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l-Li合金中超点阵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透射电子显微术(TEM)、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EM)、点阵象模拟和动力学衍身模拟技术研究了Al-2.54Li-1.24Cu-1.01Mg-0.13Zr(AA8090)中的超点阵相。结果证实了Al_3Li和Al_3Zr相的晶体结构符合Silcock提出的模型,并发现,Al-Li-Cu-Mg-Zr合金中同时存在Al_3Zr、Al_3Zr相和Al_3Li/Al_3Zr共生体。在纯二元Al-Li合金中,Al_3Li相主要在淬火过程中调幅分解;在多元合金中,Al_3Li相以第二相质点为核心的析出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Al-Cu-Mg合金中S′相及S相在铝基体基本带轴上的复合衍射花样。选区衍射表明,由S′相相对于铝基体存在的12种变体及其二次衍射效应构成了复合衍射图。铝基体[112]带轴的近似三等分点是由S′相的[914]带轴及二次衍射造成,并与S’相的<101>、<110>强衍射构成了复合衍射花样;铝基体[111]带轴主要由S′相的<514>强衍射构成;铝基体[111]带轴主要由S′相的<013>和<021>强衍射构成。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运载火箭箱体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对国外大型运载火箭贮箱箱体材料的分析研究 ,结合我国贮箱研制经验 ,对铝 -镁系、铝-铜 -镁系、铝 -铜 -锰系、铝 -锂系铝合金和碳 /环氧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对比 ,提出我国新一代 5m级运载火箭的贮箱材料以选择铝 -铜 -锰系的 14 7(2B16 )合金为宜 ,并建议对用于贮箱的 14 7合金板材的含氢量给予明确限定 ,以利于降低材料焊接时的气孔倾向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目前,用于制造陀螺的Ly_(12)铝合金存在易变形和重量大的缺点。而铍的比重小(γ=1.85),仅为铝的三分之二,与镁相当,且铍的弹性模数高(E=30000公斤/毫米~2),为铝的四倍以上,比镁大七倍以上。铍的强度也很高,其刚度/重量比及强度/重量比为几种常用金属材料(如铝、镁、铜、钛)之冠。铍的线膨胀系数小(α=11×10~(-6)/℃),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高温瞬时和热暴露对2024 T3511状态铝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及对应的组织变化。实验结果说明,经高温瞬时和热暴露后,强度曲线经过一段平缓阶段迅速下降;而塑性曲线一反常态,塑性与温度不呈单调函数关系,曲线中间有一最低值。微观分析表明,合金存在两种类型时效沉淀相S系列相和X相。S系列相(G.P.区形核)遵循以下时效序列: G.P.区—→S″—→S″+S′—→S′+S—→SX相在S″+S′阶段内析出。与强度曲线平缓阶段对应的组织是G.P.区和S″相,与强度开始下降阶段和塑性最低区域对应的组织为S′+S″+X,这与半共格S′和X的形成有关。与强度下降和塑性回升阶段对应的时效组织是非共格S+X相。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两相湍流的代数应力模型,并由此出发,导出非线性κ-ε-κp两相湍流模型,目的是合理地模拟各向异性较强的旋流两相流动,保持二阶矩模型的优点,同时比二阶矩模型简单,文中得到了气相、颗粒相的雷诺应力和两相脉动速度关联的性应力应变关系式。这些代数式和两相各自的湍动能κ,κp,以及两相脉动关联湍动以κpg的方程联立,就构成非线性κ-ε-κp模型。将该模型用于模拟旋流两相流动,给出两相时均速度声及雷诺应力各分量,并且将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以及二阶矩模型的模拟结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旋流两相流动的能力和二阶矩模型的能力相差不多,但计算量比二阶矩模型的小。  相似文献   

7.
