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詹姆斯&;#183;杜立特尔是二战中的王牌飞行员。他因率领轰炸机群轰炸东京而被美国人誉为“民族英雄”,也因而荣获美国的最高荣誉——国会勋章。这位传奇的飞行员一生都在与飞机打交道。在他的生活中,驾驶飞机创造世界记录就像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2.
只比阿姆斯特朗迟19分钟踏上月面的是布兹·奥尔德林,他于1930年1月生于新泽西州的一个飞行员之家,父亲还与发明了飞机的莱特兄弟相识,所以他很早就对飞机情有独钟。1951年他以年级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在朝鲜战争后,他重返校园,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获载人航天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漂亮的飞机往往可以选题以大家的欣赏,但有时一些外形狰狞怪诞、带有异国风味且性能优越的飞机更能够吸引飞行员的目光,他们会在心中揣摩着自己驾驶它的感受-这也许是人类好奇的天性使然。德国福克·沃尔夫公司生产的Fw189“空中眼睛”侦察/攻击机,虽然缺乏强劲的动力,亦无德国飞机普通具有的流畅外表,布局上更偏离了主流设计,但却是很多飞行员憧憬并且最终成为爱不释手的飞机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们已经习惯用“历史重演”来描述今天发生的事实与若干年前的情景相吻合的情况。然而 ,人们迄今仍没有找到适当的字眼来记述现在所能看到的未来 ,即使是诺查丹玛斯无所不知的预言。不可否认的是 ,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中 ,已经发生了这种奇妙的事情。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的奇遇1934年的一个碧日晴天 ,身为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的高达 ,独自一人飞行在苏格兰上空。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在高达身上应验了。刚刚还是晴空万里 ,眨眼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 ,大自然显出一副狰狞面目。高达是位经验丰富的优秀飞行员。他当即关掉引擎 ,让飞机在风暴…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穷途末路的日本法西斯曾组织飞行员用自杀飞机攻击盟军,在法西斯德国则诞生了一种与自杀飞机类似的,然而却影响深远的新式武器,那就是飞航式导弹。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美国许多驾驶“空中堡垒”轰炸机的飞行员都反映在德国上空遭遇过一些神奇的光球 ,它们似乎在等待着美国轰炸机的来临 ,而且若即若离地追随着美机。如果你不打算攻击它们 ,它们就会平静地随机一起飞 ,只要你开始做机动飞行 ,这些光球就立即超到前面去 ,让你对它们的追击成为名副其实的捕风捉影。一些深知德国正在研制秘密武器的美国专家确信这些光球是出自于德国人之手 ,绝非什么“天外来客”。现在已有充分证据证明 ,德国“飞碟”的研究工作是在1938年~1942年期间开始的 ,而且有一个设计中心就设在著名的第…  相似文献   

7.
    
目前利用飞行员静态可达域和可视域对驾驶舱人机界面进行设计和布置无法保证飞行员在过载和振动状态下的操作特性满足飞行安全操作的需求.针对飞行员触点操作,基于LifeMOD人体肌肉-骨骼模型,利用正常状态下触点操作动作的捕捉数据对飞行员模型的肌肉进行训练,建立正向飞行员操作模型;在正向飞行员操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有肌肉力单元的飞行员人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能够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和分析.对模型加入±Z和+X方向的加速度以及ZY方向的振动等外部运动激励,模拟不同加速度和振动对飞行员触点操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控制台的触点操作受加速度和振动影响最小,应急操纵设备应布置在该区域,可保证飞行员在应急条件下及时、准确地操纵飞机,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性.非常规情况下飞行员触点操作能力仿真能够指导驾驶舱人机界面的优化布置,提高应急情况下飞机操纵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立川九九教练机(ki-55),是日本于30年代末生产的一种高级教练机,用于训练飞行员。1945年我军从日军手中缴获了这种飞机,在东北老航校期间,飞行学员使用它进行训练。飞机的涂漆还沿用日本的方式,上部绿、土棕、黑等色迷彩,下部却是醒目的橙红色,而不是和天空近似的蓝、灰色。它的机徽是一个红五星,中间是一个“中”字,这是任弼时同志为东北老航校专门设计的,可以算是我军最早的机徽版本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4日晚19时42分左右,南京禄口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室接到航行在南京北面约80千米、4500米上空的厦门民航8112号飞机的紧急报告。飞行员称,在他飞机的东侧发现了一个奇异而又壮观的飞行物。空中管制员立刻问,是否影响飞行安全,答说没问题。飞行员继续报告,他发现一道强烈的蓝光划过天际,光的强度几乎让他睁不开眼睛,持续时间约30秒。随后,南京以北约120千米的另一架山东航空的3654号班机也报告,发现了同一现象。可能是离得远一点,光的强度稍弱一点,这架飞机上飞行员也看得更清楚。据他描述,这个家伙的大小、形状类似小孩子玩的滑板,里…  相似文献   

10.
1940年9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况大逆转的当天,战斗机飞行员上士雷蒙·霍姆斯,在伦敦上空的一场空战中,目睹一架德国轰炸机朝乔治六世白金汉宫的家飞去。炮尽弹绝的霍姆斯在迫在眉睫之际,决定驾机冲撞敌机,结果双方均坠机。德军飞行员重伤不治身亡。至于霍姆斯,他在所驾驶的“飓风”(Hurricane)战斗机坠毁之前,及时跳伞逃离。  相似文献   

