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多重入口跑道介绍多重入口是指除了跑道起始端和末端的进入、退出的道口外,在跑道起始端和末端不远处修建一条或者多条垂直于跑道的联络道,部分多跑道机场还存在一条或者多条用于穿越跑道的联络道,多重入口跑道一般用于非全跑道起飞、脱离以及穿越跑道。为增加跑道的使用率,提高机场容量,很多机场跑道是多重进入跑道,特别在一些大型机场由于复杂的机位滑行道结构和候机楼布局等原因,拥有更多的跑道入口,图1及图2分别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6R/18L跑道北端和南端的多入口图示。多重跑道入口的存在给实际管制运行带来很大便利,提高了跑道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跑道侵入事件已成为威胁航空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从机场、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公司三个方面分析造成跑道侵入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及其关联关系,并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角模糊数对传统的网络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基于此建立跑道侵入风险评价研究模型;通过实例分析,找出对跑道侵入风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可行有效,能够反映出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降低了主观判断对指标权重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制定预防跑道侵入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管制员工作负荷、管制员情景意识丧失、飞行员操作偏差/疏忽为产生跑道侵入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随着民用航空运输量的增加,作为空管运行保障起点和终点的机场愈加繁忙,机场跑道数量增多,机场跑道运行方式复杂化,如多平行跑道运行、交叉跑道运行、窄距近距跑道运行等,但是由于机场管制单位在地面滑行管理方面和防止跑道侵入方面还只停留在经验积累和被动处置的水平,其结果是机场地面活动冲突增多和机动性下降,导致机场地面事故增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密度逐渐增大,机场跑滑系统越来越复杂,航空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其中跑道侵入是影响航空安全的重要方面.引起跑道侵入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主要研究人为因素对跑道侵入严重性等级的影响,根据跑道侵入严重等级的划分,利用多重属性风险评估模型对跑道侵入严重性等级进行量化,通过实例计算和对所得数据的分析,表明多重属性风险评估模型可为跑道系统提供通用的跑道侵入风险评估方法,并指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军、民航飞行量的迅猛增长,加之许多机场改扩建后机场平面布局日趋复杂,近年来军、民航跑道侵入事件不断增多。跑道安全是航空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跑道侵入(Runway Incursion)问题是对航空安全的一个严重威胁,全球航空业都在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一、跑道侵入定义、严重程度分类和失误类型 1.跑道侵入定义 随着全球航空量的急剧增加,跑道侵入事件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安全问题。为推动国际合作,改善跑道侵入风险,2004年11月25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DOC4444文件对跑道侵入进行了定义,该定义规定:任何涉及航空器、车辆、人员等错误的进入航空器正常起飞、着陆所指定的保护区域的事件(根据ICAO《空中航行服务程序——空中交通管理》),为跑道侵入。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加拿大运输部的一项研究表明,若一个机场的交通量增加20%,跑道侵入的可能性将增加140%。近年来,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航空器地面活动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跑道侵入事件呈上升态势,跑道安全日益成为空管、机场、航空公司日益关注的焦点。根据美国FAA的统计,在1998-2001财年的4年中,全美480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些繁忙机场,特别是实施多跑道运行的枢纽机场,影响空管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加,防止跑道侵入对于保证飞行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航班流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保障航班正常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本文分析了首都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全世界民航空中交通量的增长,跑道侵入的不安全事件数量急剧增加,严重威胁着航空安全。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防止跑道侵入手册》(Doc9870 AN/463)中的定义,跑道侵入是指在机场发生的任何航空器、车辆或人员误入指定用于航空器着陆和起飞的地面保护区的情况。该手册还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将跑道侵入划分为A至E共5个等级,同时该手册还包含了一个跑道侵入严重等级计算器(RISC),它能够为跑道侵入事件严重等级划分提供快速简便及标准统一的方法。本文利用RISC计算器,通过对近10年我国民航发生的跑道侵入事故征候进行定量测算和分析,给出了跑道侵入不安全事件的相关预防措施和建议。一、计算工具RISC简介RISC软件由ICAO提供,受软件著作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跑道侵入告警系统的自动化水平,降低设施设备安装维护成本等问题,通过摄像设备获取机场场面的视频图像数据,采用稀疏表示对视频图像数据集进行检测处理;通过利用NSCT算法优化,结合半张量积,对样本数据集进行跟踪训练;根据单目摄像机测距建立坐标转换和测距模型,对机场场面航空器与跑道中线的距离进行准确测量,根据地面保护区设置合适的阈值实现跑道侵入告警。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图像重构质量提高了7.07%,平均处理时间降低了21.95%,模拟环境下跑道侵入告警准确率为95.2%。模型重构质量好,处理时间快、实时性好、准确率高,可以为预防跑道侵入事件的发生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范跑道侵入风险,利用事件树分析(ETA)方法,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对跑道侵入过程进行了分析,考虑了在管制员、飞行员、地面车辆驾驶员失效情况下,导致跑道侵入的各种情况。同时采用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CREAM),分析了这一过程中管制员、飞行员、地面车辆驾驶员的失误概率,并在事件树分析框架下计算了总体失效概率。