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俊峰 《民航科技》2004,(5):79-80,92
西安是我国的西部重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地区枢纽机场,是西安的窗口和形象。机场原有的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只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50万人次,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党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逐步实施,机场旅客吞吐量以每年10%-15%比率增长,预测到2010年旅客机场年吞吐量将达到750万人次,机场急需扩建航站楼和配套设施,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西安  相似文献   

2.
高磊 《江苏航空》2003,(4):34-36
新建机场,需要对旅客吞吐量进行预测,以确定机场的建设规模,避免投资失误;正在运营的机场,需要通过对旅客吞吐量的预测,合理、科学地制订年度计划和中短期发展规划;航空公司关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发展趋势,以便制订有效的航线航班计划。本文通过分析1980年至2001年南京机场旅客吞吐量数据和江苏省有关经济指标数据的相关特性,建立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模型,通过检验,可以用于预测南京机场未来1~5年的年度及月度旅客吞吐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机场综合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我国机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十五”期间我国民航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至2005年末,我国民航机场数量达到145个,2005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2.8亿人次,货邮吞吐量633万吨;自2000年以来五年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16%和15%,已发展成为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民航大国。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即使在井喷式增长的2004年,盈利和收支平衡的机场也只有43个,占机场总数的32%,其余机场则全部亏损;而在2001年,民航机场的亏损面更高达89%。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航空运输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区域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区域单一枢纽格局被打破,区域性枢纽和次枢纽逐渐形成,进而产生区域多机场系统。对影响旅客在区域多机场系统中选择机场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区域多机场系统为例,根据旅客选择机场的偏好,确定了三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机场的航班状况、航空运输票价水平和机场服务质量,运用多项式logit(MNL)模型对区域多机场系统中各机场分担率,以及相应旅客吞吐量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为未来机场预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方法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的主要方法机场吞吐量的预测目前最主要的是根据机场项目新、改扩建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目前,对于新建机场而言,由于缺乏大量的航空需求历史数据,大部分机场在进行旅客吞吐量的预测时普遍采用三种方法:1.先确定一个基年的潜在旅客吞吐量,再  相似文献   

6.
郭耀平  郝瑞 《大飞机》2021,(8):30-33
支线航空作为现代航空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航空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39个,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有187个,占比78.2%,支线机场占绝大多数.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但从发展方式和运输质量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7.
此木  白冬明 《大飞机》2023,(9):58-62
<正>民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内高高原机场的运营投入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高高原机场数量由2010年底的10个发展到2022年底的23个;如不考虑疫情的影响,截至2019年底,高高原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同比2010年的年均增速为8.9%,低于国内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民航高高原运输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于高高原机场的地理分布、航空公司的运力投放、市场需求、政策扶持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不能单凭一方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环渤海地区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变化趋势作了量化分析,采用回归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法对该地区主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进行了总量预测,采用MNL模型确定旅客在进行机场选择决策时各项影响因素的权重,评估各机场影响旅客选择决策时各项因素的整体差异,计算各主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分担率及旅客吞吐量预测值。  相似文献   

9.
机场旅客吞吐量是机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指标,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预测。灰色模型由于需要的原始数据较少,精度较高等优点,能满足预测的要求。探索灰色模型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机场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本文讨论了灰色模型GM(1,1)及其改进模型在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提出了适合普通周及特殊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提高了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李强 《国际航空》2011,(3):57-59
2010年,全国投入运行的175个运输机场共保障进出港航班239.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2.67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0%和15.8%.上海"两场"和广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首次超过7000和4000万人次,较好地完成了世博和亚运的航空运输保障任务;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完成...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我国航空运输业一直处于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1990~1993年分别以年平均34.7%、34.3%和29.4%的速度增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通航的119个机场中最繁忙的机场。1993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28.85万人,货  相似文献   

12.
赵民合 《机场建设》2009,(4):3-6,14
2008年我国民航有10个机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预计“十一五”末将达到17个。随着我国航空运输和机场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机场面临扩建,包括一批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3000万~4000万人次甚至更高的大型机场。如何准确理解和运用航站楼的面积计算指标,合理控制大型机场航站楼的建设规模,已成为我国民航机场建设中,带有普遍性的亟需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甘肃省航空运输生产的发展,1994年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为38.34万人次,1995年已突破50万人次。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对甘肃省航空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有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方法不足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的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建立了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模型。通过实际数据的检验及与BP神经网络等方法的预测结果比较,证明应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对机场旅客吞吐量进行预测具备可行性,同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用机场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用机场建设概况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民用航空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民用机场建设也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1990年,我国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为3042万人,1997车就达到1.11亿人次。预测2000年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亿人次。1990年,找国民航机场飞机运行仅为36万架次,1997年达到140万架次。预测200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和飞机运行总架次将有较大幅度增长。面对这样的发展速度,客观上要求民用机场的建设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水平。近20年来,我国新建、改扩建了一大批机场,使机场布局更趋合理,机场容量显著扩大,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航机场建设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从民航运输大国向民航运输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明确机场布局建设的重点,抓住热点领域的发展机遇,对于实现我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对我国民航机场布局建设现状的基本评价1.民航事业发展态势(1)航空运输业务量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实现机场旅客吞吐量2.84亿人次、货邮吞吐量633万吨、飞机起降量306万架次,这三项指标在“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3%、15.4%和11.7%。2005年我国民航实现旅客周转量2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7…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航空公司也全面开展了以飞行签派为核心的运行控制,飞行签派在航空公司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今旅客和贸易量日愈剧增,航空器性能也越来越能适应高原地区特殊条件的运行.另一方面,由于旅客要求和航空公司的发展需要在高原地形条件下执行飞行任务.由于高原机场和高原航线具有十分恶劣的飞行条件,对于高原航线的运营,对飞行签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探讨了高原机场和航线的特点,然后分析了高原机场对飞机性能的特殊需求,以及在高原条件下对签派放行的影响.最后以高原航线成都双流机场和九寨黄龙机场为例,总结了签派放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国际航空》2005,(6):20-25
2004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航空运输业获得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5.2%;旅客运输量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8.4%;货邮运输量276万吨,比上年增长26.3%。境内通航机场旅客吞吐量241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8%;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有6个,其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488万人次,上海浦东机场2102万人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33万人次;另外上海虹桥、深圳、成都机场均超过10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迈阿密国际机场的吞吐能力永远大于迅速增长的客货流量和保持该机场作为美国航空枢纽的地位,耗资40亿美元历时12年的迈阿密国际机场的发展计划已进行了4年时间。迈阿密国际机场的吞吐量,特别是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令人吃惊,该机场不仅是北美、南美和中美地区一个大的商用航空枢纽,而且还是欧洲和南美航空运输的必经之路。在过去的几年,南美已经成为世界上商用航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这样,迈阿密国际机场就成了国际客货运输的中心。1995年,迈阿密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3320万人次,成为世界上第九和美国第六最繁忙的机场。该机场1995年的国际旅客吞吐量增长10.4%,达1450万人次,成为国际客流量仅次于纽约的肯尼迪国际机场的机场。  相似文献   

20.
深圳机场自1991年底开航以来,客货吞吐量迅猛增长。1992年旅客吞吐量达16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为1.1万吨。1993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54万余人次,货物吞吐量达2.6万吨。目前深圳机场已经跻身于中国六大繁忙机场之列。随着深圳市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华南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航空运输结构和布局?深圳机场应该摆在什么样的地位?民用航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气候下如何发展自己?随着1997年香港回归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