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PO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DSC)法,考察了纳米金刚石(Nano-diamond)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结晶形态以及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并利用Kissinger方程计算了LLDPE/Nano-diamond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Nano-diamond是一种有效的成核剂,为LLDPE结晶提供了更多的活化晶核,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既提高了LLDPE的结晶起始温度To、结晶峰值温度Tp和结晶速率,又降低了球晶的尺寸,使得球晶的分布更为均匀致密;添加Nano-diamond使得复合材料的结晶迁移活化能降低,当Nano-diamond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结晶活化能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2.
纳米SiO2经过超声波分散后,用硅烷偶联剂和分散剂A组成的复合偶联剂体系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熔融共混法与聚丙烯混合制得聚丙烯/纳米SiO2复合材料.通过DSC分析,研究纳米SiO2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SiO2在聚丙烯中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使聚丙烯的结晶温度提高,结晶速率增大,微晶尺寸分布减小.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不同降温速率下的成核机理基本不变.降温速率越快,单位结晶时间达到的相对结晶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实心玻璃微珠(Solid Glass Microsplaere)含量对聚四氟乙烯/实心玻璃微珠(PTFE/SGM)复合材料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并通过Jeziomy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当SGM含量为15%时,PTFE/SGM复合材料的结晶度达到极大值;SGM对PTFE有异相成核作用,提高了PTFE的结晶速率;SGM含量对PTFE/SGM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没有规律性影响;Jeziorny法可以用于分析PTFE/SGM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PTFE采取多种结晶机理进行阶段性结晶,而且SGM含量的变化不会改变PTFE的结晶机理.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三维混杂碳纤维/芳纶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HY/PA)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由于芳纶纤维的加入,使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CF/PA)的抗冲击性能有了显著提高,HY/PA的抗冲击强度随芳纶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有所提高;另外,HY/PA在改善CF/PA的横向剪切强度的同时,也改善了芳纶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KF/PA)的纵向剪切强度;同时,混杂效应对HY/PA的弯曲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HY/PA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均高于任一种单一纤维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原位聚合法制备三维编织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液态原位聚合法成功地制备出性能较好的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C3D/PA6)及三维编织芳纶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K3D/PA6);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C3D/PA6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高于K3D/PA6,而K3D/PA6则比C3D/PA6具有更高的抗冲击强度和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6.
超高强度钢300M含碳量,等温组织与力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四种含碳量、三种等温温度与力学行为的关系,并与淬火回火300M钢进行比较得出,300M钢在Ms点以下温度等温获得M+B_下+A_R混合组织、超高强度和优良的韧性。断裂韧性对含碳量不敏感,冲击韧性随含碳量升高而降低。较高温度等温时,钢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且对含碳量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比方法研究了高锰酸钾改性与未改性聚丙烯腈(PAN)预氧化纤维在碳化过程中的高温热应力应变行为。表征了过程纤维的基本物化性质,并用SEM,WAXD,EA等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纤维的热应力应变变化可分为370,500,900℃前后4个区域。与未改性纤维相比,改性纤维的应力在370℃以下增长较快;370~500℃快速下降;500~900℃则迅速增高,同时比未改性PAN纤维应力增加20%以上;900℃以上应力基本保持稳定。大负荷下改性纤维易伸长,小负荷下易收缩,与未改性纤维的差别随负荷减少而减小,500℃以上,两种纤维应变速率变化趋势相近。热应力和热应变是纤维在碳化过程中聚集态结构、化学组成、热化学反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与热应变相比,热应力的变化趋势更显著,因而可采用控制碳化过程中纤维热应力的变化控制连续制备中纤维结构的变化。经KMnO4改性PAN纤维制取碳纤维的抗张强度比未改性纤维增加了约20%。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聚苯硫醚热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对聚苯硫醚热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固相热处理是一结晶完善化和固相热交联竞争并存的过程,热处理温度是这两种效应的控制参数;(2)聚苯硫醚呈现熔融多峰是由于不同分子结构的或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的分子链形成的不同形式的结晶聚集体的熔融所致;(3)双氧水处理或者α-氯代萘溶剂处理可以改变聚苯硫醚的结晶、熔融行为;(4)熔融交联温度是决定聚笨硫醚熔融交联的关键参数。