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LDV(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具有激光无接触测量、测量精度高、免校准等特点,现在已经取代了大部分的HWFA(热线热膜风速仪),成为单点测速仪器的首选。德国ILA公司从1995年开始研发和生产LDV系统,作为欧盟LDV速度校准和流量校准设备的供应商,他们与德国PTB(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2.
 <正> 湍流边界层分离研究是当前流体力学中难度极大的课题。有关的试验比较罕见,其重要原因是接触式测速技术对流场有干扰且无方向敏感性,因而难以获得可信数据。激光多普勒测速(LDV)作为非接触测速技术,可以有效地测量间歇反流特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应用LDV研究湍流分离流。迄今为止,应用LDV对分离流的研究一般侧重于分离过程。对整个湍流分离-再附过程进行完整的测量尚不多见。本试验采用二维LDV系统详细地测量了二维非对称曲壁扩压器内的湍流分离-再附流动。  相似文献   

3.
在欧洲阿里安运载火箭试射以前,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对设置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和巴西纳塔尔站的雷达组织了一次校准会战。本文首先介绍校准用的设备并说明选择这些设备的理由。我们用了以下设备: (1)美国GEOS-3卫星上的三个有关设备;C波段雷达应答机、激光反射器、供多普勒测量用的162-324兆赫发射机; (2)设在库鲁、纳塔尔和图卢兹的多普勒接收机; (3)美国的激光测量结果; (4)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的计算设施(图卢兹和库鲁的计算中心)。其次介绍一下在初校、设备同步和操作协调等阶段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接着介绍所做的处理工作: ——用多普勒测量值求得质量好的当地轨道根数集; ——将此轨道同激光测量值进行比较; ——鉴定各种雷达误差模型(垂直度、正交度、对准度、偏倚……); ——在同一处理过程中分离出雷达模型和轨道根数; ——进行自校准文章的最后部分介绍了处理的结果和这次校准会战的经验教训。所达到的鉴定精度为:对误差模型的参数来说为10-20微弧度,距离为几米,角度约几微弧度(此为最后处理所得的精度)。主要的经验教训有: ——做好校准会战的准备工作——做好设备的同步——选择一种好的雷达参数和轨道根数的处理方法(求解法) ——建议用精度较低但便于实现的简便的自校准方法。  相似文献   

4.
激光测速技术(LDV)诞生50周年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50年来激光测速技术(LDV)的发展过程,取得的主要成就,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出的重大贡献。LDV为流体力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测试手段,开辟了对复杂流动精确、定量、动态测量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激光流速测量(LDV,PIV)技术中如何应用DSP技术,使流速测量系统和技术在风洞实验得到长足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试验流力学的测量手段,从早期的热线膜风速仪(HWFA),发展到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IV),一直在寻找能够一次得到一个体内整个流场内的速度场分布测量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某重型燃气轮机燃料喷嘴的工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测定了该燃机喷嘴组在1.0MPa压力下工作时每个喷嘴的流量特性,通过数码照相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测定各喷嘴的喷雾锥角,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雾化粒度SMD.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数据和结论,为燃机喷嘴的研制和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使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和激光多普勒粒子测速仪系统(PDPA/LDV)等设备测量了某型航空发动机喷嘴的雾化特性,主要包括:喷嘴流量特性,雾化粒度(SMD)和喷雾锥角。应用Fluent软件,对装用该喷嘴的燃烧室火焰筒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和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对该发动机的燃油喷嘴和火焰筒头部温度场、速度场有深入了解,对其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稳态数字散斑测量技术在全场振动测试中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稳态数字散斑测量仪的校准方法;基于稳态正弦信号激励的压电振动台及高准确度的激光测振仪,搭建了稳态数字散斑测量仪的校准系统,并通过重复性实验验证了校准系统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最后对自研的数字散斑干涉测量仪进行了校准,进一步证明了此校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多旋流器阵列贫油直喷燃烧室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于同旋向多旋流器阵列贫油直喷(LDI)燃烧室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9个旋流器产生的回流区迅速变形衰减,在远离旋流器阵列的下游,形成了一个大的总体旋流.流场中存在的多个回流区及强湍流表明该燃烧室有潜力实现良好的燃烧性能.通过将RSM的模拟结果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值进行比较发现,RSM准确描述了绝大部分流动特性,较好地求解了回流区和高速度梯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激光干涉方法对纳米力学测试系统位移传感器进行校准的方法,并建立了校准装置;采用平衡式光学系统设计,干涉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零位移测量实验对装置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用校准装置对TriboIndenter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的位移传感器进行了校准实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压头位移的准确度可以达到纳米量级。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online     
<正>法如科技亚太区市场总监柯明杰先生做用户信赖的三维测量技术供应商FARO(法如科技)的技术允许在生产和质量控制流程中对工件和复合结构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测量、成像和比较。目前的主打系统包括最畅销FaroArm测量臂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FARO?Edge ScanArm ES测量臂以及激光跟踪仪家族的新成员FARO Laser Tracker Vantage激光跟踪仪,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金属加工、以及模具机床行业,常用于定位、校准、工件检测、首件检测、工具认证、数模比对分析和逆向工程等。ScanArm ES作为一款融合了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便携式测量系统,采用了增强扫描技术(EST),对具有挑  相似文献   

