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 NASDA自 1969年创业就开始研制运载火箭,以支持日本应用卫星和一些实用的航天技术研制计划。N-1、N-2 是日本的第一批火箭,它们是以转让给日本的美国德尔它火箭技术为基础的,GTO 有效载荷分别为260kg和680~715kg。1975~1978年,日本共发射了15枚N系列火箭。  相似文献   

2.
廉茂林 《推进技术》1989,10(2):62-64
日本计划于1989年初用M-3SⅡ-4运载火箭发射绕极轨道飞行的极光研究飞行器EXOS-D;于1989—90年之间使用M-3SⅡ-5发射飞往月球的空间工程实验飞行器MUSES-A.为了这两次发射,日本正在研制两种新型固体顶级发动机,它们分别命名为KM-D和KM-M.这两种发动机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标志着日本固体火箭技术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日本N系列、H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现状。碳/环氧复合材料在有效载荷对接件和发动机连接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空中发射可以明显提高火箭有效载荷,减少火箭发射场地的数量和高额的维护经费,缩短发射周期。本文研究了空中发射初始状态对运载火箭有效载荷的影响,通过飞行轨道的模型简化,首先建立了火箭飞行的数学模型,然后定量地分析了发射高度和发射速度对火箭入轨后有效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若提高发射高度和发射速度,可以明显增加有效载荷,且基本发射高度、发射速度分别与有效载荷表现为线性关系。相对地面发射来说,如果初始高度达到30千米,有效载荷提升到1.63倍;如果初始高度达到30千米,初始速度达到1000米每秒(约3马赫),有效载荷将是传统地面发射的5.43倍。单纯从初始高度和速度的因素看,初始发射速度对有效载荷提升的影响更显著,故在考虑经济性情况下设计发射平台时应更加注重发射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航空动态     
我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3号无人飞船2002年3月25日22:1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2F”运载火箭将“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到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各分系统和有效载荷都运转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空间飞行试验和科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有效载荷基频降低对火箭发射时箭体的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将不同的有效载荷基频引入到运载火箭纵向有限元模型中,通过改变有效载荷基频,计算箭体在发射阶段受到冲击载荷时的瞬态动力学响应,并找出有效载荷以及星箭界面处随发动机推力变化的加速度、单元力等响应时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效载荷基频降低对发射时箭体的动响应有一定影响,有效载荷位置的加速度响应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有一定程度地增加,其对星箭界面处载荷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7.
提供商业服务的一些公司在今后10年内的工作仍非常繁忙,这是因为卫星发射次数增加到每年约40次,比前10年增长125%。尽管有发射服务方面的这些增长,但是发射的实际速率不会像需送到空间中的有效载荷的数目增加得那样迅速或那样显著。例如,在1999年至2008年要发射的有效载荷每年平均将超过105个,这表示与过去10年比,其增长率约为175%。有效载荷与发射次数不一致的原因相当明显,市场发展趋势是一次成组地发射卫星,而不只是发射单颗卫星。这样做从经济观点看是有利的,在一枚运载火箭上携带的有效载荷个数愈多,则每个有效载荷的发射…  相似文献   

8.
日本J-1火箭的价格是国外同类火箭的2~4倍,因而毫无商业竞争力.J-1火箭是三级全固体推进剂火箭,可将约10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它的第一级采用了NASDA的大型火箭H-2的固体助推器,第二、三级采用了ISAS的M-3S-2火箭技术,在设计当初预想的价格较低.然而,1996年2月首次发射时的价格为3600万美元,预计到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由于军事空间系统在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以卫星为基础的“全球监视’能力对于美国保持其全球军事优势逆来逾重要,因而美国政府及军方迫切需要发展强大的空间发射能力。同时由于美国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大都是从美国50年代研制的洲际弹道导弹演变而来,性能与可靠性不仅不能满足对世纪政府发射有效载荷的需要,而且价格过高,使美国的运载火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因此90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在国会的支持下提出全面增强美国空间发射能力的计划,并指定由国防部负责建立…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6日,欧洲航天局的新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5,成功地通过了最后一次测试。但是它的发射一再推迟,最后在6月4日发射时失败,火箭升空后偏离了预定轨道,由地面控制中心引爆。“阿丽亚娜”-5火箭是法国宇航公司等1985年开始为欧洲航天局研制的,当时主要是为了发射欧洲载人航天飞机“赫尔墨斯”,因而对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