在高温下,聚苯硫醚在氮气气氛下的交联比在氧气气氛下的交联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通过非等温DSC法测试研究热熔法预浸料用NY9200G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讨论了升温速率对固化特征温度的影响;用kissinger公式以及Crane公式计算得到了表观活化能、固化反应级数以及频率因子等固化动力学参数,为模拟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明星  胡光立 《航空学报》1990,11(12):576-582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等温温度、等温时间、奥氏体化温度和原始组织状态对30CrMnSiNi2A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可保证该钢在上、中、下限碳量时各项性能均达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工艺。对新工艺显著改善钢强韧性的原因作了分析,研究了30CrMnSiNi2A钢在250~280℃温度范围等温淬火后K_(IC)值出现低谷的现象,并认为在该热处理条件下在马氏体与贝氏体交接面处有大量孪晶马氏体存在以及组织中有许多平行排列的细长等温马氏体板条束出现,是造成K_(IC)值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锥体冲击芳纶复合材料的损伤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锥体 (锥角为 6 0°)在 2~ 8m/s的冲击速度范围内对芳纶复合材料进行了冲击试验 ,研究了锥体冲击损伤过程、形貌及损伤机理。结果表明 :芳纶复合材料比玻纤复合材料损伤尺寸大 ;冲击速度提高 ,抗穿透能力提高 ;存在明显的裂纹诱导作用和厚度效应 ;复合材料在锥体冲击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大小取决于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热塑性定型剂的添加对干铺丝-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的影响,采用PA-6作为热塑性定型剂,通过T-剥离确定定型剂的质量分数,结合试验和工艺仿真,研究了定型剂对预制体面内渗透率的影响,并对其充模过程进行工艺仿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定型剂对环氧复合材料制品层间性能及韧性的影响。渗透率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加入定型剂后,纤维预制体的沿纤维和垂直纤维的面内渗透率分别降低了55.5%和52.0%;工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不同渗透长度下的注胶时间偏差均小于10%。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热塑性定型剂可显著提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Ⅰ型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89.3%和54.1%,冲击韧性提高了18.7%,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降低了23.6%。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不同短碳纤维含量增强含二氮杂萘酮聚芳醚酮(PPEK)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摩擦性能、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均可以注塑成型;短碳纤维对PPEK的增强作用明显,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有大幅提高;复合材料中短碳纤维起到了明显的自润滑作用,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随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短碳纤维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4.
对比了聚酰亚胺纤维、芳砜纶、芳纶纤维的热稳定性,并分别以这三种纤维为增强体,制备了短纤
维填充的三元乙丙(EPDM)热防护复合材料,对该材料的耐烧蚀性能、碳化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纤维在橡胶
中的分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酰亚胺纤维具有比芳砜纶、芳纶纤维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残碳率,由其填充
的EPDM 复合材料耐烧蚀性能最好,烧蚀深度为0. 8 mm。纤维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与纤维结构有关,进而影响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碳化层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离位”增韧技术,将“离位”增韧剂聚醚砜(PES)均匀地附载在碳纤维织物上,采用RTM 工 艺制备了Cf / BMI 复合材料(U3160/6421),通过低速冲击、DMA、SEM 和基本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研究了PES 对U3160/6421 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ES 附载的ES-Fabric 织物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 增韧效果,其CAI 值提高了85%。由于PES 的加入,在复合材料层间出现了PES 和树脂BMI6421 的相反转结 构,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损伤阻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并且“离位”层间增韧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 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纳米PA6、PP/SBS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磨盘型力化学反应器制备纳米尺寸的 PA6和 PP微粒 ,与 SBS复合制备纳米 PA6、PP/ SBS复合材料 ,用 TEM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经磨盘反应器制备的 PA6和 PP混合粒子 ,与 SBS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界面结合良好 ,填充量在 6 % -1 0 %时 ,综合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随加工温度变化 ,PA6、PP相结构也发生变化 ,产生粘连并形成链状结构 ,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