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一架双发歼击机以单发巡航的收益。文中分析了单发工作增加巡航性能的机理,研究了当单发工作时作用在飞机上力的变化。并以一架超音速歼击机为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计算。计算表明,对于执行低空作战任务来说,双发飞机以单发巡航可以获得显著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单发喷气式飞机是通航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支持者认为单发喷气式飞机是填补高性能活塞式飞机和轻型双发喷气式飞机之间市场空白的最佳选择;而怀疑者认为单发喷气式飞机在技术上难以实现,且需要巨大投资。本文重点探讨了单发喷气式飞机研发在技术上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3.
J—7型飞机空中意外停车及起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目前,我国歼、强击机航空兵部队所装备的飞机,按其动力装置的数量可分为两大类:即单发飞机(J-5、J-7)和双发飞机(Q-5、J-6、J-8).因各机型性能不同,其用途各有侧重,有的适用于中、低空飞行,有的适用于高空大速度飞行。但就发动机而言,无疑双发飞机要优于单发飞机。众所周知,飞行是在空中实施的,任何细小的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新机在试飞时两种特殊情况处理方法。一是对于装有双发动机的歼击机,起飞时由双发转单发的应急处理;二是飞机在发动机停车故障状态下返场着陆的停车迫降应急处理。文中在由双发转单发的应急处理中着重计算和研究了最大终止起飞速度和最小单发起飞速度及其关系。在停车迫降应急处理中着重研究了实施停车迫降的条件并对几个参数的选择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单发试验架上模拟单发停车与双发正常工作情况下的进/发匹配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进气道/发动机地面匹配试 验方法。结果表明:在单发试验台架上,通过在进气道入口前飞机对称面位置加装隔板及取消隔板实现单发停车及双发工作状态 的模拟,并根据对地面抽吸试验与缩比模型风洞试验进气道出口性能及总压恢复系数图谱的对比,证明加装隔板及取消隔板模拟 双发工作与单发停车状态的合理性;根据流量标定试验结果,对抽吸试验进气道出口参数进行修正,获取全尺寸进气道更加精确 的性能,并与缩比模型风洞试验结果对比,全尺寸进气道性能优于缩比模型风洞试验结果;通过发动机地面开车,有效模拟了双发 工作与单发停车条件下发动机不同转速及加减速过程中的进发匹配特性,确保了飞机滑行及试飞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歼7 ⅡA歼7飞机是在苏联米格-21Ф-13型的基础上仿制和发展的单座单发超声速歼击机。经过多年的发展,歼7系列共有30多种改进型号。随着歼10、歼11等三代机的列装,曾经装备中国空军40余年的歼7系列已经停产,并将逐步退出一线作战部队。  相似文献   

7.
针对直升机安全飞行和双发直升机回避区曲线更为复杂的问题开展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双发直升机回避区双曲线的概念,并总结了双发直升机回避区曲线的关键参数点。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能量平衡关系的双发直升机回避区曲线的计算方法,对双发直升机单发失效(OEI)和全发失效(AEI)时的回避区进行了区分,并以垂直速率法确定了双发直升机低速回避区拐点和高速回避区起始点的速度。最后,进行了算例计算及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垂直速率法在计算双发直升机回避区曲线时有较高的精度,得到的结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当代战斗机动力装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推力级,一个是69~88千牛(7~9吨力)推力级,另一个是118千牛(12吨力)以上推力级。前者适于装中型双发战斗机或单发轻型战斗机,后者则适于装大型双发战斗机及相对轻型的单发战斗机/轰炸机。从发动机循环参数来看,当代战斗机动力装置大多是双转子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样的结构带来的好处是:飞机在亚音速巡航状态,发动机不开加力的单位耗油率(sfc)很低;作跨音速飞行时,发动机不开加力也能提供大推力,可提  相似文献   

