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简要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导弹级间分离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该级间分离机构对于弹径较小,分离质量不大的导弹级间分离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导弹级间热分离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怀宇  张铎 《宇航学报》2005,26(4):509-513
级间热分离具有改善和提高继续飞行级的稳定性和入轨精度而被固体弹道式导弹广泛采用。以某导弹级间热分离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分离动态方程,基于ADAMS平台进行了参数化模型的分离动力学仿真分析,协调、选择级间分离的各种参数,阐述了级间热分离需考虑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是实现合理选定导弹级间热分离时序的有效途径,不仅可提高分离系统设计、分析和校核过程中的条理化和清晰度,而且为实现分离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精确化、可视化、组合化和通用化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级间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松  郭凤美 《宇航学报》2002,23(4):47-51
本文对一种含固体燃气发生器的级间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分离的总体方案,建立了级间段气体压强瞬变的数学模型和导弹两级的运动模型,并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级间段充气过程进行了模拟。简要介绍了固体燃气发生器的设计,并给出燃气发生器装药的选取原则。最后通过对某型号导弹的计算,证明这种级间分离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导弹飞行过程中存在扰动因素影响时两级轴线出现偏差的情况,建立了无滚转导弹的偏差分离模型。基于此模型,对常风、发动机推力偏差、连接误差等3种扰动下的导弹级间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仅存在垂直风影响时,导弹俯仰角增大较多,分离过程时间减少,发动机推力正偏差和横移加快弹体分离,发射时助推级俯仰角不变,不同主级连接误差对分离过程时间影响微弱。计算结果与飞行力学理论一致,进一步证明了偏差分离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某新型导弹级间分离方案,结合级间冷分离和级间热分离的优点,采用固体燃气发生器和反推发动机作为分离能源,提出了合适的分离方式和分离时序。建立了分离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碰撞检测模型,在分离仿真时考虑反推发动机推力偏差和下面级残余推力偏心和偏斜对分离的影响,还采用了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分离体运动范围,得到分离体在偏差干扰下运动情况,同时得到了分离危险时刻中心点相对横移范围,打靶仿真中没有出现碰撞现象,分离体的相对运动在分离要求范围内,说明该分离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导弹级间火工分离装置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目前已有的导弹级间火工分离装置进行了分类讨论,重点分析了爆炸螺栓、解锁螺栓、分离螺母、聚能切割索、气囊式炸药索、膨胀管等火工装置的原理及特点,对典型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火工分离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两级串联式地空导弹的分离过程,分析了导弹分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推导了串联导弹分离相互作用力和分离安全稳定域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分离计算情况的选择原则,最后,根据某导弹具体设计情况,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γ射线同位素测距仪在导弹级间分离姿态测量上的应用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放射源的选择、回收;探测器中关键部件的解决方法以及使用时放射源与探测器的最佳配置方案等。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外运载火箭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具体包含助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及有效载荷分离等四类形式。结合非火工分离机构技术发展需求,从连接形式与驱动能源两个方面对分离机构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分析了各分离机构技术特点,并对非火工分离机构产品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展望,旨在为运载火箭非火工分离机构技术创新与产品系统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飞行》杂志1985年9月14日报道:美国宇航公司动力部最近在威尔士沿海的 Aberporth 对垂直发射的舰载海狼面空导弹成功地作了试射。该具有助推器和第二级发动机的完整的两级导弹是从生产型标准发射容器发射的,试射的目的是验证助推级的分离。导弹靠助推级先后完成垂直发射和转向工作。这次试验时,导弹在离开发射管后,助推器安全、及时地  相似文献   

11.
陈正  崔祜涛  田阳  饶炜  董捷 《宇航学报》2022,43(1):81-90
针对天问一号着陆器大底分离过程,建立大底分离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分离安全性,基于分析结果设计了大底分离策略.利用大底分离动力学模型和近距离扰动气动模型,分析了分离过程的相对速度和姿态运动规律,根据大底与着陆器的正分离要求确定了大底分离的最小弹射速度.考虑到着陆器姿态运动影响分离安全性,对着陆器施加角速度阻尼控制并限制了最短...  相似文献   

12.
