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记得1981年5月的一个晚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个直径30余厘米的黄色UFO拖着3米多长的橘黄色光带,在我们山东省利津县第三中学上空无声飞过,飞行时间大约5分钟。当时,我们全班连同正在晚自习辅导我们语文的黄全禄老师一起惊奇地大声喊:“飞碟,飞碟!”那个晚上,我们250余名师生沸腾了,在议论着关于飞碟、百慕大的种种传奇……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飞碟爱好者,1999年6月8日晚,我曾在大同市夜空中观察到一不明发光体。当时我就把所见所闻整理成一则日记记录下来了,现将这一日记抄录如下:刚才我看见了天空中的一个不明发光体。正好今天买了一本《飞碟探索》杂志,这使我联想到是否也属于人们常说的UFO。目击时间是晚上月时50分(之前不知存在多长时间),我是从自家6楼阳台上看到的。此时大同市区的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星星也很明显。此发先体位于西偏北,亮度为一般星星的15倍一30倍,发黄色光,高度与距离估计分别为2千米和5千米。为了验证它是否是一流普通的星星,我…  相似文献   

3.
全军覆灭1965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驻扎在越南首都河内附近的原始森林中的一支前苏联导弹部队,在与一个天外来客交火时,“完全从地球上消逝”,至今下落不明。那天晚上,一只圆形飞碟突然出现在这支前苏联导弹部队基地上空。当时,飞碟并未发出任何敌意信号,但导弹部队指挥官却下令向飞碟开火,飞碟使用一种类似激光的武器进行还击。一支近200人的导弹部队立即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了。飞机失灵1966年6月14日,驻越南得朗基地的4万美军也遭遇到飞碟。那天晚上,数百名美国士兵在广场看电影。突然间,广场上约800米高空出现一个正在缓缓移动的发光物体,物…  相似文献   

4.
明亮的飞碟     
998年7月3日零晨1点,我在医院值班的时候,亲眼目睹了飞碟的存在。详细情况是这样的,在医院的大门口,当我无意识抬头望天空时,突然看到,天空中有一颗悬挂着的明亮的飞碟。飞碟发出银白色的强光,我用眼睛观察发现该飞碟是圆形,直径与鸡蛋一样大,悬空的位置比...  相似文献   

5.
赵亮 《飞碟探索》2006,(8):23-23
我第一次看《飞碟探索》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同学家里,那时我刚上小学二年级,不大识字的我被杂志中美丽的插图所吸引,再加上同学对我说,这是一本探索外星人的杂志,便将我幼小心灵中对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好奇都激发了出来。于是,《飞碟探索》便成了我最喜欢的读物。  相似文献   

6.
我是《飞碟探索》的老读者,过去经常在杂志上看到 UFO的目击报告,自己却一直无缘得见。没料想 2000年 6月 9日自己也亲眼目击了一次不明现象,当时却没想到是 UFO,十分可惜。   2000年 6月 9日晚,西安天气阴沉,看不到星星和月亮。晚上,我像住常一样去教室自习。大约 21时 30分左右,我出来散步。当时略微有点风,因为我是天文爱好者,所以晚上没事爱看看天。我站在教室外,偶然向西边天空望去,在西边天空有两个光团引起了我的注意。两团光不规则,且在不断运动。当时我以为是挡住月亮的云层厚薄不均匀引起光强弱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神秘现象"的爱好者,对于世界上一切神秘的以及无法解释的事件都感兴趣,当然也包括飞碟在内。虽然我以前对《飞碟探索》并未到每期必看的程度,但也看过不少,而且非常爱看。   关于书内所讲述的众多 UFO现象,似乎发生在国外的很多,而国内的报道也只是近几年逐渐多了起来,但数量还是远逊于国外。无法相信的是,我竟然也是其中的一名幸运儿。   1994年我还在湖北省宜昌市的家中读书,当时正在读初二。在 6月的某一天晚上 20时许,当时的天气非常好,既无风也无云,月亮及星星也都很清楚。我做完功课后,便走到自家的阳台…  相似文献   

8.
2000年 7月 17日晚上我和几位同事在办公室聊天,一位同事说要看月全食。到晚上 20时左右我来到窗前透透风,因为这窗的方向看不到月亮,我就趴在窗边看外面的星星和云彩,其间偶尔有飞机飞过。突然我看到一颗又大又亮的星,就喊同事:"月全食我没看到,我看见了飞碟。"当时有一个同事过来瞧,我就指给他看,他说那是灯,就回到原来他的座位上。我不经意地继续观察着,但是那星突然变暗了,移动了位置。我又喊了起来叫同事过来看,他说无聊也没过来。通过比较它的位置、方向,我感觉不是什么建筑上的灯,就赶紧看了一下时间,是晚上 20时 04…  相似文献   

