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用于视景增强的新型区域成像雷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  Thoma W.  Franz 《空载雷达》2001,(2):7-14
近年来要求为现有机载雷达增加前视能力和呼声愈来愈高,而现有的雷达系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旨在覆盖飞行路线正前方扇形区域的新方法。这种新型的雷达系统被命名为SIREV(用于视景增强的区域成像雷达),目前正由DLR研制。由于系统具有全天候能力,并且在俯视(测绘模式)与前视条件下均可得到高质量的雷达图像,特别是适用于导航,自主进近着陆与地面滑行引导。本文着重研究这种新型系统的全方位分辨特性,还将计算方位带宽与分辨率,并讨论它们与照射扇区的关系。最后以上述研究为基础确定了系统参数,对这种新型雷达系统做出了概括描述。  相似文献   

2.
Sadj.  F 罗先志 《空载雷达》1999,(3):8-20,85
描述了一种用于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辅助飞机着陆的视景合成系统(SVS),该系统由一个扫描毫米波雷达,平显和实时信号处理硬件组成,采用一套快速处理算法来增强和显示图像。该系统已在实际的恶劣天气情况进行了大量的高塔与飞行演示验证。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验证了系统的整体概念和信号处理算法的新颖性。  相似文献   

3.
不依赖天气和日光的现代交通系统急需具备最优化的、经济有效的性能。大多数经常近地飞行的直升机、小型飞机和军用运输机都需要装备有效、经济的视景增强传感器。当今传感器技术与处理速度的发展为许多新的概念提供了可能性。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报道了DaimlerChrysler宇航部的HiVision(强视景)计划的研究成果。基于FMCW(调频连续波)雷达技术,采用高速信息更新率且工作于毫米波段的传感器试验机已经改善了性能并满足了试飞要求。目前的结果说明能够形成不受天气限制的增强的视景。此外,还在波罗的海的高速渡轮上对试验机进行了测试,因为高速度的船只同样需要不受天气制约的操作以及防撞措施。在将来,一种类型的传感器既可服务于多个领域,又可以帮助缓解交通压力,确保安全。文中描述的试验机因其具有快速扫描、气象穿透的特点且成本经济性好,因而填补了光学(红外的)传感器与标准脉冲雷达之间的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4.
融合不同维数的测量的一种普通方法是采用顺序卡尔曼滤波器。这种顺序滤波器尤其适用于异步测量的场合;然而,如果有任何一个传感器性能下降,则它有可能发散。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多外局部航迹的部分分布式或增维航迹结构的方法。为了融合脉冲多普勒雷达(距离和角度)的信息和红外成像系统(仅角度)的信息,在航迹级融合前要给红外系统的“不完整的”测量分配一个伪距项,这样就增加了一个距离维。这种结构在稳健性方面有潜在的优势,当红外成像系统的测量变差时,雷达的局部轨迹不会受到损害。文中对所提出的结构进行了模拟,并与在相同情况下用顺序滤波器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模拟中采用了多种数据率。在通常的情况下,部分分布式滤波器需要有附加的时间校准逻辑,对用于融合处理的单独的雷达航迹和红外成像系统航迹进行预处理。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确定部分分布式滤波器是否可以替代顺序滤波器,并且研究将部分分布式滤波器应用到加拿大军队的侦察型轻型装甲车(LAV)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Bair  GL 《空载雷达》1996,(4):82-85
国防测缓局(DMA)的数字地形高度数据(DTED)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可用于多种场俣的地形数据库。在模拟和分析飞机和雷达低突突防飞行时,这个数据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它既可用作地形表面的一种真实模型,用作一种与其它传感器融合的机载地形数据库的传感器输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一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用于武器系统设计、研制及飞行试验的设想。为此,文中着重给出了目标的雷达特征、目标的几何建模、可视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建模、目标识别与反识别及数据融合(Fusion)技术。rfsy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特点以及在反隐身、电子战、制导、敌我识别、视景增强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并希望开展机载厘米波和毫米波双频雷达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按照断续调频连续波(FMICW)原理,已经研制出一台具有用于稳定和扫描的转向支架的94GHz成像雷达,它作为机载测试台用以评估雷达辅助导航和引导算法。直升机机载飞行试验的初步结果给出了所选择的特征(包括跑道)和其周围环境之间用计算机和飞行员人工引导两种情况下的充分比较。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已经证实了该系统比GPS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Chan.  KCC 潘怡芳 《空载雷达》2000,(3):53-61,21
许多多传感器目标跟踪系统都是在假定数据关联过于复杂、集中式融合办法的计算要求过多而难于实现的情况下提出的。此外还需假设噪声分量相对较小、无漏检,扫描周期相对较短等等。业已证明,在采用这些假设条件生成模拟数据进行测试时,许多多传感器跟踪系统都能有效地工作。然而深入研究了几组实际数据的特点之后,就会发现这些假设并不总有效的。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实际的多传感器跟踪环境的特点,并解释了在这种环境下现有系统不能有效完成任务的原因。然后给出克服这些系统缺陷的种数据融合方法,方法分为3步;(Ⅰ)采用一种自适应学习方法估算同步误差;(Ⅱ)漏检时调整目标的测量位置;(Ⅲ)采用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算法预测下一个目标位置。为做出性能评估,我们采用不同的实际数据集和模拟数据集对融合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形建模技术是视景仿真系统开发的关键因素。为了缩短地形建模时间和提高地形模型的真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Terra Vista的地形建模方法。该方法将获取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文化特征数据及其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并通过地形转换算法及矢量数据的映射生成比较真实的三维地形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高效地生成了三维地形模型,并为三维地形建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将采用机载机动式接收机的双基地雷达概念用于火炮定位。这种概念性系统的性能取决于有足够的飞行时间对炮弹进行跟踪,以精确测定完事的弹道。给出了各种双基地配置及雷达和目标参数的动态覆盖范围和飞行时间的探测结果。为了便于分析,完成了对二维双基地雷达的计算机模拟。数学模型采用双基地RCS数据模拟真实目标反射特性。事实证明,采用单个机动式接收机的双基地雷达系统在执行大范围监视任务中非常有效,可替代现役的单基地雷达系统。对系统的潜在改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用于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的模拟雷达数字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系统需求和通信信息的分析,得出了数据处理机的系统结构,以及完成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了处理机的功能框图,最后介绍了处理机软件的流程。  相似文献   

