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速是听力理解的决定性因素。在国际航线运行中,语速过快是陆空通话通讯失误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比对英语日常会话和英语陆空通话中语速的差异,研究了国际航线运行中飞行员和管制员陆空通话的语速特点和成因。根据研究结果对我国航空英语教学、测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地区陆空通话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无线电陆空通话是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与管制员进行通讯的用语。为了减少由于通讯问题造成的飞行事故,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无线电通话用语,然而由于受到口音等各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飞行员和管制员的通话用语与标准通话用语有所差异,本文以莫斯科地区实录通话为例,总结了该地区通话在用语和语音方面的特征,帮助飞行员和管制员了解莫斯科地区通话差异,从而提高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受民航总局飞标司委托对全国各地民航飞行员进行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水平测试,该文是对测试的讨论。作者提出了测试依据,对测试的信度、效度和鉴别力等指标按测试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论述了测试结果对完善民航飞行人员英语陆空通话试题库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撤笠 《民航科技》2007,(3):80-82
陆空无线电通话(Radiotelephony RT)是空中交通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交流信息、传递指令的载体。我们对飞行的管制就是依靠陆空通话来实现的,很难想像如果陆空通话错误百出,无法将管制员的管制目的及时准确地传达,空中的飞机将会是怎样的状态。因此管制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性,通话准确,简明且无歧义。  相似文献   

5.
陆空通话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空中交通管制(ATC)中,陆空无线电通话语言有如一座看不见的桥梁,联系着空中和地面,使机组与空中交通管制员之间的指令信息传递与交流得以顺畅地进行。“桥”的通畅度直接与飞行安全、正点、有序及高效相关联。在运用无线电通话语言时,如不注意掌握其内在规律,忽略其语言特点,把握不住通话程序,就会造成通话障碍,影响管制指令的传递和执行,威胁飞行安全。本文所述是飞行员与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民航组织9835文件明确要求从事国际民航运输相关飞行人员、管制员英语语言能力必须达到熟练运用民航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进行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下的无线电陆空通话,谈论民航运输工作相关的民航知识、安全规章制度、飞行事故、安全管理等内容,消除由于语言交流障碍导致的无线电陆空通话失误,减少由于语言通讯失误造成的飞行事故及事故征候,确保飞行运行安全。为此,民航飞行人员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民航基础英语和民航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NASA研究表明,影响航空安全的因素70%以上都和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有关。其中,管制员和飞行员之间的语言交流问题是导致飞行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国际上几起由通话原因引起的重大飞行事故为例,分析了英语陆空通话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有飞行的历史以来,飞行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涉及飞行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人们研究相对较少的是陆空通话用语及其通话程序。本文旨在对这一领域作些探讨,以此引起有关人士对这类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一、通话程序的结构分析空中交通管制指令以陆空无线电通话用语为载体,它的传递和执行是由机组和管制员共同参与完成的。为了讨论问题,我们将管制员发出指令、机组收听并执行指令的过程用图1来表示。不难看出,这种通话程序从系统结构上讲是一种单链系统,即一旦其中某一链条出错,该链条以后的操作均是错误的。假如图中指令以后的环节出错,机组对原有指令的理解必然  相似文献   

9.
管制员作为空中交通管制的参与者,检测其工作状态对飞行的安全与正常有着重要意义。针对管制员工作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陆空通话记录,提出一种基于管制员语谱图的疲劳检测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正常与疲劳两种状态下的陆空通话数据进行数据分割及预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进行语音信号特征可视化,获得管制员语谱图;针对管制员语谱图数据搭建ConvNeXt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学习不同状态下管制员陆空通话语谱图特征;通过实验得出所提方法对管制员疲劳状态检测准确率达97.1%,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可以为管制员工作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联系,以英语通讯复诵个案为例,从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进一步研究和阐释复诵记忆程序和功能,并在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民航行情,对国内陆空通话的复诵培训给出一些具体建议。国际民航组织和中国民航局明确规定,从2011年3月5日起,在国际航线及英语运行航线执行航线飞行任务的飞行员都必须具备ICAO四级及以上英语熟练程度的执照签注。中国民航局(CAAC)早在2003年就做出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机场推行全英语陆空通话的举措。作为2008年试点单位的首都国际机场自  相似文献   

11.
国内要闻     
6月8日.由民航局飞标司主办、重庆航空协办的飞行人员陆空通话研讨会暨审题会在重庆召开。  相似文献   

12.
安全高效的陆空通信是提高飞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飞行机组功能需要综合评 估新系统的功能、性能及系统安全性等因素。针对人工智能飞行员系统的操作过程和机载系统的互操作接口开展设计,给出人工智能飞行通信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架构,以及硬件实现方案和部分飞行员操作界面,,总结人工智能技术替代飞行通讯员功能的优点。从系统安全性和通信性能两方面分析表明:人工智能飞行通 信员系统的方案可行且性能优于原人工陆空通话系统。  相似文献   

13.
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各国的航空活动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简称陆空通话)是按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无线电通话手册》和《中国民用航空无线电通话手册》为依据而制定的,它是一门特殊的行业英语,是半人造语言。无线电陆空通话英语的语音具有高度清晰性,词汇具有专业性和单一意旨性,句子具有祈使性和省略性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即语境教学法与听说教学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英语陆空通话是一种特殊的口语,与日常口语有显著区别。将两者置于语域谱中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英语陆空通话的语体特征,从而为民航有关专业人员更有效地使用这一行业语言变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运用格赖斯的语用学理论"合作原则"及其四项基本准则,对陆空通话进行分析,指出在实际工作中飞行员和管制员要遵守"合作原则",以减少通信双方因没有正确使用或领会标准用语而产生的误会或飞行事故.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际机场推行陆空全英语通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51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理事会就确定了英语为世界范围内的陆空通话用语,并制定了相应的通话标准。在此后近60年的时间里,该组织约200个成员国陆续加入了该标准,但是,在母语非英语的国家全面推行英语陆空通话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2003年,中国民航局(CAAC)就决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机场推行使用全英语陆空通话,  相似文献   

17.
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台湾和祖国大陆的交流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目前,海峡两岸有关“三通”问题的讨论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小三通”实施在即,民用航空必然会成为两岸“三通”的重要方面,相关方面的具体技术筹备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无线电陆空通话是民航飞行中的重要技术环节,是飞行通畅和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尽管两岸同宗同文,但由于政治和历史原因,两岸长期缺乏交流沟通,致使两岸民航人员在陆空通话术语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术语使用上的差异如果不加以提前解决,当两岸真正通航时,必然会影响飞行员和…  相似文献   

18.
航空无线电陆空通话(以下简称通话)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陆空双方通过话音通讯这种基本途径联接,信息交流主要依靠听和说两种交际形式。歧义现象渗透于语言交际的各个层面,如:词汇、语音、语法和语境,无论英语是否是通话者的母语,通话者都无法完全超脱偶合的语言歧义的干扰或者制约。在航空史上曾有不少重大事故的起因不在于技术或者能力缺陷,而仅仅在于通话语言的问题,有的空难甚至就源于一字之差。本文拟对陆空通话中的语言歧义现象进行归类,分析其特点、成因和危害,探讨避免和排除歧义的方法。所谓语言歧义,就是一个词、…  相似文献   

19.
陆空通话是航指挥的基本功,它为航管人员与飞行员信息勾通架起一座桥梁。本文介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的人机标准陆空通话自学习系统,它可以根据学员自身的学习效果,控制学习进度。该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提高学员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陆空通话语言自身特点的分析,对通话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总结,以及从信息传递的角度阐明复诵与监听在通话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分析到实际应用,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如何提高通话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