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可以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改革对于一流人才的培养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虚拟仪器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了教学大纲的制定中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实践环节中课程思政在工程实践中的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和改革,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课程是本科教育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具有进行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在新文科建设大潮下,必然成为课程育人的主阵地。本文根据学校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现状,阐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分类分层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将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政性三位合一,实现单课程,育全人,全育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个重要思想,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重视。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结合英语泛读课程的特点,分析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泛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第二课堂活动三方面提出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泛读课程的实施途径,为高校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结合“集成电路设计基础”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本文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OBE理念构建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能够切实解决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存弊端,发挥专业内课程间协同育人的作用。构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路径为:在OBE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定专业课程思政产出目标、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层次、确立思政要求与课程间的对应关系、优化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效果并逐步完善。通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确保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重视,但是依然存在着生硬结合,内容零散等问题。本文依据工程认证的OBE教育理念的内涵,结合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尝试构建OBE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提出建议,为高校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文针对工科类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割裂的局面提出了具体问题及一套解决思路。以《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课程为突破口,采用“总、分、总”的形式,为课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价值观念,将课程分解为多个项目单元,不同项目对应不同课程思政主题,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的整体教学活动中。并重点针对网络教学难题、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落后以及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等三个方面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及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国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高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同步更新,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也逐步提升。本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通过与专业目标的对比,发现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方法等方面对课程思政体系进行设计,打造与专业目标相结合的系统化的课程思政体系,最终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前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融入思政教育的军事理论教学也在全国各大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强化思政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中强化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当前发展的要求相符合,还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大学有关课程教师的师资队伍,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处于前列。本文从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育现状以及思政元素体现等方面阐述笔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军事理论课程的创新想法,以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设计与实践,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综合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思政元素等,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GIS空间分析》作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和分析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机的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提出思政融入课程设计的经典案例和实施路径,为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和优化课程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