13.
激光测振仪应用日益广泛,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因此对激光测振仪校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的校准技术进行了分类介绍,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光频调制校准激光测振仪的新方法,分析了其理论上的可行性,为激光测振仪校准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激光跟踪仪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了可扩展激光跟踪仪功能的设备——智能扫描仪I-Scan,而对于它的校准问题,尚无相关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可以依据。通过智能扫描仪I-Scan对标准平面块规和标准球规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与高精度测量机测量结果进行比对,满足智能扫描仪扫描精度和定位精度的要求;对智能扫描仪I-Scan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解决了智能扫描仪的校准及评定。研究结果对智能扫描仪的校准及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非设计工况下离心叶轮内湍流场的LDV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后弯闭式离心叶轮内部气流在非设计工况下的流动进行了实验测量。对比描述了大于和小于设计流量时叶轮流道回转流面上主流速度的分布特点,径向流面上的速度矢量图更清晰地说明了不同进口条件导致流道内气流流动产生分离的位置、强度以及发展的差异。二次流矢量图表明流量的改变影响了离心力和哥氏力在流动中的作用,导致在垂直于主流方向引起截然不同的二次涡旋流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激光校靶系统校准工作中存在的大尺寸空间、小角度难以校准难题,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几何参量校准方法。辅助夹具的设计,实现了校准器与被校激光发射器之间任意水平角与俯仰角的调节。将全站仪、水准仪及辅助测量设备通过被校参数空间几何函数关系构建校准系统。通过与被校仪器一维方向试验比对,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且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对相同仪器的两年内校准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该校准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SLDV技术的薄壁机匣三维全场模态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基于扫描式激光多普勒测振(SLDV)技术的薄壁机匣模态测试方法,实现了薄壁机匣的三维全场振动测试。基于LDV(laser Doppler vibrometry)测试原理,建立了机匣结构分片三维激光测量方法和拼接技术,实现了三维激光测试数据的处理,准确识别出了机匣的各阶模态参数,并与传统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测试结果的模态振型NCO(normalized cross orthogonality)值均在0.9左右,频差较小,验证了薄壁机匣扫描式激光多普勒三维全场测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弹射加速度激光多普勒校准装置改造的内容,分析了改造后的新校准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9.
王利  王同庆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9):2041-2049
基于一种消费电子类的麦克风设计改装了一种经济型测量传声器,并设计了校准实验装置对其进行校准.对校准实验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利用该装置对自制传声器的幅值、相位进行了校准,将校准后的传声器安装在实验室的流管实验装置上进行测量,并和B&K(Bruel&Kjaer)公司的4938型传声器同样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显示自制传声器经过校准以后可以作为测量传声器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靠性指标的测试系统校准周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测试系统校准周期的直接反应法(SRM)和威布尔(Weibull)可靠性模型法的分析、改进,以及对校准过程中误判率的分析测算,解决了测试系统检定决策的风险问题.首先介绍了测试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相关计量技术规范,然后通过对常用的校准周期确定方法的介绍与分析,进一步给出了测量可靠性观测值的可靠性概率函数描述方法,并利用主元分析法来综合评价不同测量参数的影响,修正了最佳校准周期的计算.通过对自动测试系统DMM(数字万用表)测量通道的检定,表明这些优化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