LY12CZ 合金相电化学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研究了LY12CZ合金中的纯铝(Al)、晶间化合物θ(CuAl2)、S(Al2CuMg)和MnAl6在含Cl-离子的中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各合金相作为独立相在含Cl-离子的中性介质中均有点蚀敏感性,其中S相耐蚀性最差,L1相耐蚀性最好。各相点蚀主要是由于Al或Mg的阳极溶解所致,腐蚀产物主要是铝的不溶性氢氧化物、可溶性氯化物及镁的可溶性盐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会聚束电子衍射、常规电子显微术及X射线能谱分析,对2024高强铝合金中棒状弥散相Al_(20)Cu_2Mn_3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测定出该相的空间群为Bbmm,点阵参数为a=2.419nm,b=1.251nm,c=0.786nm,并发现T相易形成多重孪晶,孪生面为{101},多重孪晶〈010〉取向的电子衍射图呈现十次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在水冲压发动机中高金属含量铝/镁合金水反应金属燃料的稳态燃烧,开展了其一次燃烧和二次燃烧实验研究,其中铝/镁合金含量达到80%。采用氧弹量热仪收集一次燃烧固相产物,并将一次燃烧固相产物置于水蒸气高温管式炉中模拟二次燃烧。采用TGA对铝、镁和铝/镁合金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并采用XRD,SEM及化学分析方法对铝/镁合金和推进剂的一、二次燃烧固相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铝/镁合金的启动氧化温度530℃优于镁的600℃,铝/镁合金在第二阶段的氧化性能优于铝的。铝/镁合金为Mg17Al12,一次燃烧固相产物中主要存在Mg Al,Mg2Al3,Mg Al2等合金相和Mg O,在二次燃烧的固相产物中有Mg O,Al和Al2Mg O4,其中剩余Al的含量随着管式炉温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分析认为铝/镁合金在燃烧过程中镁先行发生了反应,而后其中的铝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硬度、电导率测量和X射线物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铝锌镁钪合金铸锭均匀化处理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铸态合金过饱和程度高,合金电导率较低而硬度较高;铸锭均匀化处理过程中,随均匀化温度升高,T相先大量析出后逐渐回溶入固溶体基体,基体固溶度先降后升,合金电导率先升后降,合金硬度则先降后升,更高温度均匀化,晶粒粗化,硬度又下降。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进行BP神经网络设计,采用改进的BP网络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对权值和阈值进行训练,建立了铝锌镁钪合金均匀化工艺参数到性能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精度高,泛化检测点电导率相对误差≤±0.23%,硬度相对误差≤±1.90%,可有效预测和分析均匀化工艺对铝锌镁钪合金性能的影响,为优化均匀化工艺、降低试验成本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强Al-Cu-Li-X铝锂合金2A97三级时效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型高强Al-Gu-Li-X铝锂合金2A97为研究对象,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两种三级时效工艺及其改型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δ′相二次析出过程的三级时效和含有δ′相回溶过程的三级时效处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达到T6峰值时效水平,三级时效改型工艺由于增加变形使前者合金的强度升高,塑性降低,使后者的强度显著提高.三级时效和单级时效合金的主要显微组织有δ′相、θ″/θ′相和T1相.三级时效改型工艺由于增加变形促进δ′相析出和δ′相回溶,同时变形促进T1相析出,从而改变了主要强化相δ′相和T1相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甄良  茅建富  孙东立  杨德庄 《航空学报》1993,14(11):670-672
<正> 铝-锂基合金具有密度低而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异性能,为探索新型的航空航天用金属结构材料提供了新的可能。其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主要障碍是塑性低和韧性差。目前主要通过发展Al-Li-Cu-Mg-Zr系五元合金,引入新的强化相如T_1相、S′相等,分散δ′相所引起的共面滑移。本文通过在扫描电镜下进行动态拉伸,很好地完成了这类  相似文献   

13.
朱昭君  强洪夫 《推进技术》2019,40(4):721-731
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用轴编C/C复合材料的工作环境面临高温、高压、高速燃气流和大量凝聚相颗粒的烧蚀和冲刷,对材料的抗烧蚀性能和热结构特性要求十分严格。因此,从烧蚀实验和热结构特性实验研究、热结构特性预测与气体-颗粒两相流数值模拟三个方面,论述了轴编C/C复合材料的烧蚀及热结构特性研究进展。总结讨论了实现真实烧蚀工作环境的模拟和影响烧蚀实验参数的控制是高温烧蚀实验的难点,对于铝颗粒添加下工况的烧蚀实验和在细观尺度下热结构特性参数的测定实验是重点;提出从实验件类型、实验系统设计和对比有无铝颗粒添加下的工况进行烧蚀实验;提出采用一种热稳定性材料取代界面的实验方案进行热结构特性参数的测定实验。在热结构特性研究的细观尺度方面,组分材料之间的界面对热结构特性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提出在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温度的周期性边界条件来实现热结构参数的预测。在气粒两相流数值模拟方面,发动机内不同相之间相互耦合作用以及对轴编C/C复合材料的机械侵蚀是数值模拟研究的难点,提出使用SDPH-FVM耦合的方法去解决内流场燃烧流动的问题,进一步可用来揭示内流场燃烧流动机理。  相似文献   

14.