9.
UFO信箱     
云南田振志:我是在1996年结识《飞碟探索》的。近来读王中纲先生《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飞碟探索》2001年第4期)一文,对于王先生能有幸在黄河岸上一睹“没有光亮,没有声响,个头有轿车那么大,速度和轿车差不多”的飞碟,我是羡慕不已。但是,对于王先生文中称UFO“倒像是地球人驾驶的一种新型飞行器”的观点和其下的几点理由,我却不敢苟同。在此不揣浅陋,谈谈我对飞碟及王先生文章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与更多有识的朋友来一起探讨关于飞碟的问题。关于飞碟是否客观存在、在地球上频繁出没的众多的UFO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10.
NO.1阿诺德事件 “这类飞行物这些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见。有人说我是第一个发现飞碟的人,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只不过是把我所看到的真实情况说了出来……我们的人已经登上了月球,如果外星有生命存在的话,它们是会到我们这里来的。发现这些飞碟说明我们不是孤单的,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肯尼思·阿诺德  相似文献   

11.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3):24-24
UFOUSO:飞碟探索的工作人员你们好,我要怎么投稿,写一些我对飞碟的看法,祝新年快乐!  相似文献   

12.
比利时空军捕捉飞碟目标贾庆林现在,连过去对飞碟问题一直保持沉默的军人也开始公开发表议论。他们宣称飞碟并不是神话。不久前,比利时空军首次同意宣布:怪事并不绝对属于幻想世界。在那一天,我通过了各种形式的检查,终于来到位于布鲁塞尔郊区的比利时空军司令部。在...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我对一些刊物上有关飞碟的报道总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却不料,就在 2000年 12月 24日,心头所有疑云就在这一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2000年 12月 24日 14时 50分,我一个人靠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看书 (这是我看书的一个习惯 )。大概过了五六分钟,我不经意地抬起头。突然,发现在不远处,在距离地面约 50米高的上空有一圆形的东西,我觉得有点奇怪,以为这是某企业的空中模型广告。但我仔细一想,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头脑里早已留下的那点关于飞碟的印象促使我急忙转身跑回教室,戴上眼镜飞跑出来。眼前出现的情况令我惊叫一声,并且…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本文作者何显荣先生是我国台湾省中华飞碟研究会监事长,从事飞碟研究多年,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刊出下面这篇文章,意在使广大读者对台湾的飞碟研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一、飞碟学的涵义飞碟学是在研究与飞碟有关的各种知识,涵盖天文学、物理学、宇...  相似文献   

15.
郭华 《飞碟探索》2001,(6):28-30
飞碟的电现象飞碟的自身带电现象,被研究证实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例如,1982年在法国一个地方,一个卵形飞碟着陆于亨利先生的院内,飞碟飞走后,调查人员赶到现场调查而得出了这样一种结论,证明当时的不明飞行物飞走时曾有一个强大的电场。因为只有在强电场的电离作用时,亨利先生院内的那些草和植物才会产生向上挺拔的现象并引起植物的枯萎,该调查通过实验室的实验而得到了证实。1981年的某月,一个巨大的透镜状不明飞行物降落在法国普罗旺斯的一条山区小道上,通过对飞碟着陆点的土壤、植物做化验证实,那些土壤和植物当时…  相似文献   

16.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7):28-28
<正>黄志丹: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阅读《飞碟探索》已超过10年。当初,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读高中后进入县城,也知道了书报亭这种新奇的东西,于是书报亭便成为我课余最常逛的地方,虽然每每由于囊中羞涩而只逛不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一本叫做《飞碟探索》的杂志,瞬间,我即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探索宇宙的奥妙,挖掘未知的世界,开启思想的遨游……那天,我一直在书报亭站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我掏钱买下了那期《飞碟探索》。虽然只有少少的几元钱,但那可是我当时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啊。正是从那之后,我成为了《飞碟探索》的固定读者,每期必买。这  相似文献   

17.
飞碟研究冷热析孙凤武飞碟问题在中国公开引发,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18年,其间冷冷热热、热热冷冷。什么是飞碟研究的“冷热”?就是社会公众对飞碟现象的关注程度、飞碟研究的兴旺程度、新闻媒介报道飞碟的频数等等的综合情况。目前可以说是处于一个飞碟“冷”的时...  相似文献   

18.
回忆·祝愿     
刘岩 《飞碟探索》2011,(12):20-20
《飞碟探索》创刊30年了。30年前的1981年,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第一次看到这份刊物,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后,几乎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9.
UFO 信箱     
UFO信箱★★黑龙江张希龙: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见到《飞碟探索》这本刊物时,我就为它的奇异的风采,慎密的论断和扣人心弦的案例所吸引。从此,它便成了我学习、生活的伙伴。《飞碟探索》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知识领域。它使我知道和懂得...  相似文献   

20.
当飞碟研究人员在寻求资金以便收集有关UFO的坚实证据及其评论要点时,他们的研究工作被典型的“陷阱-22”现状绊住了。当然,一个人可能会追随并推行这样一种理论,即蓝皮书计划及康顿委员会是“一种超级白涂料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最高梯队,这不仅仅是这一个国家而且是许多国家存在的现状。他们往往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却有意地掩盖了事实真相。我连续不断地从军事人员那儿收到有关UFO的秘密报告,这些军事人员一直在暗中认真调查并研究着周围发生的飞碟事件。但当我请求他们出具一份签署姓名的公开声明书时,他们却拒绝了我,推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