9.
贝尔公司最近决定在其先进模块式低成本产品线计划(MAPL)下发展四种新的轻型民用直升机,包括一种轻型的单发涡轴和一种轻型双发涡轴直升机,每一种又都将设计两种机身尺寸。贝尔-429是这一系列产品中最先开发的轻型双发涡轴直升机。这些产品之间将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任务灵活性以及较低的直接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一些国外媒介不断对中国航母发展"说三道四",除了指责中国发展航母威胁他国外,更多的就是小看中国发展航母的科技实力。其中,所谓的舰载机降落难的说法占了大头,美国人也以其海军喷气机上舰后"惨重"的损失数量,向中国海军发出"发展航母不易"的警示。在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交付海军及歼15顺利着舰后,这类说法又屡见报端,就连不少中国军迷也认为中国海军会"至少损失近百架"。其实,舰载机的降落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用历史上的"惨重损失"来推测中国也会重蹈覆辙完全是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1.
王霄  程健慧  沈天荣  许保成  孟轩 《航空学报》2021,42(8):525795-525795
舰载机在加力起飞时通过舰面安装的偏流板将高温尾喷流引向空中排出,避免了高温尾喷流损伤舰面工作人员和舰载设备,但一部分高温尾喷流与偏流板碰撞后的回流受发动机抽吸作用的影响,容易被进气道吸入,导致发动机推力降低,严重时诱发发动机喘振,危害舰载机的使用安全。为了获得高温尾喷流与偏流板碰撞后的回流场流动机理以及参数影响规律,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开展了研究。首先,通过公开的试验数据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完成了舰面环境下某型舰载机双发尾喷流冲击偏流板后的流动机理和温度场特征分析,获得了高温气体被进气道吸入的动态流动特性和进气道出口的温升率;最后,通过研究发动机转速不对称、来流风速、尾喷口到偏流板距离等参数对进气道出口温度畸变强度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尾喷口到偏流板的距离对回流场整体强度与分布起决定作用,以及进气口的位置影响进气道抽吸流场与回流场的耦合特性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刊刊互动     
《国际航空》2011,(6):49-49
《航空世界》双发战斗机对于单发战斗机有着某些“天然”优势。首先是基于追求高速的目的。其次,出众的续航能力令人也不得不另眼看待。按照一般想法,在已有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贝尔430是在贝尔230基础上研制的新一代中型双发民用直升机。为了使之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并满足用户要求,公司在设计430型时主要本着下列3个主导思想:一是充分采用先进技术,使430型比230型有较大的性能改进;二是提高可靠性设计水平;三是进行成本控制并降低维修成本,使贝尔430成为一种用户买得起的、具有低直接使用成本的新一代双发直升机。  相似文献   

14.
拦阻索的安全性是舰载机在航母上安全着舰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舰载机拦阻着舰过程,提出了一种通过舰载机着舰拦阻过程中机体加速度求解拦阻索张力的方法.首先,根据舰载机拦阻钩挂索后的受载情况,确定拦阻索载荷的传力路径,实现拦阻索索力的间接识别.然后,通过考虑拦阻索的弯折波特性,对索力识别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最后,采用多体动力...  相似文献   

15.
《牟健为航空视界》书号:7-80183-869-6定价:56.00元内容介绍: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数百张精美的图片记载了作者60多次航空摄影的经历。其中包括国庆50周年大阅兵空中梯队拍摄回顾;歼8Ⅱ战机首次西沙巡航;随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舰载机组周游世界以及老山战场的生死诀别等许多惊心动魄、令人难以忘怀的拍摄经历。  相似文献   

16.
MA60飞机高原机场起飞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自行研制的支线飞机———MA60飞机进行了高原机场起飞性能研究。首先建立了飞机从地面滑跑到离地后距地面10.7 m高度处数学模型,结合MA60飞机的特性,计算出其理论起飞距离、起飞滑跑距离等参数值,然后按照CCAR 25部要求,设计了试飞验证程序,并在选定的高原机场进行了试飞验证,试飞中采用双发半功率模拟单发代替单发试飞。试飞结果表明,MA60飞机可在高原机场使用5°襟翼安全起飞。  相似文献   

17.
舰载机环境分析及环境试验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舰载机与陆基飞机在服役环境上的差别,分析了舰载机面临的特殊停放环境和使用环境;通过对舰载机环境试验国内外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舰载机环境试验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舰载机环境试验项目及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冲击试验、酸性盐雾试验、综合环境试验等舰载机特殊环境试验技术进行了简要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贝尔直升机公司的“突击队员”系列已是闻名世界,由“长突击队员”发展而来的“双突击队员”是一种新型双发直升机,代表着新时代直升机发展的趋势。直升机上采用双发动机意味着把安全性提高了一倍。贝尔直升机公司看到了轻型双发直升机开始在市场上走销,于1994年年初起在“长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豚”系列直升机的发展过程,概述了单发与双发“海豚”的研制情况,结构特点,以及武装型“海豚”和21世纪“海豚”直升机研制情况,并归纳了“海豚”系列直升机发展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空中客车公司的A300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双发宽体飞机。20世纪80年代,随着更强劲的发动机的出现,为空中客车公司更大型的双发宽体飞机从蓝图走进航空市场创造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