镍基单晶合金高温蠕变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细观两相胞元结构的滑移本构模型, 引入高温蠕变筏化机制, 并与三维胞元应力应变解析模型结合, 模拟了DD3在1 223 K和SRR99在1 123 K及1 253 K下的蠕变筏化.在胞元应力模型中引入细观尺寸变化, 提出了判断γ′筏化类型和方向的准则, 定量模拟了γ′的高温筏化过程.结果表明:本模型对筏化方向的判断和筏化过程的模拟与试验相吻合, 筏化模型的引入使基于细观胞元结构的滑移本构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单晶材料的高温蠕变行为.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速气流中横向射流雾化实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超声速气流中的横向射流雾化过程进行研究,在直连式实验台上进行了超声速气流中的横向射流雾化实验,并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超声速来流的马赫数为2,实验喷雾的动压比范围为1.~11.7,实验工质为水.采用纹影法对射流雾化过程进行了拍摄,得到了有雾化的超声速流场结构和穿透深度拟合公式.同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计算方法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雾化模型采用了一种新型K-H(Kelvin-Helmholtz)和R-T(Rayleigh-Taylor)混合模型,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热机械处理对新型铝锂合金强韧化机制影响的研究,深入分析讨论了热机械处理对铝锂合金晶粒结构和沉淀相等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通过热机械处理改变主要沉淀相的析出顺序和析出行为,促进基体形成细小、弥散和均匀分布的以δ′,θ″/θ′,T1,S″S′相为主的联合强化组织,抑制晶界沉淀相的析出和长大以及晶界无析出带的宽化,能够显著改善铝锂合金的强度和塑韧性匹配。经过固溶处理基体溶质原子和空位密度显著上升,淬火后形成这些缺陷过饱和固溶体为随后时效析出提供了动力。预变形和预时效促进了基体细小弥散的沉淀相δ′相或G. P.区均匀形核析出,在高温时效调节和稳定沉淀相尺寸和体积分数,获得T1、θ″/θ′和δ′相混合组织。新型和特殊热机械处理调控主要强化相δ′,θ″/θ′,T1相析出比例、尺寸和取向,细化晶粒和优化晶粒结构。最后指出应开发大规格轧制板材和热锻件的应力时效等新型热机械处理工艺,以满足大型航空飞机和重型运载火箭对轻质高性能铝锂合金需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AA 7055-T7751板材不同厚度层的力学性能,并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小角度X射线散射(SAXS)等分析技术研究板材不同厚度层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从板材表层到厚度中心,再结晶程度从69%下降到19.1%,亚晶粒尺寸从10μm减小到2μm;板材厚度中心主要为轧制型织构,远离中心层其含量逐渐减少,板材表层主要为剪切型织构;板材主要强化相为盘状η'相,其盘面半径为3.7 nm,厚度为1~3 nm,与基体的共格应变约为0.0133;板材不同厚度层沿轧制方向的拉伸屈服强度近似呈线性变化:σ_y=-38.7S+604.8(0≤S≤1)。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铝颗粒云燃烧特性,把握其研究进展,并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首先简述了铝颗粒点火、燃烧过程,总结了铝颗粒燃烧机理;其次,综述了铝颗粒云燃烧的实验、理论和模拟研究进展,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影响颗粒云火焰速度的关键参数,并提出颗粒云燃烧的研究方向,包括提升颗粒云燃烧实验颗粒分散均匀性与表征精度、降低火焰传播速度等实验结果散差、改善颗粒云燃烧理论预测模型精度及构建实用的颗粒云燃烧模拟CFD模型。  相似文献   

19.
真空铝钎焊过程温度场的有限元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描述真空铝钎焊炉温度场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辐射传热、材料热物性随温度变化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ICEPAK和FLUENT对卧式真空铝钎焊炉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对炉温均匀性进行了验证,完成了焊接生产模拟件的数值仿真和实验测量,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S弯扩压器中四种湍流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Realizableκ-ε,S-A(Spalart-Allmaras),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剪切应力输运),RSM(Reynolds stress equation model雷诺应力模型)四种湍流模型对S弯扩压器内的分离流动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将不同轴向位置的表面压力系数、分离区的大小、马赫数等三个量的实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分离区湍流模型对表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大,未分离区不同湍流模型模拟精度相当;S-A模型对分离区的模拟较保守,RSM模型对分离的模拟精度较高,SST与RSM模拟结果很接近;各湍流模型计算的高速区域均比实验值大.扩压器的平均总压恢复系数受湍流模型影响不大,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