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拉拔态CP(Commercially Pure)钛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组织演变,确定了再结晶温度。结果表明:在保温20min的条件下,当加热温度为550~600℃时内部组织发生回复;加热温度为600℃时开始出现再结晶组织;达到650℃时发生完全再结晶,晶粒呈等轴状,大小为2~5μm,抗拉强度为525MPa。研究了保温时间对内部组织的影响,当不进行保温时,在650℃温度下不能使材料发生完全再结晶;当保温时间为20min时,材料发生完全再结晶且组织状态良好;在650℃下保温时间达到1h,材料组织粗大。冷却方式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较小,对晶粒度有一定影响,当加热温度为600~650℃时,水冷方式晶粒细小,当加热温度小于600℃或大于700℃,冷却方式对晶粒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杨文革  李铮 《航空学报》1997,18(6):739-742
对机载宽温度环境下光纤网络中雪崩光电二极管(APD)以及APD光接收机的温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机载宽温度范围下将APD光接收机与PIN光接收机性能进行了比较,论证了机载宽温度环境下采用APD光接收机的可能性,以此缓解航空机载光纤网络光功率预算困难。  相似文献   

3.
利用DEFORM软件详细模拟了钛合金坯料在不同加热方式下的升温过程,并通过热处理工艺实验研究了β区保温时间对TC18钛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分段加热方式可大大缩短钛合金坯料在β区的保温时间,规格越大时间缩短得越明显;两相区预热温度对β区保温时间也有显著影响,预热温度从800℃提高到840℃,β区保温时间可缩短1/3~1/2。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β区保温时间超过60m in时会引起TC18钛合金断面收缩率和伸长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普通塔式反射炉的热效率很低(一般小于20%),为了提高热效率,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炉型,尤其是铝合金车轮产量很大的企业,大部分对熔化炉进行了改造,使用新型、高效、节能的塔式连续熔铝、保温炉。在铝车轮行业内有进口的、组装的、国内研制生产的,各企业要按照自己的批量大小及经济力量进行综合考虑。选用连续式高效节能的熔铝、保温炉后,多家企业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连续式熔铝、保温炉采用高温、高速热流直接冲击被加热的金属,使之冲破材料表面上妨碍热交换的空气膜,完成高速对流方式加热,从而明显提高了热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热处理加热设备、加快温度、保温时间等问题,对相关GJB、HB及美国AN规范、英国RR规范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航空锻件热处理工艺中确定加热设备、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的方法,以便更准确解标准、技术协议及相关技术条件要求,为航空锻件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和过程控制提供了一些帮助,提高航空锻件热处理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化学镀 Ni- P的硬度和耐磨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低温长时加热可以获得高硬度 ,继续保温后其值不变。高温加热硬度达最大硬度以后保温硬度降低。不同温度处理其最大值相同 ,但耐磨性不同 ,高温处理优于低温处理。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镀层表面富磷  相似文献   

7.
冲压发动机用梯度隔热层隔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冲压发动机被动热防护结构在长时间、狭小空间、大温度梯度下的隔热问题,提出了多层组合梯度隔热方案。通过不同构型的梯度隔热层的氧乙炔实验研究,优化了梯度隔热层的构型,并对优化后的梯度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进行了冲压发动机试验验证。研究表明:2100K的高温下柔性梯度隔热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够解决狭小空间、大温度梯度条件下,冲压发动机长时间工作的隔热问题;梯度隔热材料的层数影响隔热层的隔热性能,较多的层数可提高柔性梯度材料的整体隔热性能;梯度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可采用氧乙炔隔热实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燃油总管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优化发动机燃油管路设计并预防燃油结焦,对发动机典型工况下燃油总管和分管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给出了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对由于热气流的加热作用引起的燃油温升效应进行了传热计算。对总管及分管进行了热防护设计,并比较了不同热防护措施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在计算工况下,油管出口质量流量满足设计要求;内外混合隔热方式可有效降低燃油温升,减小燃油过热引起结焦的可能性。提出了改善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的措施,例如增加空气隔热层,为恶劣热负荷条件下燃油管路热防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热除冰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的电热除冰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采用多层材料结构的电热除冰垫技术方案.该电热除冰垫各层均由具有不同热功能的材料构成,其中部分材料为根据性能需要自行制备得到的.采用有限容积法(FVM)对除冰垫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了隔热层厚度,验证了加热回路的均匀性.根据所确定的方案制备了电热除冰垫,并利用自行搭建的除冰验证装置对该电热除冰垫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加热热流密度、来流风速、来流与除冰表面间夹角对除冰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该电热除冰垫具有良好的除冰性能,除冰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0.
光纤器件回波损耗测量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各种光纤器件(光无源器件、有源器件、光纤集成器件等)回波损耗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提出了一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和试验方案。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试验验证,最终建立了一套光纤器件回波损耗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光波导器件加工的可靠性,降低废品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基于共聚焦显微图像分析的光波导加工表面粗糙度估计方法.首先采用共聚焦相机对光波导感兴趣区域进行拍摄,提取非缺陷图像区域;其次,采用粗糙度测量设备测量器件的表面粗糙度,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提取图像区域的纹理特征,并建立二者结果间对应关系;最后,一旦建立上述关系后,便可采用相机拍摄的图像去估计待测光波导器件表面的粗糙度指标.与传统采用精密光学仪器测量光波导表面粗糙度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不需要在线使用光学测量仪器或昂贵的后处理商业软件,具有低成本、使用方便的特点.实际应用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光回波损耗测量方法.使用该方法测量光纤器件的回波损耗不但具有小的测量不确定度,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光回波损耗参数的量值溯源问题.  相似文献   