11.
霍桂彬 《飞碟探索》2011,(12):34-36
格拉汉·谢帕德是名资深的航空公司飞行员。他1966年从南安普顿的汉布尔飞行学院毕业,飞过多种型号的飞机,驾驶技术娴熟,经验丰富。汉布尔学院堪称世界飞行界的“西点军校”,以严格高质、纪律严明、训练刻苦而闻名。1966年,当时在维克先锋航空公司当副驾驶的格拉汉在飞机上认识了后来成名的UFO研究专家提莫·古德。  相似文献   

12.
布兹&;#183;奥尔德林出生于1930年1月20日,被评价是一个态度明快,爽朗,精力充沛和有决心的人,他永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及如何去达到这些目标。奥尔德林的父亲就是一位肯冒险的飞行员。他认识飞机之父莱特兄弟中的一个,跟美国火箭之父哥达德学习过。  相似文献   

13.
侧滑仪是一块重要的飞行仪表。飞行员根据它的指示来判定飞机的一些飞行状态并相应地调整操纵动作。在飞行模拟器上,对它的正确模拟就自然地成了一个重要课题。这块仪表虽名为“侧滑”,但它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指示侧滑。本文全面分析了它的指示和飞机运动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各种飞行状态下计算其稳定指示的公式和动态指示的方程式。文章还根据飞机和飞行的实际情况,适当简化了这些公式和方程式,以便计算和模拟使用。  相似文献   

14.
大型客机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机组对飞机的成功操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套精心编制的飞行员操作程序,不合理或不合逻辑的操作程序可能导致飞行员的违规操作,进而引发飞行事故.参考波音737NG飞行机组操作手册,分析进近和着陆阶段的任务功能流程后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采用德尔菲法对现役飞行员进行两轮咨询,建立了基于安全性的进近和着陆阶段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飞行员进行咨询,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飞行员操作程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飞行员操作程序的评价等级和评价值.提出了一种将功能流程图法、德尔菲法、序关系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波音737NG飞机进近和着陆阶段的操作程序评价.评价结果说明了该综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持续载荷飞行模拟器过失速机动过载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的持续载荷飞行模拟器(SGFS,Sustained G-load Flight Simulator)模拟过失速机动过载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过失速机动中飞机角运动剧烈的特点,推导了考虑飞机转动带来的附加过载的飞机飞行员过载计算公式.在SGFS过载模拟数学模型中应用此公式,以典型的过失速机动动作.Herbst机动为例,对机动时的飞行员过载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中SGFS能够较精确地跟踪输入的飞行员三轴过载指令,最大误差小于0.2g.研究结果表明:过失速机动时飞机转动引起的附加过载不可忽略,同时也表明SGFS可较好地用于对过失速机动飞行员过载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
在二战后期,美国飞行员在海上飞行时都会携带一些小金属球,如果飞机不幸被击落而跳伞,落到大海上,穿着救生衣无助地漂荡,就要在海里扔一颗金属球。这些美国大兵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德国军方得到这砦小球后,切开一看,里面除了空气什么也没有,也不知道这些“秘密武器”是干什么的。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空军对战争的发展和战争的结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战术思想、作战手段甚至至今还有不少值得借鉴的东西,对于二战德国空军有许多爱好者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他的迷彩涂装很有特点,纵观历史上的各国军用飞机的迷彩涂装,二战德国的飞机迷彩可以算得上是“独树一帜”,德军飞机迷彩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改进、更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击实录     
不存在的“飞机” 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披露了一条令科学家啼笑皆非的消息:芝加哥国际机场附近空域发现“幽灵”飞机 ! 没有人知道这些“幽灵”飞机到底是什么玩意。调查报告说,不知是什么原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飞机或者在很远地方飞行的飞机的雷达图像,会突然出现在奥哈尔机场的雷达屏幕上。有好几次,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不得不命令正常起降的航班做突然且危险的规避动作,以避免与“飞机”相撞。但事后查明,那架“飞机”根本不存在 !管制人员还同时发现,部分民航飞机已经接近机场,经无线电联系却回答说他在很远的地方正常飞行。专…  相似文献   

19.
难以抗拒的诱惑36岁的魏茨迈是德国巴伐利亚一所中学的生物教师。表姐丽塔1987年嫁到挪威南部的小镇——塞尔尤尔,此后,两人就一直没有见过面。1999年6月,魏茨迈决定利用休假去探望她。17日他乘坐的客机在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的一个机场降落,丽塔早已在等候了。见面后他们都非常高兴,相互问候了一番,表姐开车接他回家。  魏茨迈是第一次来挪威,一路上酷爱旅游的他自然仔细地观赏着车窗外别致的风光,时间在快乐的说笑中流逝。忽然,一个颇具北欧特色的湖引起了他的注意。  “太棒了!这叫什么湖?肯定很深!”魏茨迈问。  “塞尔…  相似文献   

20.
《飞碟探索》2011,(2):29-29
备注:有一天我们乘坐塞斯纳飞机旅行。飞机从大熊山机场起飞,在大熊山附近逗留了一会儿。风景美极了。所以我的相机就一直开着。不停地拍照片。飞机上共有3个人:飞行员,我的一个朋友和我。我当时坐在飞机的尾部,因此是最后一个看到飞行物体的人。我的朋友之前就看到了它并指给了我。飞行物体快速飞向了东边。转瞬即逝。这个飞行物体的形状并不规则,也不像我们熟悉的任何一种飞行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