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7月5日,我收到《航空史研究》(1996年第2期总53期)杂志,看到彭谦同志撰写的“回忆人民空军第一次战斗起飞”(以后简称“起飞”)的回忆录。感到十分亲切,几天的心情都很不平静,半个世纪前的悲痛记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2.
《航空史研究》的主要宗旨应是研究。 1 998年第 4期 (6 3)“航空史话”栏目中《惨痛的教训》——对彭谦同志“回忆人民空军第一次战斗起飞”的补充和商榷一文算是应宗旨进行的研究。我觉得应向姜长英教授学习 ,过去他办杂志很注意刊登持不同意见的航空史研究文章 ,如对直升机和直升飞机的争论意见 ,他谦虚 ,不以权威自居 ,反对他的观点文章他照样刊登。他就很注意提倡民主研究 ,提倡争议 ,提倡民主辩论 ,“百家争鸣”嘛 !我认为越辩越明 ,越辩越正确、准确 ,对航空史史料的正确、全面有好处。学术研究应是民主、平等 ,畅所欲言 ,不论职位高…  相似文献   

3.
《航空史研究》1999年第 2期 (总第 65期 )《航空杂谈》栏刊登黎民、震阳的文章 ,针对《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8年第 6期 (总第 175期 )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讲话中的两句话“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加以曲解 ,进行指责。就此谈谈我们对黎民、震阳所写的《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的看法。为了完整了解“两句话”,我们先把鲍培德讲述两句话的全段原文摘引如下 :“我国的航空事业虽然起步并不晚 ,但由于外敌入侵 ,清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腐败 ,…  相似文献   

4.
去年,姚峻同志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在河南出版了,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值得庆贺;但有的人.如果不是有眼无珠,就是别有用心了,居然明目张胆地数典忘祖,乱吹牛皮.说什么“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出版了.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见《中国民航史料通讯》第175期,鲍培德:在《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航史料通讯》(1998年6期,第175期)传来信息,由姚峻同志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了。1998年11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这部书的出版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编审委员、编委、撰稿人和新闻出版界人士共60多人。 1995年秋在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召开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术会议上,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了这个消息。(见《航空史研  相似文献   

6.
“‘历史就是历史 ,研究历史的人就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希望大家都以此为准绳 ,认真检讨一下自己的言行吧 !”(《航空史研究》6 4期 43页 )韩明阳同志的这一段话 ,可以说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也希望他自己研究历史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韩明阳同志在《航空史研究》第 31期 (91 .3)、36期 (92 .6 )、6 0期 (98.3)、6 4期 (99.3)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引用大量“史实”来论证“枪毙林保毅”的事是没有的 ,以后又说是没有下命令。说命令“是伪造的、虚构的、无中生有的、欺骗人的”。并指责写历史回忆录…  相似文献   

7.
邹耀坤被他的学生“打翻天印”(四川的俗语 ) ,抹去在开国大典时驾机飞过天安门的英名(详见《航空史研究》4 5期邹耀坤文《开国大典时我驾机飞过天安门》及《航空史研究》67期关中人文《欺世盗名之风不可长》) ,实在令人气愤。这些事不但过去有 ,现在也有 ,真是“无独有偶”了。你看 ,1999年 11月 15日《广州日报》A3版要闻《巨手挥师蓝天——人民空军航校的发端》,其中有云 :194 9年办起 6所航校 ,从地方高等院校选调教员 ,把人才培养作为创建人民空军的“龙头”来抓。好一个“从地方院校选调教员”!竟把当年办起 6所航校的大部分教员是从…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航空史研究》第57期刊出陈应明同志《有关中国航空史几个问题的探讨》和胡其道同志《加藤毙命于何时》两篇文章,提出加藤建夫并非1938年4月10日战死在中国台儿庄,而是1942  相似文献   

9.
姜老 :给您拜寿 !今天我们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史研究室给姜老祝寿 ,我认为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姜老从事航空教育 66年 ,桃李满天下 ,姜老从事航空史研究 66年 ,那部享誉国内外的名著《中国航空史》,最近又要出“三册一套”的新版本了。姜老当年以八十高龄开始创办的《航空史研究》杂志 ,现在已经开始编辑 68期了 ,姜老倡议带头组织的“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已经十年了 ,正式会员发展到 360多人 ,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内外 ,团结了国内国际上炎黄子孙的航空界和航空史爱好者。所以中国航空博物馆焦政委说“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在国内国际享有极高的声誉 …  相似文献   

10.
在《航空史研究》6 5期目录中 ,发现有篇于林写的《美国首位华裔女飞行员》,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我怀着几分欢快的心情翻开 6 3页一看 ,心就凉了半截 ,原来如此 !文章开门见山说 :“凯瑟琳·程素芬在 1 932年登上世界飞行的舞台 ,成为第一位领照的亚裔女飞行员。”其实 ,早在 1 986年笔者就在拙作《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新探》(见 1 987年 6月《航空史研究》1 6期 )中指出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 ,是美国一家报纸。那是 1 91 9年 1 1月 7日 ,《三藩市号角邮报》在报道谭根奉中国政府之命 ,赴美检查订购的飞机时说 ,著名飞行家谭根的内妹卢佐…  相似文献   

