效性和元数据查询性能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的共享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促进鸿鹄专项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资源的有效应用,为国家科学数据资源增加新的数据成员,开展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共享相关技术研究.依据相关元数据国家标准与规范,借鉴参考多个领域科学数据元数据的构建方法,通过分析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的数据特征,研究设计了符合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共享需求的核心元数据模型,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的数据特征和用户访问数据时所关心信息,并基于该模型实现了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资源目录服务,设计了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临近空间科学探测数据的归档管理和共享分发,为使用鸿鹄专项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和有效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日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正式签署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合同。这是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首次参与国际竞标并成功中标。此次中标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收集遥感卫星数据的元数据,对这些元数据整合后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并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遥感卫星数据查询和检索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本体的资源管理平台框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大量领域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内容分析这一问题,设计、开发了通过构建领域本体来充分发掘信息资源之间内在关系,实现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的原型系统.首先构造了服装知识本体CO(Costume Ontology)用来表示服装领域知识.利用CO对被管信息资源进行语义描述,在描述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基于语义的信息检索.讨论了服装知识本体的建模过程,本体的形式化表示以及存储方式.实验系统采用J2EE架构,开发了存储组件、语义查询接口组件、语义分析组件和语义推理组件.通过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实现被管信息资源到知识本体层的映射.通过语义分析和语义推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实现相关信息资源检索与语义融合.  相似文献   

5.
6.
以功能需求为驱的资源聚合方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环境中资源聚合的特点,提出以功能需求为驱动的资源聚合机制,在这一机制中,资源不再是静态的组件对象,应用流程与任务模型实现了分离,任务所需的功能成为关注重点与组织对象.聚合机制由3层构成:通过底层服务信息集合汇聚满足需求的资源服务;通过中间层的功能需求描述定义资源服务所具备的各种功能与属性;通过上层上下文环境满足任务执行过程中资源服务之间的约束.在模型内部,通过逻辑数据,维护异构服务接口之间的数据依赖关系.利用该机制实现以功能需求为驱动的应用构造.基于该机制的工作流系统NGGWf(National Geology Grid Workflow)已应用于国家地质调查应用网格中的地质勘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用户查询日志提出了新的查询聚类算法.用户查询日志数据量大,比通常用于查询聚类的查询展现日志和查询点击日志更加稠密,不易产生聚类小的问题,但噪声多,不容易处理.为发现相似查询并减少噪声影响,同一用户同一时段的多次查询(共现查询)之间认为具有较高相似概率.在这一假设基础上,利用查询共现关系建立查询的邻居查询向量空间.将查询用邻居查询向量表示,邻居查询向量的相似度作为聚类中的查询相似度.应用改进的基于密度聚类算法完成聚类.实验证明,95 262个查询组成数据集上,聚类算法实现查准率79.77%、查全率48.21%,平均聚类大小达到51.  相似文献   

8.
针对J2EE信息系统开发阶段从性能优化的角度实现了数据访问层的设计和一个简易的性能监测工具.首先在数据访问层设计阶段,兼顾考虑开发效率和性能问题提供专门的数据访问操作方法;利用面向方面编程(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技术对系统数据库访问操作及性能指标进行监视,帮助开发者在系统调试运行阶段根据SQL语句执行情况发现数据访问过程中影响性能的因素;开发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数据访问的源代码,然后对造成系统性能瓶颈的SQL语句进行性能调优,并替换数据访问层中低效的SQL语句,最终达到优化系统数据访问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敏捷制造数据源及其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制造数据敏捷性的需求,提出一种敏捷制造数据源的数据管理方法.分析了敏捷制造数据的应用需求,将敏捷数据源定义为一种面向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变化应用需求的数据定义和管理架构,该架构包括核心对象与本体层、元数据元模型层、服务组件层以及实施层等4个层次,对该架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敏捷制造数据源的3个实现技术,分别是抽象元建模技术、基于规则的数据视图快速生成技术以及基于服务技术的组件重用与快速重构技术.所提出的敏捷制造数据源为支持产品生命周期内制造数据的敏捷管理、应用以及提升应用信息系统敏捷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深度web资源搜索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度web资源是指通过web搜索等形式能够访问的网络数据库资源,由于它与静态网页存在着一些差异,传统的搜索引擎技术不能够很好的实现深度web资源搜索.研究了深度web资源搜索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深度web资源的自动发现和基于本体的深度web数据抽取.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技术的可用性与高效性.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新的针对深度web资源的搜索引擎系统,能够获取深度web资源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抽取出结构化数据,从而为用户或者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已经应用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应用系统"中,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MPEG-7协议的视频检索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一般为复杂系统,其作为典型安全苛刻系统,在综合测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测试数据。在查询这些测试数据时,现有的B/S数据查询技术,每次查询时采用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数据的方式,极大地消耗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导致系统的整体性能下降,用户体验不佳。通过对安全苛刻系统综合测试数据特点和用户查询特征的分析,基于经典Web缓存替换算法GDSF,提出一种适用于B/S数据查询系统的Web缓存替换算法GDSF-STW。该算法是在GDSF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数据流挖掘中的时间衰减模型,并采用滑动时间窗口的思想,提高缓存命中率,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改善用户体验。通过GDSF-STW与LRU、LFU、LFU-DA、GDSF等经典算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GDSF-STW算法具有更好的缓存命中率。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主要依靠对主题赋予相应的角色来实现对资源的保护,在权限控制时没有考虑执行的上下文环境,也没有考虑在系统中的用户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为了适应应用环境的动态要求,并且方便用户的管理,提出了基于上下文感知和用户组的访问控制(RGBACC,Role and Group Based Access Control with Context)模型,RGBACC将上下文感知和用户组管理加入到RBAC模型中,从应用环境中获取与安全相关的上下文信息来动态地改变用户的权限,并且可以对具有统一职能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还保留了传统RBAC模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MultiWaveLink is an interactive, computerized data base that was developed to facilitate a multiwavelength approach to studying astrophysical sources. It can be used to access information about multiwavelength resources (observers, telescopes, data bases and analysis facilities) or to organize observing campaigns that require either many telescope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spectral regimes or a network of similar telescopes circumspanning the Earth.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一种采用通用以太网物理层元件和FPGA器件构成的现场总线FED(Fieldbus based on Ethernet Devices),在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上开发出实用的现场总线通信装置.FED不需要复杂的驱动程序就可以实现链路层通信,在链路层基础上可以根据控制需要设计应用层通信协议.FED采用基于带飞读写功能的集总帧结构,使用主从式通讯.FED系统由1个主站和最多255个从站组成,实现了100 Mbit/s的高速实时通信.建立了实验系统,验证了FED总线可以满足数控机床等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