电分离连接器是否成功分离是卫星与火箭分离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文章以某小卫星为工程背景,根据电分离连接器具有电分离(正常)和机械分离(非正常)两种工作模式,给出了小卫星在正常分离模式和非正常分离模式下的分离时序,建立了两种分离模式下的分离力学模型,开展了电分离连接器分离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分离模式下,分离不存在干扰;非正常分离模式下存在少许分离干扰,但卫星可以实现安全分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问一号着陆器防热大底分离触发条件确定问题,利用数学仿真的方法分析气动特性、防热大底相对着陆器姿态运动等因素对分离安全性的影响,给出可安全分离的触发条件.不同分离触发马赫数的仿真结果表明,较大分离马赫数的碰撞风险较高,但防热大底长期运动趋势由弹道系数决定,相比着陆器下降更快.根据伞降过程着陆器姿态运动及伞绳力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海瑞  王浩  王尧  洪东跑 《宇航学报》2019,40(4):378-385
为实现飞行器分离任务可靠性的定量分析和高效精确评估,研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分离任务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分离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性的飞行器分离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面向高超声速飞行器分离任务需求,建立分离动力学仿真模型,综合考虑分离过程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识别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构建分离可靠性模型。针对此模型,提出一种改进主动学习Kriging(IAK)的分离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新的采样策略选取失效概率更大的采样点作为新增训练点,进行高效可靠性分析。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描述不确定性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提升分离可靠性定量分析的精度和效率,为飞行器分离方案的精细化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低冲击分离装置的结构,并对冷气驱动分离试验进行了分析,依据能量守恒公式和空气动力学原理,为分离装置的冷气驱动分离过程构建了数学模型;对某型号的低冲击分离装置的冷气驱动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和试验,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对冷气驱动试验过程中部分参数变化对分离过程中峰值气压的影响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对分离装置的设计和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如岩  江振宇  张为华 《宇航学报》2015,36(11):1310-1317
采用耦合求解轴对称非定常NS方程与一维分离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对多级火箭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依据仿真结果描述低空级间热分离初期流场的两种典型结构:内部为喷管扩张段流动分离以及外部为级间缝隙横向喷流与超声速外流的干扰流场;给出两种典型流场结构中位于上面级弹体表面(喷管内)的流动分离点位置以及壁面压力分布随仿真时间的变化;初步估算流动分离线偏斜时内外流动分离区域对上面级弹体的干扰力矩。通过分析数值模拟与力矩估算结果,发现在低空级间热分离内外流场中流动分离激波后方形成的高压区域是上面级所受干扰力矩的重要来源。研究结论可为级间热分离过程干扰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方向,为级间热分离时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活塞式分离火工装置分离特性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立了活塞式分离火工装置分离过程的仿真模型,对活塞式分离火工装置在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找出了影响活塞式分离火工装置分离速度和分离过载的主要设计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相(微相)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固体推进剂中存在两种形式的相分离,一种是由于粘合剂体系的混溶性差或是由于粘中合剂和增塑剂的结晶及凝胶作用造成的;另一种为聚氨酯粘合剂基体中软硬段的微相分离,两种相分离可以同时发生,但其对复合固体推进剂性能的影响不同,粘合剂与增塑剂的相分离有可能导臻推进剂性能的严重下降,而适宜的微相分离则能显著提高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可以采用微相分离促进剂、离子化和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的方法来改善推进剂的微相分离,提高其务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彭迪  任怀宇  刘辉  付秋军  尘军 《宇航学报》2015,36(5):504-509
以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组合优化策略,研究多种偏差耦合干扰下分离碰撞危险包络优化分析方法。确定分离过程仿真优化的具体流程,并建立低空大干扰条件下级间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校验模型的合理性与仿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组合优化策略可快速有效实现对随机偏差耦合干扰下低空大动压分离过程的碰撞危险包络进行定量预示,并为分离系统偏差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低冲击火工分离装置在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分离冲击产生的机理,并以某低冲击火工分离装置为典型,从冲击产生源、结构设计、冲击的阻断与吸收3个环节深入开展了降冲击优化设计研究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的降冲击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火工分离装置的分离冲击,可为后续同类装置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