11.
翻开新到的第3期《航空史研究》(94年)看到第56页魏钢同志《蒋哲伦击落B—17的作战经过》一文,阅读时被第一段后面一句话吸引住了。这句话称蒋哲伦59年5月29日的作战行动为“世界航空史上第一例喷气式战斗机依靠雷达瞄准在夜间实战中击落敌机的战例”。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史研究》总第50期的《再谈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与“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作者商榷》(简称《再谈》)一文,对拙作《孙中山曾向冯如“苦心劝说”》(载《航空史研究》总第45期)提出异议,并举出孙中山并无向冯如“苦心劝说”的三点理由.由于这三点理由所据以立论的事实系属凭空想像,故均属错误.为免错误辗转流传,特在此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3.
《航空史研究》(65)刊载黎民、震阳《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一文,对有同志说“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和“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话,作了根据史实的系统的剖析和质疑,并义正辞严地质问:姜长英教授著的《中国航空史》算不算“自己的航空史”?读后不能不深深感到,质问得极好.而对“遗憾”、“填补”之说视之为“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则更深刻而中肯.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大怪事呢?这问题实在是不能存而不论的;如能论清楚它,我们就可能对此大怪事加深认识并从而会感到大怪事的大不怪.  相似文献   

14.
拙作《空军航空博物馆“乐士文”l号飞机说明辨正》(载《航空史研究》)1995年第4期及1996年第2期,简称《辨正》,下同)从原始历史文献记载,有关人员(包括黄光锐、杨添霭、区润忠等人)的回忆,近人著述中有关宋庆龄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不同说法等方面,论定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1号飞机试飞.发表后,韩明阳、盂力发表了《为“乐士文——1号”飞机正史》(见第62期),(简称《正史》),以黄光锐、唐铎、杨添霭、区润忠等当年“亲身实践者”于70年后所作的回忆,否定拙作《辨正》中关于宋庆龄没有乘坐“乐士文” l号飞机试飞的主张,并“不客气地提醒”“想否定‘乐士文'1号飞机若干历史问题的先生们”,必须  相似文献   

15.
五年前 ( 1982年 9月 ) ,由姜长英教授撰著的中国航空史教材 ,分别以《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中国航空史之一 )、《中国航空史料》(中国航空史之二 )和《中国近代航空史稿》(中国航空史之三 )为书名 ,分三册印行 ,主要供校内学生选修课使用 ,航空界及航空史工作者也都以能得到一本为快 ,早已赠、购一空 ,现要想得到 ,连姜老本人也无能为力了。现在 ,姜老对 82年的第一稿作了修改和补充 ,加了十几幅图片 ,写成新稿。以《中国航空史》为书名 ,收入“史料”和“史稿”两编 ,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发行了。这是航空界的一桩喜事 ,其影响不仅超出了…  相似文献   

16.
1998年 1 1月 2日 ,鲍培德在姚峻主编的《中国航空史》出版座谈会上发表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部自己的《航空史》”,“现在《中国航空史》的出版 ,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一个空白”的言论之后 ,本刊第 6 5期刊出了黎民、震阳的文章《我国航空界中的一大怪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斥其谬 ,理直气壮地捍卫了姜长英及其《中国航空史》的历史地位。文章发表后 ,引起了航空界特别是航空史界的广泛关注 ,纷纷来信来稿 ,表示他们各自的意见。本刊已分别在第6 7期、6 8期、70期以及本期发表了韩明阳、陈应明、关中人、陆永正、陈显曾、陆…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史研究》(41)(1993年第3期)上《姜长英传》,我读了一遍,就像是重温了我九十年的历史。虽然有过传奇式的小插曲,但有惊无险,我的一生,还算是平直顺利的。  相似文献   

18.
杜道时同志的文章《开国大典时,我们飞过天安门》(《航空史研究》第29期),详细地介绍了当年组织飞行编队参加开国大典的前前后后情况了,其中也讲到第二梯队C—46运输机出“刘善本和邹耀坤、杨宝庆同志领队”,并画出了飞机编队序列图。关于第二阶队,他画的序列图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郑泽尧同志现在西安航空航天博物馆筹备处工作,无精力再参加“航空史研究”季刊的编辑工作,他在给各副理事长和编辑的信中,已宣布今后不再参加“航空史研究”季刊的编辑工作。鉴于郑泽尧同志今后不再参加编辑“航空史研究”季刊的工作,编辑部只好再次进行调整:仍由航空史研究会第一副理事长黄尧民同志任主编,并兼任航空史研究室主任;由刘保卫、傅正阳同志担任副主编,协助黄尧民主编“航空史研究”季刊;鲁克成和许荃明两同志仍任副主编;徐澄、梁三星、蔡星光、李邦淑任编辑。工作任务也重新进行了安排。我们敬爱的姜长英教授继续担任我刊编辑顾问,指导我们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在《航空史研究》(22)上写过一篇《我要登广告》,说在抗日期间,我在《新闻报》上登过一个求职广告。广告登出了,但未见效果。四十年后,在1984年我又想登一个学术性广告,目的是“为直升机正名”。想纠正把直升机误叫成“直升飞机”或飞机的全国性错误。为了使广告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