分析和计算过程是跑道侵入事件概率安全评估的探索和尝试,为跑道侵入的安全分析提供了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双跑道机场逐步增多,其中有些机场的双跑道高程差异较大,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空中航行服务程序-飞机运行(PANS-OPS)对跑道高程具有差异的机场内水平面设置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从而给此类机场的规划和净空管理带来困惑。在综合考虑机场飞行安全、周边规划建设控制和机场净空管理继承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双跑道高程具有一定差异的机场内水平障碍物限制面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急剧增加,国内外很多机场都通过修建平行跑道来增加机场容量。平行跑道因其容量大、运行安全等优势成为大型枢纽机场的主流跑道构形。然而,在当今社会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的前提下,宽距平行跑道很难得以实施。窄距平行跑道在容量上比单条跑道大大增加,而占地规模明显小于宽距平行跑道,在航空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如美国旧金山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法国戴高乐机场等。为了增加机场容量,国内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都先后实行了窄距平行跑道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潘亮 《民航科技》2006,(5):8-10
一、概况 浦东国际机场第二条跑道已于2005年3月17日投入使用,浦东机场拥有了东、西两条平行跑道。本程序是按照平行跑道独立平行进场和独立平行离场运行方式的规范和要求进行设计,并以最终实现平行跑道独立运行为目标。考虑平行跑道独立运行的复杂性,管制人员对平行跑道运行尚缺乏经验,为实现从单跑道运行向双跑道运行的平稳过渡,根据民航总局令第123号《平行跑道同时仪表运行管理规定》,在运行初期采用一条跑道用于进近,一条跑道用于离场的分开平行运行(相关运行)方式,因此本次程序中并未设计平行独立进近程序。在不断完善设施,积累经验,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有计划、分阶段地逐步向半混合、混合运行方式过渡,最终达到最大限度提高跑道利用率和机场容量的最大化,发挥大型枢纽机场应有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民用飞机在低能见度的机场跑道滑行时,存在发生跑道入侵的风险。国内外民航史记载了数次因跑道入侵事件导致的飞机在机场地面相撞而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作为长途出行的交通工具,使得全球大型国际机场的年吞吐量剧增,导致跑道入侵事件时有发生。各国民用航空管理组织对跑道入侵事件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航空公司需要在机上安装一套地面避撞系统,来避免跑道入侵事件的发生。本验证项目基于某大型机场的动态地图建立了一个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原型,建立了飞机在机场滑行的平面四向运动模型,设定了不同安全等级的跑道入侵预警算法,定义了多种飞机跑道入侵场景,最终在MATLAB/Simulink和FlightGear中进行二维平面仿真和三维立体仿真,验证了系统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航空迅速发展致使终端区空域拥挤以及航班延误问题,研究了繁忙多跑道机场的离场航班排序问题,以缓解终端区空域拥挤和减少航班延误及提高跑道利用率。将管制习惯因素引入到离场航班的排序中,根据飞机尾流间隔的要求,建立基于管制员管制习惯的多跑道机场离场航班排序模型。针对机场小规模的离场航班流量,采用穷举法求解,并用算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先到先服务排序方法相比,经算法排序后的总延误时间减少了近30%。  相似文献   

17.
TheConstructionoftheConnectionRoadbetweenthewestandEastRunwaysoftheCapitalAirportSarted6月23日,首都机场举行了隆重的东西跑道联络通道工程开工典礼,此项工程的完成将极大地改善首都机场地面飞机滑行调度困难,更好地提高东、西跑道的使用率,缓解因调度而造成航班延误观象的发生。近年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空业务量逐步增长,起降架次的增加使机场地面飞机滑行调度越来越困难,高峰小时常常造成航班延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缺少站坪区与跑道之间的联络滑行道,而且这种状况在航站区扩建工程竣工投入运行后更加…  相似文献   

18.
王烁 《民航学报》2023,(5):56-60
非全跑道运行模式是解决机场起飞航空器对五边进近落地航空器ILS盲降系统下滑信号遮挡问题的重要手段,在繁忙机场使用非全跑道起飞的做法也已经成为惯例。对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号不稳定因素与低能见度时非全跑道运行模式优化研究,意在提高机场跑道利用率和机场整体运行效率,促进机场和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为建设区域航空枢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机场运行现状分析、查摆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号不稳定因素及具体解决方案、设计新建垂直联络道工程、提高低能见度时非全跑道运行程序安全裕度等方面做出具体分析,最终实现机场常态化非全跑道运行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9.
庞雪峰  林伟文 《机场建设》2006,(4):40-40,48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航班起降架次持续的增长.不少机场原有的跑道容量逐渐饱和,开始建设第二跑道,而一些繁忙的枢纽机场如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开始建设第三跑道。目前,绝大多数机场均设有助航灯光系统,跑道增加,相应的助航灯光系统也随之增加,但不单是数量的增加,而且复杂程度及与运行结合的紧密程度都大幅提高。下面结合广州国际白云机场扩建工程FedEx项目的设计,简要谈谈对于多跑道的助航灯光设计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多跑道作为大型繁忙机场的关键资源和瓶颈区域,在机场运行管理中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和高效配置。基于经验滑行时间数据,建立了多跑道离场分配模型,在满足场面运行安全约束的前提下,以离场航班滑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寻求最优的跑道分配方案。通过选取典型机场进行地面网络建模,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及航班计划等信息,利用计算机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随机分配方法相比,多跑道机场地面容量提高了2.1%,冲突探测与解脱次数降低了20.6%,最大延误时间减小了5.2%。因此,机场运行安全与效率得到改善,所提方法有效,适用于多跑道离场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