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机载电子设备承载于特定的飞机结构中,特定的飞机结构就构成了机载电子设备特定的电磁防护特性;飞机结构的电磁防护/电磁硬化特性对机载电子设备影响巨大,军用飞机的电磁防护/电磁硬化特性是其作战完整性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对电磁防护/电磁硬化的概念从电磁兼容和电磁战两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电磁加固/硬化的概念,指出飞机结构的电磁防护需要兼顾工程技术和作战任务两个视角;然后为了提升机载电子设备的作战完整性,在对典型电磁威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飞机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飞机结构的电磁防护特性以及电磁损伤机理;最后从电磁防护、电磁硬化两个角度对飞机结构提出了几种典型的电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某机载电子设备总体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设计角度出发,根据航空平台的工作模式和环境空间要求,针对某机载电子设备的标准化设计、热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防冲击、振动、"三防"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合型号设计的工程经验,以航空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特点和原则为重点,对机载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进行了阐述,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和仿真计算来实现结构设计要求。介绍机载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的经验,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洪烈 《飞机设计》2009,29(4):56-59
根据改装机载电子设备的实际情况,结合某型搜索引导飞机改装的实际经验,分析了机载电子设备的干扰因素,对改装机载电子设备中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设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马振洋  左晶  史春蕾  冯嘉诚  刘旭红 《航空学报》2020,41(7):323538-323538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高强辐射场(HIRF)对机载电子设备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开展对飞机上已经投入使用的机载电子设备屏蔽效能的测试与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RTCA/DO-160G和GJB 5185—2003建立HIRF的测试环境,在该电磁环境下对机载电子设备进行屏蔽效能的测试,分析了不同测试位置、不同入射面以及不同极化方式对屏蔽效能的影响。获得了机载通信设备的主要耦合通道,并针对不同耦合通道提出了通用性的优化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机载电子设备HIRF的测试以及屏蔽体的优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在大型飞机上解决通信系统电磁廉容性问题的几种措施刘志春(空军第三研究所)随着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飞机应运而生,机载电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所占用的电磁频谱越来越宽,所传输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因而机上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亦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6.
赵兴忠 《飞机设计》2024,44(1):66-71
为了分析清楚机载电子设备部件在海洋气候环境中发生腐蚀现象的原因。对发生腐蚀的壳体、螺钉和连接器进行取样,对样品的正面及切片的横截面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红外线光谱分析仪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表明电子设备不仅遭受盐雾环境腐蚀,而且还有浸渍海水的现象。针对机载电子设备腐蚀分析的结果,结合工程设计经验,从机载电子设备结构设计、防护工艺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来避免或减少腐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描述了一种机载电子设备吊舱温度、高度和湿度(TAH)的模拟测试方法。旨在说明该型冲压空气驱动的机载吊舱空气循环冷却装置性能(即吊舱环境控制系统ECS)可以满足电子设备的冷却要求。  相似文献   

8.
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散热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载电子设备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对冷却散热技术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详细介绍了用于机载电子设备的风冷、液冷以及其他新型冷却散热技术,阐述了各种散热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探讨了未来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散热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液冷必将取代风冷成为机载电子设备的主要冷却散热方式。未来机载电子设备还将采用混合冷却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设备的热性能,提高机载电子设备综合化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种供电特性试验设备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非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4):118-120
随着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实现对航空电子设备供电特性的自动化检测就变得日益重要。介绍了一种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供电特性试验自动化测试的方法。根据国内外现行的相关测试标准对机载电子设备的供电特性测试要求,以及实验室原有电源测试设备,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程序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硬件改造、软件升级,设计了输出管理部件、增加了高精度可控源、更改了部分测试程序,实现了输入浪涌、输入瞬变等测试功能,从而完成机载电子设备的供电特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机载电子设备“三防”性能与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型机载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增长措施,描述了“三防”性能对机载电子设备可靠性的影响,简要分析了影响机载电子设备可靠性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途径,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地线设计在PCB电磁兼容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电磁兼容性(EMC)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某项目实际应用,说明地线设计的一点改变即可在PCB电磁兼容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航空视频电路抗干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原理着手分析了影响航空视频电路电磁干扰的几个重要因素,采取降低时钟信号的干扰、保护敏感信号、数模混合电路统一接地、防止电源干扰、减少高频辐射对电路的影响等措施,提高视频电路板的电磁兼容设计,有效地提高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电子兼容性。  相似文献   

13.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objectives related to the lunar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s in a polar orbit at an altitude of 100 km, strict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requirements were applied to all components and subsystems of the SELENE (Kaguya) spacecraft. The magnetic cleanliness program was defined as one of the EMC control procedures, and magnetic 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most of the engineering and flight models. The EMC performance of all components was systematically controlled and examined through a series of EMC tests. As a result, the Kaguya spacecraft was made to be very clean, magnetically. Hence reliable scientific data related to the magnetic field around the Moon were obtained by the LMAG (Lunar MAGnetometer) and the PACE (Plasma energy Angle and Composition Experiment) onboard the Kaguya spacecraft. These data have been available for lunar science use since November 2009.  相似文献   

14.
电磁兼容性试验中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电磁兼容性试验的实践经验,从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这3个发生电磁兼容性问题的主要因素入手,对电磁兼容性试验中易于超标的项目,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这些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可以在电磁兼容性试验中少走弯路,达到降低产品的研制成本并加快产品的研制进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EMC试验在该领域中所处的位置,探讨了在EMC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包括EMI接收系统的灵敏度和接收机带宽的正确选择,还叙述了该所在电磁兼容性试验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有效载荷设备之间高速率数据信号通过LVDS电缆进行传输,LVDS(低压差分信号)电缆的EMC特性对系统产生直接影响。LVDS电缆采用Pro/e软件进行三维设计和建模,通过电缆三维模型嵌入EMC软件的接口研究,摸索一套模型导出、重建、剖分和创建等的行之有效地方法。接口研究开创了LVDS电缆三维模型与EMC 软件接口从无到有的先河,初步搭建了Pro/e三维设计软件与系统级电磁仿真软件的桥梁。通过对航天器LVDS电缆在整星上布局的优化和EMC特性的分析,有力保障了航天器载荷可传输优质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简要讨论了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研究荧光灯的电磁干扰的原理和特性,针对荧光灯对自动测试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结合自动测试系统自身电磁兼容,提出了解决荧光灯电磁干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offer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quipment access to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 increasingly authorises the sharing of bands. This will inevitably result in a risk of unintentional friendly interference.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of equipment will no longer be based on the sole shape of transmitted spectra. As a result the compatibility has to be previously estimated using realistic scenarios of dynamic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the latter forming an essential part of EMC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common EMC specifications. It does not cover the fields of lightning or EMP where collaboration is probably working better that for EMC.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emergence of new Nantional EMC specifications are highlighted, and the role of NATO as a focal point for futur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按照GJB151A-97要求进行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项目的电磁兼容测试时,穿墙电缆的存在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简要分析了穿墙电缆在辐射发射和辐射敏感度测试中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电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