13.
首型在空军服役的有源相控阵多功能火控雷达AN/APG-63(V)2 1.1 APG-63/70雷达的改进AN/APG-63(V)2是雷声公司制造的多功能火控有源相控阵雷达,是APG-63/70雷达的改进型,用于装备F-15C战斗机。它是世界上进人空军服役的首型战斗机AESA雷达,已全部交付。该雷达消除了原来F-15雷达笨重的液压天线驱动系统,雷达的快速扫描和多目标跟踪能力得到了改善,提高了飞行员对战场环境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战斗机都装载有火控雷达(FCR)、电子战系统(EWS)和无线数据链等。这些系统都是独立工作的,且相互之间很少有信息交换。为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各系统之间的四级融合机制:初级融合、原始数据级融合、分系统级融合、组网级融合。其中前三级融合均基于单个多功能传感器,最后一级融合基于多功能传感器组网。四级融合机制大大提高了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的效率,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标识别和跟踪是模式识别领域的一重要研究内容。基于单传感器( 雷达或红外成像) 的系统存在着局限性, 分析了多传感器信号融合的必要性, 介绍了目标识别和跟踪系统进行多传感器信号融合的方法( 特征层融合、决策层融合)及其在提高目标识别和跟踪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方面的优势。介绍了基于智能模型和基于多层前向网络的目标识别算法。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将于今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对关键的空中导航设备进行功能性和精确性检查,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运行。这次大检查将进行42个单独的常规检查或者飞行校验。被检查或校验的设备包括:仪表着陆系统(ILS)、无线电测距设备(DME)、无方向性信标(NBD)、广域多点定位系统(WAM)助航设备以及监视雷达。这些设备给飞机提供位置和导航信息,帮助飞行员安全着陆。此次飞行校验将由专业的双引擎校验飞机来执行,收集设备精确度的相关数据。稍后将对被收集的数据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保每一个导航设备都在精确地运行。  相似文献   

17.
Blan.  JL 《空载雷达》2000,(1):1-5,57
建立了一个MPRF(中等脉冲重复频率)空-空雷达试验台,并进行了涉及到低飞机载目标遭遇条件的飞行试验。该雷达工作在Ku波段,采用线性调频波形和模拟解线性调频展宽距离压缩。利用数字化任意波形产生器产生波形,且在接收 采用了直接IF(中频)数字变换。利用低成本的商用大动态范围A/D变换器实现高压缩比,得到了一架Lear喷气式飞机、一架直升机和几个地面动目标以及几种杂波的下视飞行试验数据。这种试验计划验  相似文献   

18.
信息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已经被大众所认可。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信息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资源,甚至可以认为信息处理是空中交通交通管制的本质。这样说是因为在整个管制过程中,管制员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如:飞机位置报(程序管制)、雷达监视屏(雷达管制)、电话、电报等来获取所需的飞行动态、流量控制、限制等信息资源,经过管制员大脑的分析、判断,做出决策,然后利用陆空通信将决策传达给飞行员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精确地对弹道落点进行预报,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分批人出了雷达、红外系统和光测系统与传感器融合子系统连用的实例,并得出结论:单传感器的精度是难以满足现代战争需要的,寻求一种较好的融合方法来提高落点预报精度虽是一个难题,但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在空管自动化系统中,同时进行着单雷达处理和多雷达融合处理。单雷达处理提供本地航迹(Local Track),多雷达处理提供系统航迹(System Track)。通常,一个系统航迹由一个或多个本地航迹融合产生并不断地被本地航迹所更新,从而在雷达管制员席上得到稳定、可靠的动态雷达图像显示。在多雷达融合处理之前首先要对本地航迹与系统航迹能否相关进行判断。本文引入可信度概念,并基于可信度计算对本地航迹与系统航迹相关算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