13.
SiC_P/A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复合铸造法制备的SiC_μ/Al复合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不同时间以改变其界面反应程度,通过确定复合材料中的分含量及其与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界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导出动力学方程,由此求出反应动力学的参数。  相似文献   

14.
对飞轮使用的霍尔器件与转速测量精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加霍尔器件提高飞轮转速测量精度的方法,并根据该方法确定了多霍尔器件安装布局的设计原则和公式。  相似文献   

15.
钛合金蒙皮与飞机理论外形有关,要求有较高的成形精度和形状稳定性,为此我们采用了自阻加热拉型成形法。即利用钛合金有较高的电阻率,将钛板通电,使其产生高热,钛板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拉型并保温,使材料进行充分的蠕变,从而得到稳定形状、贴模良好的零件。为了适合自阻加热拉型法,对PO-1M蒙皮拉型机配置了拉型装置等热成形设备,并作了一系列工艺试验,确定了工艺程序及参数。  相似文献   

16.
材料长时间加热试验及隔热性能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超声速再人飞行器长时间的气动加热,在电弧加热风洞上进行了热防护系统材料性能的长时间加热模拟试验.实现了电弧加热器加热运行时间长达1000s.本研究对三种多相隔热材料进行了隔热性能探索性试验研究,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材料的隔热性能与材料的使用环境及内部结构密切相关;相应地增加材料的密度和固体材料的比率有利于降低隔热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并延长材料达到热平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冶金法制备多晶硅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退火温控方案进行数学建模,探求优化的退火理论温度控制函数与曲线。数学模型表明,对硅铸锭直接进行保温,依靠自然热平衡退火,会使内部应力大于产生位错的临界应力;采用加热元件对硅铸锭适当加热保温可减缓降温速率。通过比较,选择较低的退火温度1 236℃和较短的退火时间8.52 ks作为试验退火温控方案。试验验证表明,该退火方案得到的多晶硅铸锭目视裂纹较少,少数载流子寿命与电阻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电极式盐浴炉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热工件快,氧化脱碳少,便于进行局部加热等优点,因而,至今仍在热处理生产中广泛采用,据统计约占热处理设备的百分之二十五。但盐浴炉启动时无功电耗大,即每次启动需外来热源熔化极间固态盐才能导通,以及为了避免启动耗时过长,短时停炉采用低压供电保温;升温慢,时间长,工作条件差。近年来,盐浴炉改造在不断进展,一九七九年起不少工厂将插入式电极改为埋入式,扩大了炉膛使用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舱环境温度过高,导致油箱壁板受热严重,从而危及软油箱使用安全。本文从油箱壁板温度计算入手,并通过试飞和地面开车测温摸清了环境温度,设计了双层隔热层隔热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隔热效果明显,满足了使用要求,从而解决了油箱壁板隔热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苏联专利部门1989年6月23日公布了1488323号专利说明书,批准一项高碳钢零件的热处理新工艺取得专利权。 85高碳钢零件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400~550℃的熔盐中进行等温处理,零件冷却后,再加热到A_(c1) (5~25℃),保温,进行淬火,然后回火。经这种工艺处理的8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